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过超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胰腺
  • 5篇胰腺癌
  • 5篇腺癌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肿瘤
  • 3篇胰十二指肠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 3篇十二指肠
  • 3篇十二指肠切除
  • 3篇十二指肠切除...
  • 3篇术后
  • 2篇胰腺肿瘤
  • 2篇预后
  • 2篇切除术后
  • 2篇外科
  • 2篇腺肿瘤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赵过超
  • 11篇吴文川
  • 8篇楼文晖
  • 7篇王单松
  • 6篇靳大勇
  • 5篇张磊
  • 5篇浦宁
  • 4篇徐亚东
  • 3篇匡天涛
  • 3篇戎叶飞
  • 3篇林超
  • 2篇李剑昂
  • 2篇许雪峰
  • 1篇吴莉莉
  • 1篇方圆
  • 1篇邓漾
  • 1篇陆志强
  • 1篇姚秀忠
  • 1篇秦新裕
  • 1篇纪元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胰管支架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胰管支架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胰管支架,包括胰管支架单元,所述胰管支架单元主体表面沿轴向设有刻度;胰管支架单元分为单向长度拓展和双向长度拓展两种;所述单向长度拓展的胰管支架单元的一端内壁上设有连...
张磊冯浩康韩序李剑昂赵过超
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原发胰腺癌病例的MDT诊治报道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介绍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原发胰腺癌的多学科团队诊疗经过。该患者12年前因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发现新发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评估后决定予以全残胰切除术。术后,多学科团队为其设计详细的血糖管理及化疗方案,并适时调整,使患者术后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现已无瘤生存5月余。由于胰腺为重要的消化及内分泌器官,而胰腺肿瘤的预后极差,因此,多学科团队协作为胰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个性化的诊疗体验,有利于筛选能够手术获益的患者,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并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赵过超张磊戎叶飞匡天涛许雪峰王单松靳大勇饶圣祥姚秀忠纪元周宇红吴莉莉陆志强刘凌晓张轶群黄成楼文晖吴文川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切除术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8
2019年
自1995 年Yoshita 等[1]首次提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概念来,该病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报道。然而,由于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因此对AIP 的认识仍相对不足。现有的AIP 指南大多仍为专家共识,而缺乏高质量证据的支持[2-4]。目前,对AIP 的临床诊治存在两大问题:(1)对AIP 的诊断认识不足。由于肿块型AIP 与胰腺癌十分类似,而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IP,预后也大相径庭,常有AIP 被误诊为胰腺癌而行手术切除的报道。
赵过超吴文川
关键词:胰腺炎自身免疫疾病
电外科器械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对电外科器械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对患者和操作者的潜在隐患进行了述评,并同时介绍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赵过超
关键词:高频电刀电气安全
小肠解旋转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体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小肠解旋转技术及其在胰十二脂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资料,通过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小肠解旋转技术对术中局部解剖的改变及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病人解小肠旋转时间分别为30、15、15 min。消化道重建前恢复小肠旋转状态所需时间约5 min。小肠解旋转后,肠系膜上动脉自肠系膜上静脉左后侧易位到右后侧,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直接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并水平向右走行;胰腺系膜直接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并创造了一个水平面,从而方便胰腺系膜的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分别在0.10、0.15、0.05L,均未输血。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后腹膜切缘阴性(1例姑息性手术除外),另2例淋巴结清扫总数均>10枚。术后引流量偏大,中位值约0.3 L/d,引流管放置时间均在1周以上。结论通过小肠解旋转技术简化胰腺系膜的解剖,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从而使得胰腺系膜切除变得容易、精确和可控。
吴文川张磊浦宁徐亚东赵过超楼文晖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小鼠胰腺癌进展过程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进展过程中,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亚群是否会随肿瘤进展而改变。方法在小鼠胰腺癌模型成瘤后第1、2、3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中CD4+、CD8+和CD4+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细胞占CD3+ 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肿瘤组织中,CD4+细胞比例依次为(20.9±3.1)%、(10.1±4.9)%、(11.4±9.9)%;CD8+细胞比例依次为(40.6±4.9)%、(41.6±3.2)%、(51.4±11.9)%、CD4+Foxp3+细胞比例依次为(2.34±1.69)%、(3.34±1.83)%、(1.36±0.58)%,三类细胞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6、0.033);脾脏中,CD4+细胞比例依次为(39.5±4.4)%、(26.5±4.8)%、(31.8±9.4)%;CD4+Foxp3+细胞比例依次为(4.40±0.33)%、(6.50±2.07)%、(4.97±2.32)%,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5),CD8+细胞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CD4+、CD8+和CD4+Foxp3+细胞比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胰腺癌模型中T细胞亚群的分布会随肿瘤进展发生动态变化,且CD4+、CD8+细胞与CD4+Foxp3+细胞的变化趋势相反。由于各细胞亚群的变化模式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来探明其机制。
赵过超林超徐亚东浦宁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吴文川
关键词:胰腺癌T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进展
胃手术后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对判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确定胃手术后患者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值的影响因素,评估以血PCT值判断胃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从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将非连续的153例行胃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记录其在手术第1、3、7天的体温、血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分析影响术后血PCT值的因素,并分别研究其判断感染性并发症的能力.结果 术后并发症、手术类型和行急诊手术对术后第1天的血PCT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PCT值的影响因素均为术后并发症.在排除术前感染病例后,伴有感染性并发症病例的血PCT值在术后第1、3、7天均高于无并发症病例(t=2.92,P<0.01;t=5.34,P<0.01;t =4.03,P<0.05).血PCT在术后第1、3、7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2和0.87,相对应的最佳阈值为0.75、0.84、0.71 ng/ml,其中第1天和第7天的曲线下面积在所有参数中最高.在无并发症组中,术后第1、3、7天的平均血PCT值分别为(0.47 ±0.97)、(0.36±0.50)、(0.23 ±0.24) ng/ml,从术后第1~3天以及术后第3~7天,血PCT值均平均下降55%.结论 无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血PCT值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有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患者的血PCT值明显上升,连续监测血PCT值可以更有效地判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林超赵过超吴文川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降钙素原
基于TNM分期和术后中性淋巴细胞比的列线图模型对开放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浦宁殷瀚霖李剑昂赵过超徐亚东努尔夏提·阿不力米提王单松徐雪峰匡天涛靳大勇楼文晖吴文川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综合治疗一例
2022年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于10%,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癌症[1-3]。80%~8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为不可切除或转移阶段,丧失了手术机会,即使施行了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仅10%~15%,绝大多数患者均要面临术后复发转移的现实困境[2]。因此,不管确诊时胰腺癌是否可切除,均需要综合治疗。不同个体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也要面临各种状态并需要进行治疗决策。
张继成赵过超张磊施晨晔吴莉莉王明亮张轶群刘凌晓纪元周宇红王单松楼文晖吴文川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转移
普外科死亡病人血清降钙素原峰值变化趋势研究(附28例报告)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普外科死亡病例血清降钙素原(PCT)峰值变化趋势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例死亡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构成、并发症、死亡原因、PCT等临床因素,探讨PCT与并发症、死亡原因间的关系。结果感染相关并发症5例、非感染并发症23例。死亡前两周PCTmax(病人病程中PCT最高值)〈0.5μg/L4例,0.5~2μg/L5例,〉2~10μg/6例,〉10μL/13例。在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方面,报告为非感染因素与感染性因素病人的PCTmax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max〉2μg/[(5.0±1.0)d]及〉10μg/[(4.4±1.2)d]病人的存活时间分别短于PCTmax≤2μg/L/[(9,7±1.7)d]和≤10μg/L[(8.3±1.3)d]的病人(P=0.017、0.038)],且存活时间与PCT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r=0.554,P=0.026)。结论在死亡病例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中低估了感染因素;动态监测PCT有助于判断感染情况及转归,协助临床诊治危重病人。
林超吴文川戎叶飞赵过超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秦新裕
关键词:死亡病人血清降钙素原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