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利辉

作品数:110 被引量:398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4篇科技成果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8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除草
  • 32篇玉米
  • 24篇除草活性
  • 20篇除草剂
  • 17篇毒素
  • 17篇杂草
  • 17篇病菌
  • 15篇斑病
  • 14篇玉米大斑病
  • 14篇农药
  • 14篇大斑病
  • 13篇玉米大斑病菌
  • 13篇大斑病菌
  • 11篇玉米田
  • 11篇色谱
  • 10篇相色谱
  • 10篇活性
  • 10篇除草活性物质
  • 9篇液相色谱
  • 8篇液相

机构

  • 109篇河北农业大学
  • 7篇河北科技师范...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河北大学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荣军医...
  • 1篇廊坊市农林科...
  • 1篇廊坊职业技术...
  • 1篇辽宁省丹东农...
  • 1篇威县林业局
  • 1篇威县农业局
  • 1篇深圳市绿微康...

作者

  • 109篇张利辉
  • 70篇董金皋
  • 30篇张金林
  • 23篇刘颖超
  • 16篇庞民好
  • 10篇康占海
  • 10篇韩建民
  • 9篇曹志艳
  • 9篇邢继红
  • 7篇郝志敏
  • 7篇李川
  • 7篇司贺龙
  • 7篇贾慧
  • 7篇王艳辉
  • 7篇张凤国
  • 7篇杨鹏
  • 6篇刘云惠
  • 6篇刘策
  • 5篇闫淑娟
  • 5篇王凤茹

传媒

  • 14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植物保护
  • 5篇农药
  • 4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河北省植物保...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马铃薯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大斑病菌调控HT-毒素活性和特异性组分产生的MAPK信号转导基因
董金皋郝志敏李坡巩校东谷守芹韩建民范永山张运峰刘振盼曹志艳贾慧申珅司贺龙张国珍张利辉阎淑娟张金林刘颖超
玉米大斑病是由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turcica)引起的玉米重要叶部病害,常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课题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MAPK活性的荧光素酶/荧光素技术体系,MAPK途径抑制剂U0126处理后,分生...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病害防治
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产生HT-毒素的关系
董金皋张国珍范永山韩建民桂秀梅张利辉安鑫龙王朝华刘云惠马继芳侯晓强刘路宁谷守琴卢志国王艳辉刘颖超宋庆涛李川赵光耀邢继红闫淑娟
该研究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杂交和交配型鉴定方法,成功进行了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大斑病菌的交配型鉴定;建立了玉米病菌基因组DNA的CTAB法提取技术,通过RAPD多态性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理小种和交配型菌株间的遗传分化和亲...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黏质沙雷氏菌Ha1菌株复合菌剂除草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明确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a1菌株在玉米田的应用前景,为除草剂减量和杂草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Ha1菌株与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07-1菌株进行复合菌剂的制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颗粒剂的生物特性指标进行检测,并分别采用平皿法和茎叶喷雾法评价Ha1复合菌剂对杂草的室内抑制作用及在田间条件下对化学除草剂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Ha1菌株复合菌剂生物特性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a1菌株复合菌剂与化学除草剂40%乙·莠悬乳剂减量30%复配进行苗前处理28 d后对杂草的株数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0.65%和98.02%,处理区玉米产量较对照区提高了6.70%。Ha1复合菌剂与26%烟·莠可分散油悬浮剂减量30%复配苗后处理14 d对杂草鲜质量防效为98.62%,28 d后的株数防效与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5.16%和99.59%,玉米产量较对照区提高了17.93%。说明Ha1菌株复合菌剂与苗后除草剂26%烟·莠可分散油悬浮剂减量30%复配效果最好,增产作用明显。
田赐马树杰张利辉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田杂草复合菌剂
不同杀菌剂对草坪草病原菌毒力的作用测定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3种主要引起坪草病害的褐斑病菌、腐霉枯萎菌、夏季斑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唑醇、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值分别为0.078 3,5.968 4,7.181 2和11.386 8 mg/L,以烯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最高。烯唑醇、咪鲜胺、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对夏季斑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16 2,0.554 4,6.035 3,1 218.497 8 mg/L,以烯唑醇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其它3种杀菌剂。采用菌丝干重测定法测定了阿米西达、霜脲氰、霜克、咪鲜胺、代森锰锌对腐霉枯萎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依次为0.053 3,7.837 4,13.310 7,19.715 1,29.771 5 mg/L,以阿米西达的抑菌效果最好。
张金林庞民好刘颖超边秀举张利辉赤国彤
关键词:杀菌剂褐斑病菌毒力测定
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Ha1对玉米田杂草的室内除草活性测定被引量:5
2021年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微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天然存在的黏质沙雷氏菌Ha1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发酵液喷施法和颗粒剂封闭法(填埋法和撒施法)对玉米田常见杂草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发酵液喷施法、颗粒剂填埋法和撒施法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47.88%,70.63%和76.82%。发酵液喷施法和颗粒剂封闭法均能有效防除杂草,颗粒剂封闭法优于发酵液喷施法,颗粒剂撒施法优于填埋法。
李鑫乔欣杨娟杨毅清马树杰张利辉董金皋
关键词:黏质沙雷氏菌除草活性
四种药剂不同温度下对梨黄粉蚜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梨黄粉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时,吡虫啉的LC50为6.412 1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啶虫脒、阿克泰、F4;25℃,30℃时啶虫脒的LC50值分别为2.828 1 mg/L,1.549 5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吡虫啉、阿克泰、F4。同一温度下4种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F4、吡虫啉、啶虫脒、阿克泰均在30℃时表现高的触杀毒力,其LC50分别为10.036 9,2.368 6,1.549 5,9.255 5 mg/L,温度对4种药剂对梨黄粉蚜的毒力有明显影响。
刘颖超庞民好张利辉张金林赤国彤
关键词:杀虫剂梨黄粉蚜毒力测定
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测定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天然产物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是新型除草剂创制的先导化合物,为了评价其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方法]试验采用平皿法测定了以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为母体合成的26种衍生物对拟南芥的抑制作用。[结果]17种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除草活性,其中2-(4-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丙二酸二乙酯、N-(4-氟苯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3-溴-4-羟基-5-甲氧基肉桂酸3种衍生物除草活性较高,对拟南芥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9.90、7.53、6.93 mg/L。[结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是开发新型除草剂的重要来源,为新型除草剂的创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王稳杨毅清靳丽宇陶晡杨娟张利辉
关键词:除草活性
4-hydroxylonchocarpin在制备防治蚜虫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4‑hydroxylonchocarpin在制备防治蚜虫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hydroxylonchocarpin在制备防治蚜虫的药物中的应用。4‑hydroxylon...
马树杰李晶晶王艺臻高铭张利辉董金皋
坪草腐霉病菌毒素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被引量:16
2005年
从多年生黑麦草上分离得到了5株腐霉菌(编号依次为PA1、PA2、PA3、PA4、PA5),通过鉴定,PA1和PA5菌株为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将所得5株菌株分别在PD培养基、PS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改良Fries培养基、Czapek-Dox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得培养滤液、粗毒素对马唐和反枝苋的除草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D培养基中所产生的毒素除草生物活性最强,在供试的5株菌株中以PA1菌株所产生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PA1菌株在PD培养基中培养所得粗毒素对马唐、反枝苋、虎尾草、金色狗尾草、野燕麦、稗草、藜7种杂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小麦有轻微药害,而对大豆安全.试验发现,PA1菌株产毒的适宜pH值为7.0,以培养5 d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在10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所得粗毒素的除草活性要明显高于静止培养.
张金林庞民好刘颖超张利辉董金皋
关键词:毒素除草活性
防控玉米鞘腐病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多菌灵、戊唑醇、烯唑醇、氟硅唑等化学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多菌灵、戊唑醇及两者的混剂对玉米鞘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烯唑醇、氟硅唑及多菌灵+戊唑醇(配比1∶1或2∶1)对鞘腐病致病菌层出镰孢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7.27、23.40、24.21、26.01、18.48mg/L和25.83 mg/L;多菌灵、戊唑醇及多菌灵+戊唑醇(配比1∶1)对玉米鞘腐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分别达93.34%、89.19%和91.49%,玉米增产20.61%、15.46%和18.84%。
李朋朋曹志艳翟晖李浩然张利辉张金林董金皋
关键词:杀菌剂毒力防效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