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玉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叶片
  • 2篇土壤
  • 2篇骆驼刺
  • 1篇多元共治
  • 1篇政府主导
  • 1篇政府主导型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期刊全文...
  • 1篇生物表面活性...
  • 1篇疏叶骆驼刺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足迹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土壤修复
  • 1篇土壤因子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业
  • 1篇排序

机构

  • 8篇新疆大学
  • 3篇教育部

作者

  • 8篇马玉
  • 5篇张雪妮
  • 5篇吕光辉
  • 3篇郭振洁
  • 3篇何学敏
  • 2篇赵晓英
  • 1篇秦璐
  • 1篇汪溪远
  • 1篇刘昊奇
  • 1篇王庭权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土库曼斯坦农牧业水足迹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农牧业水足迹研究可揭示农牧业经济系统与水资源消耗间的联系与矛盾,为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运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了土库曼斯坦农牧业水足迹,分析该农牧业水足迹总量、结构、人口密度、土地密度、农牧业水资源集约利用度、水资源负载指数特征及其年际动态和水资源生态安全指标。研究表明:土库曼斯坦农牧业水足迹总量介于1.63×1010~2.73×1010m3之间,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增幅最大;农产品水足迹组成中经济作物占总量的67.93%;农产品水足迹人口、土地密度的年际动态特征与总量相似,2008年出现峰值,畜产品水足迹较稳定;2007-2011年间该国农牧业水资源利用有效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但总体低于畜产品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007-2012年农业水资源负载指数显示农业水资源利用度和开发潜力持续升高,但仍有较大开发潜力;随着土国农牧业水足迹的上升,该国面临的水资源压力骤增,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突出。
张雪妮吕光辉秦璐何学敏刘昊奇马玉
关键词:农牧业水足迹水资源
1990-2012年国内有关中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中国知网平台CNKI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利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透视我国1990-2012年间有关中亚及其各国研究的文献组成及特征,从文献的数据库来源、中亚整体和中亚五国两个尺度对目标文献的年度变化、基金来源、学科、研究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我国有关中亚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我国有关中亚的研究成果经历了缓慢(1990-2000年)、迅速(2001-2010年)和趋于稳定(2011-2012年)3个发展阶段;对于各国,哈、乌、土三国和吉、塔两国分别在2009和2007年达到最大发表量,随后均下降并趋于稳定态势。国内对中亚的研究主要受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82.1%),并且对有关哈、吉和乌三国的研究资助比例较高。国内有关中亚研究的学科主体为政治、经济领域(65.8%),自然科学与文史类交流较少(<5%);各学科研究均以哈、乌和吉三国较多。开展中亚研究的机构具明显地域性,即新疆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是主体单位(10所,发文比45.9%),且高校是研究主体;哈、乌、吉三国是各机构的主要研究对象,但侧重国有所不同。
张雪妮吕光辉赵晓英马玉朱修逸郭振洁
关键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艾比湖流域2种典型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与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明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与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沿盐分梯度的变异及影响叶片元素计量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干旱盐渍化区域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艾比湖流域2种典型荒漠盐生植物骆驼刺和白刺为研究对象,按照盐分梯度对2种植物分别选取3个10 m×10 m样方,基于216个冠下土和植物样品,综合分析不同盐分梯度下骆驼刺(轻度、中度和重度)和白刺(中度和重度)冠下土与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盐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盐分适度增加能明显提升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C、N、P含量,但高盐降低骆驼刺冠下土C、N、P含量;骆驼刺冠下土C∶N与C∶P以中盐样方最大,而白刺冠下土C∶N、C∶P、N∶P中盐与高盐样方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刺叶片C、N、P含量随盐分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C∶N与C∶P表现为中盐>高盐;低盐增加骆驼刺叶片C和P含量,降低N含量,中盐导致骆驼刺叶片C∶N与C∶P升高。2种荒漠盐生植物叶片N∶P在不同盐分梯度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均值分别为15.41±2.16、8.10±0.83。冗余分析表明,冠下土P含量和盐碱度分别是影响骆驼刺和白刺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结论】土壤盐分适度增加能提升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C、N、P含量,改变植物叶片的C、N、P含量及C∶P。盐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受土壤盐碱度和元素含量的双重影响。
龚雪伟吕光辉马玉张雪妮何学敏郭振洁
关键词:骆驼刺白刺排序
两种荒漠盐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及光 合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干旱区气候干燥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荒漠植被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环境与生物间碳(C)、氮(N)、磷(P)等元素平衡以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N、P养分的增加,影响植物养分的保持特性,尤其是...
马玉
关键词:光合特性疏叶骆驼刺
盐梯度下艾比湖湿地植物多样性响应及土壤因子驱动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土壤水盐、养分及群落样方数据,探讨不同盐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的响应及土壤因子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9.21~9.59 g/kg (S1)、5.97~0.66 g/kg (S2)的盐分梯度上,随土壤盐含量降低,植物生活型结构发生改变,灌木比例降低,草本比例增加;不同盐梯度下,土壤因子(全磷、全钾除外)形成显著性差异;高盐生境物种多样性总体高于低盐生境,其中Margalef指数(R)随盐分降低梯度显著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则呈不显著降低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指数(D)与土壤全钾含量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盐分、pH、土壤水分、土壤全氮含量则显著影响Margalef丰富度(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马玉吕光辉何学敏张雪妮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土壤因子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中的应用——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枫桥经验”是人民公社时期浙江诸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创造和总结出的一套基层治理可行办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是发动了人民群众,减少了社会治理的成本,降低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助力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马玉
关键词:枫桥经验多元共治
荒漠区垂直河岸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被引量:24
2015年
荒漠区河岸植物多样性格局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可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艾比湖荒漠区垂直河岸样带的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土壤影响机制的研究表明:(1)距河2.0—3.0 km(T3.0)和0.9—1.5 km(T1.5)的样带植物本质多样性、α多样性整体高于距河0.1—0.2 km(T0.2)和0.2—0.4 km(T0.4)的样带(P<0.05);(2)T0.4样带多样性最低,物种相似性最高,且植物生活型和土壤属性均较T0.2有较大的变化,反映了距河0.2—0.4 km区域群落性质的转变,0.2—0.4 km可作为确定河岸带宽度的参考样带;(3)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素和途径沿T0.2—T3.0样带趋于简单化,即由近河带(T0.2)贫营养(碳磷比(C/P)、土壤有机质(SOM))和高土壤水分(SWC)、盐分(TS)的限制作用,到远离河流旱胁迫加剧时对植物多样性影响逐渐突出的土壤全磷(P)和SWC;(4)根据T1.5、T3.0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区土壤水分在7.0—7.5%间,C/P在26.1—30.2之间以及盐分低于1.0%时能维持较高的多样性。最后对保护区河岸带和缓冲带宽度的确定、河岸带管理、植被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等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制定有效的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维护和资源管理对策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张雪妮吕光辉王庭权马玉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赵晓英郭振洁朱修逸
关键词:荒漠区河岸带Α多样性Β多样性通径分析
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是当前社会关注和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众多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中,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化学淋洗技术由于具有原位、高效、治理成本低、可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和非水溶性有机污染物等特性成为研究的重点.相对于化学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优良的耐极端温度、耐盐碱、可生物降解、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绿色安全特性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经过近年的发展,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诸多成果,本文从去除土壤重金属的机理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并对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张力袁婷婷汪溪远吴维马玉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生物表面活性剂土壤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