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振洁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叶片
  • 2篇荒漠
  • 1篇盐胁迫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幼苗
  • 1篇幼苗叶片
  • 1篇中国期刊全文...
  • 1篇生长季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湿地
  • 1篇湿地生态
  • 1篇湿地生态系统
  • 1篇数据特征
  • 1篇碳通量
  • 1篇甜菜
  • 1篇甜菜碱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土壤

机构

  • 5篇教育部
  • 5篇新疆大学

作者

  • 5篇吕光辉
  • 5篇郭振洁
  • 4篇张雪妮
  • 3篇马玉
  • 3篇何学敏
  • 2篇赵晓英
  • 1篇刘东
  • 1篇秦璐
  • 1篇杨建军
  • 1篇王庭权
  • 1篇王芸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990-2012年国内有关中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中国知网平台CNKI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利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透视我国1990-2012年间有关中亚及其各国研究的文献组成及特征,从文献的数据库来源、中亚整体和中亚五国两个尺度对目标文献的年度变化、基金来源、学科、研究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我国有关中亚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我国有关中亚的研究成果经历了缓慢(1990-2000年)、迅速(2001-2010年)和趋于稳定(2011-2012年)3个发展阶段;对于各国,哈、乌、土三国和吉、塔两国分别在2009和2007年达到最大发表量,随后均下降并趋于稳定态势。国内对中亚的研究主要受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82.1%),并且对有关哈、吉和乌三国的研究资助比例较高。国内有关中亚研究的学科主体为政治、经济领域(65.8%),自然科学与文史类交流较少(<5%);各学科研究均以哈、乌和吉三国较多。开展中亚研究的机构具明显地域性,即新疆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是主体单位(10所,发文比45.9%),且高校是研究主体;哈、乌、吉三国是各机构的主要研究对象,但侧重国有所不同。
张雪妮吕光辉赵晓英马玉朱修逸郭振洁
关键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艾比湖流域2种典型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与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明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与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沿盐分梯度的变异及影响叶片元素计量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干旱盐渍化区域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艾比湖流域2种典型荒漠盐生植物骆驼刺和白刺为研究对象,按照盐分梯度对2种植物分别选取3个10 m×10 m样方,基于216个冠下土和植物样品,综合分析不同盐分梯度下骆驼刺(轻度、中度和重度)和白刺(中度和重度)冠下土与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盐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盐分适度增加能明显提升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C、N、P含量,但高盐降低骆驼刺冠下土C、N、P含量;骆驼刺冠下土C∶N与C∶P以中盐样方最大,而白刺冠下土C∶N、C∶P、N∶P中盐与高盐样方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刺叶片C、N、P含量随盐分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C∶N与C∶P表现为中盐>高盐;低盐增加骆驼刺叶片C和P含量,降低N含量,中盐导致骆驼刺叶片C∶N与C∶P升高。2种荒漠盐生植物叶片N∶P在不同盐分梯度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均值分别为15.41±2.16、8.10±0.83。冗余分析表明,冠下土P含量和盐碱度分别是影响骆驼刺和白刺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结论】土壤盐分适度增加能提升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C、N、P含量,改变植物叶片的C、N、P含量及C∶P。盐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受土壤盐碱度和元素含量的双重影响。
龚雪伟吕光辉马玉张雪妮何学敏郭振洁
关键词:骆驼刺白刺排序
艾比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碳通量数据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生长季(2012年1月15日—3月15日、11月1日—12月14日、2013年11月1日—11月16日)通量观测数据,参考中国通量数据处理标准开展荒漠-湿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碳通量数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非生长季碳通量观测数据存在大量"野点",占数据总量的37.39%,有效通量变化范围为-0.197—0.283 mg m-2s-1;平面拟合旋转(PF)校正具有较好的结果(R2=0.9349,P<0.01),频率响应校正引起的碳通量增量为7.55%,水热校正影响较小;碳通量数据在不同质量等级分布较平均,大气湍流发展的充分性处于中等水平,夜间摩擦风速可划分为3级,在0 m/s
何学敏吕光辉秦璐杨建军刘东郭振洁
关键词:碳通量
根施外源甜菜碱对胡杨幼苗叶片积累甜菜碱与耐盐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在不同盐分处理下(0、100、200、300、500 mmol·L^(-1)Na Cl)对土壤进行盆栽实验,研究根施甜菜碱(GB,5 mmol·L^(-1))对1 a生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叶片甘氨酸甜菜碱(GB)积累特性与不同时间(第7天、第14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单独处理下,相比对照(0 mmol·L^(-1)Na Cl,CK)叶片甜菜碱随盐胁迫强度增大积累量显著增多。盐胁迫和外源GB双重处理下,叶片GB含量总体趋势随盐浓度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保持平稳。在低盐胁迫处理时(100~300 mmol·L^(-1)Na Cl)外源GB能诱导叶片产生更多GB,较未经GB处理组叶片GB积累量分别提高44.0%、32.5%和35.9%,而高盐胁迫(500 mmol·L^(-1)Na Cl)则转为抑制,叶片GB含量降低了5.1%。(2)随着盐浓度升高,外源GB虽不能持续促进叶片GB含量,但其对光合维持能力却没有丧失。随着胁迫强度增加,外源GB对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及相关光合参数的维持作用越明显。(3)不同时间下盐分和外源GB对胡杨光合作用的影响会改变,外源GB先维持胡杨水分传递过程,后维持CO_2同化能力,最终提高其光合作用。总之,根施GB能够促使胡杨叶片GB积累量发生变化并发挥作用,调节盐胁迫下胡杨光合相关生理过程从而提高其耐盐能力。
郭振洁王芸何学敏张雪妮吕光辉
关键词:盐胁迫甜菜碱叶绿素
荒漠区垂直河岸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被引量:24
2015年
荒漠区河岸植物多样性格局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可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艾比湖荒漠区垂直河岸样带的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土壤影响机制的研究表明:(1)距河2.0—3.0 km(T3.0)和0.9—1.5 km(T1.5)的样带植物本质多样性、α多样性整体高于距河0.1—0.2 km(T0.2)和0.2—0.4 km(T0.4)的样带(P<0.05);(2)T0.4样带多样性最低,物种相似性最高,且植物生活型和土壤属性均较T0.2有较大的变化,反映了距河0.2—0.4 km区域群落性质的转变,0.2—0.4 km可作为确定河岸带宽度的参考样带;(3)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素和途径沿T0.2—T3.0样带趋于简单化,即由近河带(T0.2)贫营养(碳磷比(C/P)、土壤有机质(SOM))和高土壤水分(SWC)、盐分(TS)的限制作用,到远离河流旱胁迫加剧时对植物多样性影响逐渐突出的土壤全磷(P)和SWC;(4)根据T1.5、T3.0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区土壤水分在7.0—7.5%间,C/P在26.1—30.2之间以及盐分低于1.0%时能维持较高的多样性。最后对保护区河岸带和缓冲带宽度的确定、河岸带管理、植被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等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制定有效的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维护和资源管理对策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张雪妮吕光辉王庭权马玉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赵晓英郭振洁朱修逸
关键词:荒漠区河岸带Α多样性Β多样性通径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