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均

作品数:100 被引量:613H指数:15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1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0篇教育
  • 51篇高等教育
  • 25篇教育学
  • 23篇高等教育学
  • 17篇学科
  • 13篇教育研究
  • 10篇高等教育研究
  • 9篇中国高等教育
  • 7篇教育学科
  • 7篇高等教育学科
  • 7篇高校
  • 6篇专科教育
  • 6篇范式
  • 5篇职业教育
  • 5篇教育科学
  • 5篇教师
  • 5篇高职
  • 5篇高等职业教育
  • 4篇专科生
  • 4篇教育改革

机构

  • 78篇深圳大学
  • 23篇厦门大学
  • 4篇深圳市教育科...
  • 1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思源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深圳市教育科...
  • 1篇澳门城市大学

作者

  • 97篇李均
  • 2篇潘懋元
  • 1篇梁正平
  • 1篇李科浪
  • 1篇张应强
  • 1篇徐岚
  • 1篇魏书敏
  • 1篇文雯
  • 1篇刘海峰
  • 1篇石秀选
  • 1篇赵鹭
  • 1篇刘科江
  • 1篇张慧
  • 1篇廖益
  • 1篇任增元
  • 1篇王传毅
  • 1篇蒋铁汉
  • 1篇张娟
  • 1篇何伟光
  • 1篇郭凌

传媒

  • 16篇高等教育研究
  • 12篇江苏高教
  • 7篇大学教育科学
  • 4篇高教探索
  • 3篇现代教育论丛
  • 3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外国中小学教...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大学教育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北京教育(高...
  • 2篇山东高等教育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教育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有色金属高教...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年份

  • 6篇2024
  • 1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等教育学如何走出学科发展危机被引量:11
2017年
危机是当代人文社会学科的共同境遇。与成熟学科的危机相比,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主要是制度性危机和生存性危机。高等教育学鲜明的制度依附性特征,可能是造成学科危机频繁发生的根源。从长期发展来看,高等教育学应该通过"再学科化"等途径加强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逐步降低和削弱制度依附性。从近期形势看,解除当下制度性危机的关键是重建两大制度体系,即作为学科存在的制度体系和保障学科发展的制度体系。
李均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走向世界: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选择被引量:9
2002年
2 1世纪 ,中国高教研究只有走向世界 ,才能确立在世界学术界的地位 ,才能为世界高教研究做出更大贡献。以学科改造、方法改造和队伍改造为重点的高教研究科学化改造 ,是中国高教研究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高教研究的国际化是中国高教研究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李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理论
大学通专融合:缘起、模式与策略被引量:14
2022年
近年来,中国高校悄然兴起的“通专融合”改革,主要是为解决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中“专强通弱”乃至“通专对立”的尖锐矛盾,其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三大缺失:宏观政策缺失、理论研究缺失、系统策略缺失。通专融合的实质是追求“相通”而不是“相同”,是通专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适切的张力平衡状态,并可能存在多种融合模式:根据融合方式分为小融合、中融合和大融合;根据融合程度分为融入、融汇、融通;根据参与要素分为片断性融合与系统性融合。实现通专融合,必须采取相关策略对人才培养各要素、各环节进行系统性变革:以立德树人理念引领通专目标一致,以“超学科”范式建构通专融合课程,以“后方法”理论变革通专融合方法,以“第五代评价”建设推动通专融合评价创新。
李均吴秋怡
教育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笔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2024年
本期推出的笔谈,力求以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强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中的《在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中实现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一文,提出高等教育要在坚持规模稳步发展的同时,把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放在重要位置,而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集中体现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张。《大学思政引领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一文,从加强党对高等学校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确立高等教育龙头地位、按照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三个维度提出了加强大学思政力的实践进路。《论教育家精神:打开时代命运下的一代宗师格局》一文,分析了教师在“悟道”“传道”“弘道”道路上所需经历的修炼,指出对教育家故事的生活叙事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有效路径之一。《建设世界教育中心需加强人才吸引力和创新辐射力》一文,提出世界教育中心作为多元组织集群,统整性地开展跨境教育教学、知识生产和创新活动,进而为我国从留学目的地大国向人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升级转型提供路径。《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打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攻坚战》一文,提出要合理控制高等教育规模,防止由于盲目扩招导致“平庸”;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持“四个面向”,超越“指标化办学”的思维;需要抢抓机遇,做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改革与实验。《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优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一文,从项目依托、产教融合、政策保障和AI赋能的角度对我国持续优化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立国李均徐岚文雯任增元王传毅
关键词:教育强国教育家精神
探寻中国大学教学之道——读别敦荣《大学教学原理与方法》被引量:3
2018年
别敦荣教授的新著《大学教学原理与方法》,聚焦于现代大学教学思想与方法,重点阐述了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路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解构与建构、国际与本土的结合,是近年来国内高教研究界探寻大学教学之道、探索大学教学理论创新的力作,值得广大高校干部教师及高教研究工作者参考和学习。别敦荣在专著中强调:转变大学教学理念,走向实践哲学;变革大学教学模式,关注"做中学";增殖大学课程内涵,改革"一本书的大学";实现大学教学改革、建设一流本科。
李均
关键词:教学改革大学教学
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及在烟叶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李均
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锋——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创建及其历史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它的创建,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高等教育科学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同时,它的创建对中国其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建立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并直接促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诞生。
李均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学
从冲突到和解:高等教育学的范式变革
2024年
范式冲突是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40年发展历史及嬗变机制的关键视角。高等教育学自创建以来,至少经历了工作范式与专业范式、学科范式与领域范式、思辨范式与实证范式、自主范式与依附范式等四对范式冲突。范式冲突是学科建设的双刃剑:既可以对学科多元化发展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也可能造成学术共同体的撕裂。“范式间性”理论打破了范式之间“不可通约”的硬性规定,把范式从冲突引向和解。未来要从范式间性的新视角,采取并举、整合、超越三大策略来寻求范式和解,破除二元对立,创生多元化高等教育研究学派,变革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模式,激活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创新动力与创新想象力。
李均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动因、问题及对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被引量:8
2023年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与变革的重要课题。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框架,从传统国际化模式固有的空白与国家、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各群体日益增长的国际化需求间的矛盾出发,讨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推进在地国际化的动因。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外部利益相关者,面临着在地国际化“行无法依”、校企“貌合神离”和社会认识偏差等问题,亟需推动政策落地、深化校企国际化合作和加强文化自信。高校作为内部利益相关者,表现为国际化课程、师资和校园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不足,理应兼顾国际化课程的“量与质”、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外与内”和国际化校园的“表与里”。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长足发展,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理应同频共振,协同发力。
李均郑锦秀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跨境流动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
2005年
当代中国不仅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的高等教育大国,而且是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研究大国”。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追寻历史轨迹.梳理发展脉络.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持续、健康、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均潘懋元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在校大学生历史轨迹发展脉络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