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血管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冠状血管
  • 2篇管电压
  • 1篇心率
  • 1篇三维对比增强
  • 1篇上矢状
  • 1篇上矢状窦
  • 1篇上矢状窦旁
  • 1篇矢状
  • 1篇矢状窦
  • 1篇矢状窦旁
  • 1篇体重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质量
  • 1篇桥静脉

机构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王慧
  • 3篇胡永胜
  • 3篇王自勇
  • 3篇何新华
  • 3篇费长军
  • 3篇王劲武
  • 2篇付璇
  • 1篇什璇
  • 1篇夏春华
  • 1篇陈兵
  • 1篇刘文利
  • 1篇吴玲巧
  • 1篇陈昊
  • 1篇杨越
  • 1篇张振华
  • 1篇夏仕勇
  • 1篇陈丹
  • 1篇汪娅军
  • 1篇朱有志
  • 1篇胡勤衍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敏感加权成像和三维对比增强MR静脉成像对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示及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三维对比增强MR静脉成像(3D—CEMRV)技术对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示能力,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20例(40侧)健康成人受检者分别行矢状面3D—CEMRV和横轴面SWI检查。3D—CEMRV的原始图像行MIP,SWI原始图像行MinIP及MPR处理后,对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分布、数目及直径进行观察。3D—CEMRV与SWI测量结果之间行配对t检验。结果根据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注入处将其分为前注入组和后注入组。3D—CEMRV和SWI两种技术观察到前注入组桥静脉数目分别为(1.9±0.6)和(3.2±0.8)支,直径分别为(3.4±1.1)和(2.1±0.5)mm,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3、9.76,P值均〈0.01)。后注入组桥静脉数目分别为(3.5±1.2)和(5.9±1.1)支,直径分别为(3.7±0.9)和(2.9±0.7)mm,两种方法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1、8.47,P值均〈0.01)。结论3D—CEMRV和SWI成像技术可显示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有助于上矢状窦旁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桥静脉的保护,且SWI技术对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示能力优于3D—CEMRV技术。
夏春华陈丹陈兵汪娅军夏仕勇刘文利张振华王慧吴玲巧
关键词:脑静脉磁共振成像
中低心率患者在双源CT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中低心率对双源CT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85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7.51~30.00kg/m2、心率在91次/min(bpm)以下的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低管电压(100kVp)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增强扫描,检查前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按患者扫描时的心率进行分组,≤59bpm为A组(27例),60—69bpm为B组(29例),/〉70bpm为C组(29例)。评价各组的最佳重建时相图像,记录各组的增强扫描序列的螺距、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扫描螺距、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值等。分析心率对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A、B、C组螺距分别为0.241±0.025、0.286±0.034、0.335±0.036;3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8±0.26)、(4.66±0.56)、(4.70±0.46)分;CTDIvol值分别为(18.06±5.16)、(19.62±7.15)和(17.50±7.13)mGy,ED值分别为(4.23±1.16)、(4.59±1.75)、(4.12±1.39)mSv。3组的螺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00,P=0.00);3组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3,P=0.59);3组间CTDIv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P=0.44),E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0.86,P=0.43)。结论中低心率对双源CT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影响很小,在自动心电门控剂量窗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也很小。
胡永胜何新华付璇王自勇王慧陈昊费长军王劲武
关键词:冠状血管X线计算机心率
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在超重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低管电压技术的应用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将66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体质量〈85kg、且体质量指数(BMI)为25.0~30.0kg/m^2的患者完全随机化分为A、B2组。A组30例,管电压为120kVp;B组36例,管电压为100kVp。所有患者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和四维智能在线剂量调控(CARE Dose 4D)技术,严格控制扫描范围。对2组的扫描数据分别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由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和副主任技师各1名采用双盲法评估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图像ROI的CT值、噪声、SNR、CNR、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评分等。应用Х^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显示段数。应用Kappa检验判断2名评价者评分的一致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图像ROI内CT值、噪声(以标准差SD计算)、SNR测量值:A组右冠状动脉(RCA)起始部分别为(429.3±77.4)HU、24.0±8.2、21.8±9.9,左冠状动脉主干(LMA)起始部分别为(436.7±79.0)HU、19.4±7.3、22.3±9.8;B组RCA分别为(503.5±95.4)HU、34.0±12.6、21.0±10.7,LMA分别为(491.7±96.2)HU、33.4±15.5、20.6±11.4;CNR测量值:A组为24.4±10.3,B组为21.9±8.2。2组患者冠状动脉向管腔内强化平均CT值、噪声比较,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间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CTDIvol比较,A组为(42.2±13.8)mGy,B组为(20.2±6.5)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为(9.5±3.6)mSv,B组为(4.8±1.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
何新华胡永胜王自勇什璇王劲武杨越王慧费长军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重
双源CT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较大体重质量指数(BMI)范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BMI在17.51~30.00之间的可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低辐射剂量组)95例,依据体重指数再将其分为三组(BMI〈18.5,18.5≤BMI〈24和24≤BMI),采用100kVp,参考毫安320mAs扫描;B组(常规辐射剂量组)69例,采用120kVp,参考毫安360mAs扫描,其他参数两组相同。两组均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CareDose4D技术进行DSCT(Somatom Definition,西门子)冠状动脉成像增强检查,检查前均不使用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所有扫描数据传送到西门子独立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A、B两组最佳的重建时相图像,由2名副主任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记录并计算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组中三组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别。应用χ^2检验比较A、B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分级显示段数,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B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CTDIvol、DLP和ED等。结果:A组中的三组图像评分为4.67±0.53、4.72±0.42、4.51±0.57;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P=0.25)。A组评价1298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934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为优良的A组占99.31%,B组占99.79%,两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P=0.11);可诊断图像节段数A组占99.69%,B组占99.89%,两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32)。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9±0.47、4.81±0.35分;CTDIvol值分别为18.53±7.55、45.85±15.49;DLP值分别为253.31±97.78、645.10±254.00;ED值分别为4.31±1.66、10.97±4.32。A、B两组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A、B两组CTDI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3,P=0),A组小于B组;A、B两组间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P=0),A组小于B组,A
胡永胜朱有志何新华王自勇胡勤衍付璇王慧费长军王劲武
关键词:冠状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