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义
-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丹参组分对不同基因型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转运氟伐他汀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丹参组分对不同基因型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转运氟伐他汀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OATP1B1*1a、*5、*15-HEK293T体外细胞摄取模型,LC-MS/MS法测定氟伐他汀浓度,比较不同剂量丹参组分组与空白组间氟伐他汀摄取率的差异。结果氟伐他汀在OATP1B1*1a、OATP1B1*5、OATP1B1*15-HEK293T细胞模型中的摄取动力学参数K;分别为(17.59±2.32),(12.52±1.42)和(18.49±2.06)μmol·L^(-1);熊果酸、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可以增加各基因型OATP1B1-HEK293T细胞氟伐他汀的摄取(P<0.05),10μmol·L^(-1)熊果酸对OATP1B1*1a、OATP1B1*5、OATP1B1*15的活性诱导可达37.93%,63.16%,42.86%,10μmol·L^(-1)隐丹参酮对OATP1B1*1a、OATP1B1*5、OATP1B1*15的活性诱导可达62.96%,80.39%,28.57%,800 nmol·L^(-1)二氢丹参酮Ⅰ对OATP1B1*1a、OATP1B1*5、OATP1B1*15的活性诱导可达37.78%,53.33%,27.08%;仅高浓度丹参酮Ⅰ可抑制氟伐他汀的摄取(P<0.05),1 600 nmol·L^(-1)丹参酮Ⅰ对OATP1B1*1a、OATP1B1*5、OATP1B1*15的活性抑制率为20.75%,27.78%,21.43%。结论 OATP1B1*5(521T>C)对氟伐他汀的转运存在确切影响,熊果酸、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可能是丹参中影响OATP1B1转运氟伐他汀的主要活性组分。
- 靳高凤段译斐刘名义张红夏春华熊玉卿
- 关键词:氟伐他汀基因多态性
- miR-206/miR-613对OATP1B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探究miR-206/mi R-613对OATP1B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靶向作用于OATP1B1 mRNA 3'-UTR的mi RNAs;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mi R-206/mi R-613、OATP1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报告基因法,研究mi R-206/mi R-613作用于OATP1B1表达的确切机制。结果发现,mi R-206/mi R-613种子序列与OATP1B1 mRNA 3'-UTR互补配对,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它们之间形成的二级结构较为稳定。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 R-206/mi R-613,Hep G2细胞中OATP1B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24.7%、38.8%,反之,抑制其表达OATP1B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上调25%、38.2%,而OATP1B1 m RNA表达均未发现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 R-206/mi R-613,pMIR/OATP1B1-WT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下降35%、30%或增加33.1%、32.5%,而在OATP1B1 m RNA3'-UTR mi R-206/miR-613结合位点突变的报告基因系统中,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 R-206/mi R-613对荧光素酶活性均无影响。因此,mi R-206/mi R-613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OATP1B1 mRNA 3'-UTR,从而转录后调控OATP1B1蛋白表达。
- 饶云靳高凤刘名义李新华张红夏春华熊玉卿
- 关键词:转录后调控
- 阿托伐他汀钙与阿昔莫司联用在中国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与阿昔莫司联用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8名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与阿昔莫司250 mg后,分别用LC-MS/MS,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阿托伐他汀与阿昔莫司的浓度,DAS 2.1软件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阿托伐他汀:t1/2为(11.75±2.48)h,tmax为(0.33±0.12)h,Cmax为(11.33±4.36)ng·mL-1,AUC0-t为(57.57±25.91)ng·mL-1·h;阿昔莫司:t1/2为(1.55±0.18)h,tmax为(1.32±0.62)h,Cmax为(3.65±1.08)μg·mL-1,AUC0-t为(12.84±2.73)μg·mL-1·h。与单独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接近。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阿昔莫司联用后彼此药代动力学行为未发生明显改变,联用可能不存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 杨伟平李新华叶金华刘名义黄世博夏春华张红熊玉卿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联合用药药代动力学
- miR-1-3p/206/613对LXRα和OATP1B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miR-1-3p、miR-206和miR-613对肝X受体α(LXRα)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蛋白表达及OATP1B1转运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可靶向作用于LXRα和OATP1B1 mRNA 3'-UTR的miRNAs;采用RT-q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3p/206/613及LXRα和OATP1B1蛋白水平;采用LC-MS/MS方法检测Hep G2细胞中瑞舒伐他汀(RSV)的含量;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研究miR-1-3p/206/613影响LXRα和OATP1B1表达的分子机制。结果:预测结果表明miR-1-3p/206/613与LXRα和OATP1B1 mRNA 3'-UTR互补配对,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保守性及结合稳定性。与对照组相比,miR-1-3p/206/613 mimics能明显下调Hep G2细胞中LXRα蛋白表达水平16.5%、16.0%、25.1%,OATP1B1蛋白30.4%、30.5%、44.4%;相反,miR-1-3p/206/613 inhibitors明显上调LXRα蛋白表达水平13.3%、13.3%、16.0%,OATP1B1蛋白25.0%、25.6%、30.4%。当RSV浓度为5、60、125μmol/L时,miR-1-3p/206/613mimics显著减少Hep G2细胞对RSV的摄取至对照组的0.50、0.19、0.30倍,0.49、0.24、0.23倍和0.64、0.48、0.31倍;与之相反,miR-1-3p/206/613inhibitors上调1.26、1.59、2.07倍,1.97、2.44、2.63倍,2.22、2.86、2.93倍。与对照组相比,miR-1-3p/206/613 mimics或miR-1-3p/206/613 inhibitors,p GL/LXRα-WT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下降38.5%、32.5%、32.8%或升高137.0%、75.8%、55.7%,而p GL/LXRα-Mut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同上,p GL/OATP1B1-WT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下降24.3%、28.9%、32.1%或升高33.5%、48.3%、61.6%,而p GL/OATP1B1-Mut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也未见明显改变。结论:miR-1-3p/206/613既可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OATP1B1 mRNA 3'-UTR而调控OATP1B1的蛋白表达和转运功能,也可通过靶向作用于LXRαmRNA 3'-UTR而发挥间接调控作用。
- 叶容芳刘名义许玉张艳丽朱丹丹丁薇熊玉卿
- 关键词:肝X受体Α
- P-糖蛋白介导阿托伐他汀与阿昔莫司摄取转运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阿昔莫司(Aci)的摄取转运机制以及与阿托伐他汀(ATV)联用是否会产生由P-糖蛋白(P-gp)介导摄取转运方面的相互作用。方法:以Caco-2细胞为模型,测定ATV、Aci的表观渗透系数;此外还测定了17名健康受试者C3435T基因多态性以及单次口服ATV 20 mg与Aci 500 m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在Caco-2细胞模型中,ATV的表观渗透率为2.65;Aci的表观渗透率为1.27,当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存在时其表观渗透系数变化不明显。受试者合用ATV与Aci后,ATV的AUC0-t、AUC0-∞在TT、CC基因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i的Cmax、AUC0-t、AUC0-∞在不同组间变化相近(P>0.05)。结论:Aci在肠道的摄取转运以被动扩散为主,且不是P-gp的底物,ATV与其联用不会产生由P-gp介导摄取转运方面的相互作用。
- 叶金华靳高凤刘名义朱宏平陈亚军冯慧玲熊玉卿
- 关键词:联合用药P-糖蛋白基因多态性药代动力学
- 基于OATPs/oatps介导的麦冬皂苷D肝脏转运的分子机制研究
- 张文陈昱高瑞夏春华熊玉卿张红黄世博刘名义
- 关键词:麦冬皂苷D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分子学机制
- 创新药物阿托伐他汀钙/阿昔莫司缓释胶囊人体耐受性试验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单次和多次口服1类创新药阿托伐他汀钙/阿昔莫司缓释胶囊,评价其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耐受程度和安全范围,为创新药物下一步临床试验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和制定临床给药方案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单中心临床研究,将3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 A(10例)、B(10例)、C(10例)和 D(8例)4组,每组分别单次给予阿托伐他汀钙/阿昔莫司缓释胶囊1粒(260 mg,含阿托伐他汀钙10 mg+阿昔莫司250 mg)、2粒、3粒和4粒;在完成单次给药安全性良好的基础上,将相对应剂量的4组再进行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观察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的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无改变,实验室检查表明无器质性损伤;单次给药有11例、多次给药有15例受试者在口服药物15 min 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斑疹或红疹,未经处理自行消退,评价为阿昔莫司的扩张血管不良反应。结论中国健康人体对阿托伐他汀钙/阿昔莫司缓释胶囊在260~1040 mg 剂量范围内单、多次给药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最大耐受剂量为1040 mg,推荐多次给药剂量为520~780 mg(2~3粒)。
- 张红冯慧玲黄萍李新华刘名义靳高凤徐文炜夏春华熊玉卿
- 关键词:健康受试者耐受性
- 高脂高热量饮食对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高脂高热量饮食对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将24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两个不同试验周期空腹和进食高脂高热量食物30min后口服20 mg的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受试者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建立的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分析空腹和进食高脂高热食物给药后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24名受试者在进食和空腹状态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m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4.71±2.36)ng·mL-1、(12.35±6.85)ng·mL-1;tmax分别为(2.49±2.06)h、(0.49±0.24)h;t1/2分别为(13.85±4.23)h、(15.84±12.48)h;AUC0-t分别为(47.74±18.23)ng·mL-1、(51.50±17.58)ng·mL-1。结论进食高脂高热量食物对阿托伐他汀吸收速度影响较大,而对消除速度和吸收程度影响较小。
- 刘名义夏春华靳高凤陈亚军陈琳高瑞张红刘大仁熊玉卿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药代动力学
- 基于细胞色素P450 2C9的基因多态性研究丹参组分对氟伐他汀代谢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丹参的6种组分(丹参素、原儿茶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对人肝微粒体代谢氟伐他汀的影响,并基于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1,*2,*3基因多态性,研究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对氟伐他汀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肝微粒/不同基因型重组酶孵育体系。用HPLC检测氟伐他汀浓度,通过软件求算酶动力学参数以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抑制常数(Ki)值,比较不同突变位点CYP2C9代谢氟伐他汀的能力及丹参组分对其的影响。结果人肝微粒体实验显示:在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10μmol·L^(-1)时,其对氟伐他汀代谢的剩余酶活性分别为30.24%和14.52%,显示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其他丹参组分则没有显示出抑制作用。CYP2C9重组酶实验:CYP2C9*1,*2,*3代谢氟伐他汀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1.56±0.21),(1.79±0.25)和(2.32±0.43)μmol·L^(-1),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41.75±1.67),(26.55±1.08)和(12.85±0.79)pmol·min^(-1)·mg^(-1),内在清除率(CLint)分别为26.71,14.86和5.53μL·min^(-1)·mg^(-1),显示CYP2C9*1的代谢活性强于*2,*3;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对CYP2C9*1,*2,*3代谢氟伐他汀的IC_(50)值分别是(1.74±0.41),(2.64±0.81),(3.17±0.32)μmol·L^(-1)和(0.19±0.09),(0.56±0.16),(1.52±0.34)μmol·L^(-1),CYP2C9*1的IC_(50)和Ki值与*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YP2C9*2(430 C>T)和*3(1075A>C)突变可影响其代谢活性。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能明显抑制CYP2C9代谢氟伐他汀,且其对不同突变CYP2C9代谢氟伐他汀的抑制能力是有差别的。
- 马桂臣段译斐张红靳高凤刘名义熊玉卿
- 关键词:氟伐他汀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代谢
- 橙皮素、柚皮素对UGT酶活性影响及其可能的相互作用预测
- 目的:评价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橙皮素和柚皮素对二相代谢酶UGT酶活性的影响,预测橙皮素/柚皮素与其他药物联用是否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非特异性底物4-甲基伞形酮和UGT1A4酶的特异性底物三氟拉嗪作为12种人源UGT酶...
- 刘丹谢宏波吴杰刘名义张红黄世博熊玉卿夏春华
- 关键词:橙皮素柚皮素UGTS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