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在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变成实物[1]。在神经外科方面上,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影像学数据成功的转换成3D打印数据,从而制备成临床需要的颅底肿瘤模型、血管模型、动脉瘤夹和颅骨修补材料等,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文回顾分析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每个亚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了解3D打印技术对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使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获得更大的应用和进步。
- 张浩姜德华王博孙飞马庆防丁茂华汤畅通陈杰
-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骨修补材料电脑控制增材制造血管模型打印机
- 放射性^(125)I粒子术中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21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术中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21例,采用术中植入的方式把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脑胶质瘤周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病人是处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或者进展其中的哪个阶段,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28d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21例患者术中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8%(14/21)和95.24%(20/21)。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8天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可以增加局部肿瘤放疗剂量,并同时降低发生在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损伤和可能性,能够有效的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病人生命。
- 孙飞许洪升赵建平王博
- 关键词:脑胶质瘤
- 脑肿瘤切除术中医源性大血管损伤的救治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脑肿瘤手术中医源性脑血管损伤的原因、应采取的救治和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33例患者血管损伤的部位、发生率、原因及肿瘤与血管损伤的关系。结果 经手术中应急处理28例(85%)病人完全恢复,5例(15%)因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植物状态或因脑疝死亡。结论 造成脑肿瘤手术中医源性脑血管损伤的原因很多,其中肿瘤本身的生长特征及手术者对颅脑大血管分布的解剖结构不熟悉,或手术中动作粗暴为主要因素,术前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可极大地减少医源性大出血的发生率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
- 许洪升周岱王博杨阳
- 关键词:医源性大血管损伤脑肿瘤
- 神经节苷脂联合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及并发症对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30例行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4例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9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1,P=0.030);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54±1.0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69.95±4.3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7±1.35)分、(52.51±4.10)分(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6.513,P=0.011)。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效果理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患者预后改善。
- 刁艺董楠杨阳王博刘华田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神经节苷脂
- 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垂体瘤患者138例,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组织及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患者GATA-6和Dickkopf-1表达差异,以及不同GATA-6和Dickkopf-1表达水平垂体瘤患者预后差异。结果:垂体瘤组Dickkopf-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垂体组,GATA-6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垂体组(P<0.01);垂体瘤组Dickkopf-1蛋白表达评分低于正常垂体组,GATA-6蛋白表达评分高于正常垂体组(P<0.01);垂体瘤组Dickkopf-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垂体组、GATA-6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垂体组(P<0.01)。Dickkopf-1、GATA-6蛋白表达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P>0.05);与TNM分期、病理学分级、复发、浸润深度、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转移相关性明显,且TNM分期越高、病理学分期越高、有复发、浸润深度越深、有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2cm、有转移者Dickkopf-1蛋白阳性表达率越低、GATA-6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 <0.01); Dickkopf-1阳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Dickkopf-1阴性组,GATA-6阴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GATA-6阳性组(P<0.01)。结论:垂体瘤中GATA-6表达升高,Dickkopf-1表达降低; GATA-6在垂体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Dickkopf-1起抑制作用; Dickkopf-1高表达、GATA-6低表达的垂体瘤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 刁艺董楠杨阳王博刘华田黄延林马冲
- 关键词:DICKKOPF-1垂体瘤
- 快速输入4℃生理盐水诱导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初步研究
- 姜德华王晓猛王博孙飞郑成孙建新杨阳孙振国董楠
- 脑CT血管造影斑点征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评估脑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斑点征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HICH患者115例,在发病6h内行急诊头颅CT平扫和CTA同步检查。患者临床症状恶化即时或者常规发病后24h复查头颅CT平扫,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以血肿有无增大分为血肿增大组(28例)和无血肿增大组(87例),比较两组斑点征的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入院时血压及入院时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的出血部位、初次CT平扫的血肿形态以及首次血肿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增大组斑点征阳性率高于无血肿增大组(67.9%vs.11.5%)(P<0.05)。结论头颅CTA原始图像斑点征可为HICH患者血肿扩大提供客观影像学指标。
- 曹博强董楠丁茂华孙飞王博姜德华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 地西泮加重脑膜瘤术后并发丙戊酸钠脑病一例报道被引量:2
- 2017年
- 丙戊酸钠脑病(VHE)是一种应用丙戊酸钠所引起的罕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与普通癫痫发作相混淆。徐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曾收治1例脑膜瘤术后并发VHE病例,并于诊疗过程中发现地西泮可能延缓了VHE病情的恢复,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丁茂华董楠王博孙飞曹博强韩东风姜德华
- 关键词:地西泮脑膜瘤
- 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浆及胃液中胃动素水平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SU)患者血浆胃液中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探讨MTL在SU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5例急性脑出血并发SU患者,在出现SU的当天、第三至五天、第十至十四天,同时采血液及胃液并应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MTL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出血并发SU的患者当天血浆及胃液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三至五天与发病当天比较,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第十至十四天,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SU患者血浆与胃液中MTL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SU发生与血浆及胃液中MTL水平增高有关。
- 孙飞赵建平王博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胃液胃动素脑出血
- 显微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比较和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3年6月前收治的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2003年6月后收治的4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4.1%,高于对照组的57.5%(χ2=7.259);研究组术中平均输血量为(389.2±210.3)ml,低于对照组的(1 058.4+386.2)ml;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6+18.8)min,高于对照组的(50.4+12.2)min;研究组症状改善42例(95.5%),高于对照组的31例(77.5%),两组在肿瘤全切除率、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症状改善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沙林黎军郑成姜德华孙建新王博安刚杨阳
- 关键词:显微手术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