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洪旭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胰腺
  • 6篇胰腺癌
  • 6篇腺癌
  • 4篇化疗
  • 3篇蛋白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高迁移率族蛋...
  • 3篇高迁移率族蛋...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胃排空障碍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朱洪旭
  • 8篇王单松
  • 5篇匡天涛
  • 4篇周文涛
  • 4篇戎叶飞
  • 4篇楼文晖
  • 2篇靳大勇
  • 2篇倪晓凌
  • 1篇许雪峰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内副脾九例误诊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胰腺内副脾误诊病例,总结其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所有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内副脾(IPAS)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 收治的10例IPAS中,仅有1例获得术前正确诊断,其余9例误诊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5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胰腺导管腺癌1例.9例误诊的IPAS均无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指标大致正常.本组9例IPAS均位于胰尾处,平均直径为(1.3 ±0.2)cm(0.8 ~2.5 cm),7例IPAS的CT及MRI强化方式均与脾脏高度相似,5例另见脾门周围副脾.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IPA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与脾脏类同的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肿物”直径<2.5 cm及伴有脾门周围副脾时应高度警惕IPAS的可能.
朱洪旭匡天涛戎叶飞倪晓凌周文涛楼文晖王单松
关键词:迷芽瘤误诊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壶腹周围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根治性切除的9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胃排空障碍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名。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9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中17例出现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吻合方式、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腹腔感染是壶腹周围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x^2=4.512、6.412、6.245、6.695、6.816,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胃吻合和术后腹腔感染是壶腹周围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031和5.281。结论壶腹周围癌术中采用胰胃吻合容易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术后腹腔感染是导致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另一重要因素。
朱洪旭周文涛戎叶飞匡天涛王单松楼文晖
关键词:胃排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行PPPD设为PPPD组,41例患者行SPD设为SPD组。观察2组患者术中情况,分析胰瘘(B级及以上)、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和患者预后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随访,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第2~3年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 10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M(Qn)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PP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95 min(180 min, 240 min),SPD组患者为210 min(180 min,30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5)。PPPD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0 mL(113 mL,288 mL)、0 mL(0 mL, 0 mL)和17 d(12 d,24 d),SP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 mL(150 mL,325 mL)、0 mL(0 mL,400 mL)和16 d(12 d,30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85,-1.780,-0.533,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2.4%(36/85),以胰瘘、腹腔感染及胃排空障碍多见。PPPD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为20.5%(9/44),高于SPD组的4.9%(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PPPD组患者术后胰瘘、胆瘘、腹腔感染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2个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9/44)、2.3%(1/44)、15.9%(7/44)、4.5%(2/44)、25.0%(11/44),SP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6/41)、4.9%(2/41)、19.5%(8/41)、7.3%(3/41)、14.6%(6/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95,0.423,0.295,0.190,1.425�
朱洪旭周文涛戎叶飞匡天涛楼文晖靳大勇王单松
关键词:壶腹周围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排空障碍胰瘘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治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12年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治疗的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结果 共收治16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38 -71岁,平均年龄57岁.首发症状腹痛6例,腰背痛3例,腹胀2例,消瘦2例,黄疸2例,黑便1例.CA19-9升高8例,CEA升高3例.术中见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1例,胰头9例,胰体尾6例,其中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1例侵犯肝动脉,1例侵犯腹腔干及脾动脉.1例肿瘤无法切除,仅行穿刺活检.另外15例均获得R0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包括1例合并肝动脉切除重建,2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5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手术切除标本示肿瘤平均大小为5.7 cm×4.6 cm,12例有包膜包绕,8例见淋巴结转移.15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8.6%、7.1%.结论 胰腺腺泡细胞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术前诊断极为困难,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案,预后优于胰腺导管腺癌。
朱洪旭许雪峰靳大勇楼文晖王单松匡天涛
关键词:胰腺肿瘤腺泡细胞癌手术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早期转移和化疗耐药是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的两大主要因素,并且与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EMT与胰腺癌的转移和耐药性之间的联系综述如下。1 EMT1.1 EMT相关转录因子到目前,已发现的参与EMT的转录因子有锌指结构蛋白Snail和Slug,具有螺旋-环-螺旋结构的Twist1、Goosecoid和Foxc2,两端锌指结构蛋白ZEB1和SIP1等[1]。
朱洪旭王单松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胰腺癌相关转录因子结构蛋白FOXC2恶性程度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介导胰腺癌化疗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不同表达水平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1)常规培养4株胰腺癌细胞系,设计不同的吉西他滨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处理4株胰腺癌细胞,分别运用RT-PCR、Western...
朱洪旭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胰腺癌吉西他滨化学疗法
文献传递
细胞自噬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自噬是真核细胞对胞内受损的大分子蛋白质及细胞器进行自我降解的过程,被称作II型程序化细胞死亡。近来的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细胞自噬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作一概述。
朱洪旭王单松
关键词:自噬胰腺癌化疗肿瘤发生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误诊为胰腺癌一例被引量:4
2012年
一例62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腹痛两月余”入院,有糖尿病史10余年,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17年,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1年,否认过敏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体格检查无特殊。
朱洪旭王单松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癌IGG4个案报告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介导胰腺癌化疗耐药的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不同表达水平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1)常规培养4株胰腺癌细胞系,设计不同的吉西他滨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处理4株胰腺癌细胞,分别运用RT-PCR、Western Bl...
朱洪旭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性化疗
文献传递
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对胰腺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Gemcitabine)作用胰腺癌细胞PANC-1的HMG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反转录病毒将短发夹RNA(shRNA)转染到PANC-1中,并用Westernblot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检测PANC-1的存活率及吉西他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结果在1~20mg/L的作用浓度范围内,随吉西他滨作用浓度的增加,PANC-1中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上调;当吉西他滨作用浓度分别1.0、10.0、100.0mg/L时,实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9±2.8)%和(57.9±1.5)%、(29.3±2.2)%和(44.4±1.9)%、(6.5±0.6)%和(30.6±1.0)%(P〈0.05);实验组吉西他滨的IC50为(1.41±0.13)mg/L,对照组为(5.99±0.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制HMGBl的表达可增加PANC-1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朱洪旭匡天涛戎叶飞倪晓凌周文涛王单松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RNA小分子干扰胰腺癌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