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辉
- 作品数:294 被引量:2,366H指数:25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新疆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与可持续发展诊断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 陈晓吕光辉何伦志王宏伟潘晓玲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 基于GIS的新疆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分析被引量:57
- 2008年
- 随着空间降水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降水的空间插值已被广泛应用,而不同的插值方法因不同的地区和研究目的产生不同的效果。采用新疆18个国家基本站点1957-2000年的日平均降水数据,应用地信软件ArcGIS中的地统计学模块进行空间降水插值实验,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和克里格方法探讨了新疆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两种插值方法在分析区域降水空间分布方面各有优缺点,在整体分析上,克里格插值法要优于反距离加权法,但在局部地区的分析上,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结果较为理想。
- 何傅德平赵志敏苏静吕光辉
- 关键词:空间插值降水地统计学
- 1990-2012年国内有关中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基于中国知网平台CNKI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利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透视我国1990-2012年间有关中亚及其各国研究的文献组成及特征,从文献的数据库来源、中亚整体和中亚五国两个尺度对目标文献的年度变化、基金来源、学科、研究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我国有关中亚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我国有关中亚的研究成果经历了缓慢(1990-2000年)、迅速(2001-2010年)和趋于稳定(2011-2012年)3个发展阶段;对于各国,哈、乌、土三国和吉、塔两国分别在2009和2007年达到最大发表量,随后均下降并趋于稳定态势。国内对中亚的研究主要受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82.1%),并且对有关哈、吉和乌三国的研究资助比例较高。国内有关中亚研究的学科主体为政治、经济领域(65.8%),自然科学与文史类交流较少(<5%);各学科研究均以哈、乌和吉三国较多。开展中亚研究的机构具明显地域性,即新疆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是主体单位(10所,发文比45.9%),且高校是研究主体;哈、乌、吉三国是各机构的主要研究对象,但侧重国有所不同。
- 张雪妮吕光辉赵晓英马玉朱修逸郭振洁
- 关键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种典型群落间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研究其在土壤垂直层间和群落间的变化,能够为理解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提供依据。本文以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最广泛的胡杨、梭梭、柽柳和盐节木4种典型荒漠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试图阐明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典型群落内,土壤酶活性在0~15 cm、15~30 cm和30~50 cm的土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4种典型群落间,同土壤深度的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反,同土壤深度的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将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逐步回归后发现,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受群落数量特征影响外,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均与群落数量特征无关。表明干旱荒漠内,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都能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产生影响,但具体起影响作用的因子与土壤酶类型有关。
- 杨晓东吕光辉吕光辉何学敏李岩李岩张雪妮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因子自然保护区
- 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
- 潘晓玲吕光辉
- 该研究以中国西部干旱区为区域研究背景,在区域、景观尺度上,以模型模拟、数值实验、遥感资料反演等为手段并结合定点观测,研究绿洲与沙漠系统的耦合关系、绿洲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系统、群落及分子遗传尺...
- 关键词:
- 关键词: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
- 用虚拟水理论探讨干旱区生态用水问题被引量:15
- 2007年
- 新疆有限的水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绿洲农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虚拟水理论是有别于传统水资源配置的一个新理论。通过分析目前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现状,计算出新疆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尝试用虚拟水策略探讨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分析该理论在新疆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前景,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 桂东伟吕光辉秦艳
- 关键词:虚拟水干旱区生态用水可持续发展
- 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污水灌溉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本文选取了干旱区有代表性的污水灌溉地区-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结合GIS,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污水灌溉区域土壤中的pH、有机质、CEC、总盐、全N、全P、全K7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陛,并采用普通克立格法绘制了各种土壤肥力要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图。结果表明:有机质、总盐、全N、全K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CEC、全P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pH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pH、有机质、总盐、全N、全K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都在25%以下,说明空间自相关作用强,其含量分布受结构性因素控制;CEC、全P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在25%~75%之间,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分布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肥力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246.0~2100.0m。
- 张慧文马剑英陈发虎吕光辉
- 关键词:污水灌溉土壤肥力地统计学克立格插值
- 关于《全球生态学》的教学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全球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面广且繁杂,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结合该课程特点,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相结合、不同时空上案例和实例结合和改革考试形式、加强师生沟通等视角,对如何提高《全球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开展《全球生态学》的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考。
- 刘卫国吕光辉贡璐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干旱区荒漠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与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被引量:8
- 2020年
- 植物功能性状是能够将植物个体特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结合起来的良好载体.本文以艾比湖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初级生产力、碳储量的差异以及植物群落水平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与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存在差异(P<0.05).多年生草本的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碳含量均大于一年生草本和灌木;灌木的叶片氮磷比显著大于草本,且具有最小的叶片磷含量;草本和灌木在叶片碳氮比上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地上固碳量大小依次为:多年生草本(9.08±1.55 g·m^?2)>灌木(5.66±0.81 g·m^?2)>一年生草本(3.16±0.28 g·m^?2);地下固碳量大小依次为:灌木(14.72±3.94 g·m^?2)>多年生草本(8.54±1.33 g·m^?2)>一年生草本(1.33±0.10 g·m^?2).其中,根系所占植物总固碳比重依次是:灌木(72.2%)>多年生草本(48.5%)>一年生草本(29.6%);(3)在群落水平上,叶片碳氮比、氮磷比分别与比叶面积、植株高度显著相关(P<0.05);(4)通过RDA分析以及蒙特卡洛检验结果表明:冠幅面积、植株高度、叶片氮含量、叶片氮磷比对荒漠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P<0.01),叶片碳氮比对荒漠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具有负驱动力(P<0.05).以上结果说明,干旱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权衡功能性状和碳储量方面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对植被固碳能力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张磊张磊吕光辉李周康张仰
- 关键词:荒漠植物碳储量生态系统功能
- 一种智能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底座、主轴、金属圆柱、风机叶片、风机、永磁发电机、控制电路、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直线电机,主轴与金属圆柱通过上下金属圆盘连接,与风机叶片通过直线电机和连杆机构连接,所述...
- 殷刚吕光辉师庆东李诚志何学敏张雪妮李岩周小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