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颖超

作品数:89 被引量:567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11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玉米
  • 18篇病菌
  • 14篇毒素
  • 11篇马铃薯
  • 11篇基因
  • 10篇小麦
  • 10篇抗性
  • 9篇毒力
  • 9篇杀菌剂
  • 8篇疫病菌
  • 8篇真菌
  • 7篇玉米穗
  • 7篇玉米穗腐病
  • 7篇色谱
  • 7篇穗腐病
  • 7篇农药
  • 7篇斑病
  • 7篇除草
  • 6篇液相色谱
  • 6篇玉米大斑病

机构

  • 8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2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中化集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唐山工业职业...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保定市气象局
  • 1篇威县农业局
  • 1篇河北省中医药...
  • 1篇安国市伊康药...

作者

  • 88篇刘颖超
  • 37篇庞民好
  • 30篇董金皋
  • 23篇张利辉
  • 22篇张金林
  • 10篇王文桥
  • 10篇邢继红
  • 9篇韩秀英
  • 7篇马志强
  • 7篇李川
  • 7篇康占海
  • 7篇孟润杰
  • 7篇张凤国
  • 7篇郭聪聪
  • 6篇张小风
  • 5篇郭爱国
  • 5篇贾慧
  • 5篇韩建民
  • 5篇谷守芹
  • 4篇赵斌

传媒

  • 10篇河北农业大学...
  • 8篇农药学学报
  • 7篇植物保护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6篇农药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河北省植物保...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药
  • 1篇菌物系统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2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虫乙酯·伊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为了建立梨和土壤中伊维菌素和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Spirotetramat-enol)、螺虫乙酯羟基(Spirotetramat—mono-hydroxy)和螺虫乙酯醇酮(Spirotetramat-keto...
熊永万亚美郭聪聪刘聪娇庞民好刘颖超
关键词:梨树害虫杀虫剂伊维菌素药物残留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特异性组分与原生质膜蛋白互作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玉米叶片原生质为研究对象,以ANS(1-苯胺基-8-萘磺酸)作荧光探剂,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毒素与质膜蛋白的互作.在被ANS标记后的原生质悬浮液中加入不同浓度HT-毒素后,ANS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呈现出了剂量—效应关系,表明HT-毒素与质膜上ANS某些受体发生了互作.本实验采用2种试剂,从2个角度表明了ANS受体和质膜上存在的毒素受体具有蛋白特性.初步推测HT-毒素特异性组分的原初作用位点在质膜外侧.
王绍新刘颖超李正平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膜蛋白作用位点
一种用于玉米的肥药双减标准化生态高产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玉米的肥药双减标准化生态高产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整地;B、种子处理;C、播前处理;D、播种:地温稳定在8℃后,用清垄免耕播种机播种并施肥,播种深度为4cm,施肥深度于种侧下方6cm;基肥选用含...
黄少辉刘颖超贾良良刘学彤杨云马杨军方
文献传递
黄顶菊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萝卜、小麦、玉米和棉花为受体,研究了黄顶菊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旨在了解黄顶菊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结果显示:黄顶菊自然挥发物对受体植物不表现化感作用;黄顶菊淋溶物对棉花幼苗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棉花幼苗高度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29%和10.42%;黄顶菊枯落物浸提液和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了黄顶菊根系分泌物浸提液B3处理外,其它处理的综合效应均显著大于淋溶物处理,如黄顶菊枯落物浸提液(A1、A2、A3)、根系分泌物浸提液(B1、B2、B3)以及淋溶物等各处理对受体植物的综合效应分别为44.74、29.37、14.5、31.54、16.52、3.55、1.48。结果表明,黄顶菊主要通过植株残体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其次是通过雨雾的淋溶对受体植物产生化感作用。
冯建永陶晡庞民好刘颖超
关键词:黄顶菊化感作用化感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青贮玉米中9种真菌毒素
为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青贮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AFB)、B2(AFB2)、G(AFG)、G2(AFG2)、T-2毒素、H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索A(OTA...
万亚美熊永庞民好刘颖超
关键词:青贮饲料青贮玉米真菌毒素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准确评价草甘膦在农田沟渠水中使用后其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法对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将田间沟渠水样中草甘膦经次氯酸钠和邻苯二甲醛、巯基乙醇衍生化后,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衍生剂1(5%)次氯酸钠添加量100μL/L;衍生剂2硼酸钾和OPA添加量分别是130g/L和100mg/950mL。草甘膦在0.05~2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在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3个添加水平(0.05、0.5、1mg/L)的平均回收率(n=5)为98.2%~104.4%,5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05mg/L。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适合于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
王聪刘颖超庞民好董金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草甘膦
一种测定杀菌剂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毒力方法的改进被引量:5
2011年
为探索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筛选灰霉病防治药剂的试验方法,笔者通过在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悬浮液中加入1%酵母浸膏、2.5%葡萄糖和10%胡萝卜汁,接种离体黄瓜子叶,病叶率达100%,发病均匀度达98%以上,确立了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测定杀菌剂对灰霉病菌毒力的新方法--黄瓜子叶喷雾法。以该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比较了戊唑醇、代森锰锌和异菌脲对灰霉病菌的毒力,发现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与其抑制率的几率值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该方法可用于灰霉病菌抗药性监测和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陈治芳韩秀英王文桥赵建江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
关键词:灰霉病菌接种杀菌剂室内毒力
一种农药精确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药精确喷雾装置,包括:手推移动车以及设置在手推移动车上的电子设备储存箱和喷雾器组件,电子设备储存箱内设置有控制器和电动泵,控制器与电动泵电性连接;喷雾器组件包括底板、升降固定杆、滑动件、喷杆以及药箱...
刘颖超庞民好董金皋
文献传递
螺虫乙酯·伊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建立梨和土壤中伊维菌素和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Spirotetramat-enol)、螺虫乙酯羟基(Spirotetramat-mono-hydroxy)和螺虫乙酯醇酮(Spirotetramat-keto-hydroxy)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硫酸镁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005~1mg/kg范围内,伊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平均回收率分别在88%~101%和93%~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2.5%~3.7%和2.0%~4.4%之间,方法检出限(LOD)为5.6×10-3 ng,定量限(LOQ)为0.005mg/kg。添加浓度为0.007~1.4 mg/kg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和土壤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109%和82%~103%,RSD分别在1.3%~5.8%和1.5%~7.5%之间,螺虫乙酯、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羟基和螺虫乙酯醇酮的LOD分别为2.2×10^(-4) ng、1.6×10^(-4) ng、8.6×10-3 ng和1.3×10^(-4)ng,LOQ值为0.007mg/kg。该方法适用于24%螺虫乙酯·伊维菌素悬浮剂在梨和土壤中残留检测,操作简便、定量准确。
熊永万亚美郭聪聪刘聪娇庞民好刘颖超
关键词:伊维菌素螺虫乙酯液质联用
河北省21个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的推导被引量:8
1993年
选用了18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河北省的21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性基因推导。通过与31个抗叶锈的单基因系的反应作比较,在河北省的品种中鉴定出Lr1,Lr3,Lr3Bg,Lr18,Lr26和Lr30共6个抗性基因。冀麦15有Lr3,冀麦3号有Lr3Bg;有8个品种有3个基因,其中7个品种例如冀麦23等,有Lr3,Lr3Bg 和Lr26,另一品种冀麦20有Lr18,Lr26和Lr30。有两个品系88-5424和84—5103有4个基因;前者有Lr1,Lr18,Lr26和Lr30,后者有Lr3,Lr3Bg,Lr18和Lr26。冀麦26和冬协4号有与供试的已知基因不同的基因;在丰抗8号等3个品种中没有鉴定出抗性基因。Lr26最为普遍,在13个品种中存在。
郭爱国刘颖超朱之堉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抗性基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