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宇
-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振动模型被引量:7
- 2015年
- 为研究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轨道梁系统的耦合振动,以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和轨道梁的耦合振动模型。每节车辆简化为15个自由度的动力系统,并考虑所有轮胎的侧偏特性。车辆运动微分方程由拉格朗日方程导出,轨道梁简化为欧拉梁,用模态综合法建立其运动微分方程。计算了列车以不同车速通过时轨道梁的动力响应,并与实测结果和不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模型做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模型的计算值及变化规律更接近实测值;研究竖向耦合振动问题时可不考虑轮胎的侧偏特性,研究横向耦合振动问题时应该考虑侧偏特性的影响。
- 刘羽宇王永虎
- 关键词:桥梁工程跨座式单轨交通侧偏特性
- 大跨下承式连续梁拱组合式桥有限元分析
- 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大跨度下承式连续梁拱组合式桥——拉萨河特大桥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桥梁自振频率、振型,不同荷载加于不同位置时的静挠度、静应变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了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的动力响应,对振幅、位移、加...
- 刘羽宇葛玉梅
- 关键词:铁路桥自振特性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
- 文献传递
- 跨座式单轨交通曲线轨道梁动力分析
- 为研究跨座式单轨曲线梁的力学特性,以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袁家岗至谢家弯区段的曲线轨道梁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对其自振特性和车辆荷载下的静、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轨道梁有较高的整体刚度、强度;...
- 刘羽宇葛玉梅
- 关键词:桥梁工程动力分析
- 文献传递
- 公路斜桥拓宽施工阶段力学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为分析公路斜桥拓宽施工阶段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结构位移内力的影响,文章以某大桥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行空间建模,计算并分析了预制T梁的存梁时间,桥墩由正交转斜交的布置方式对桥梁上部结构主要控制截面内力、应力的影响,以及新老桥在拼接前后新桥部分的受力变化。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了合理的存梁时间,从而使桥梁在拼接成整体前后新桥内力、位移变化不大,满足设计要求。
- 李鸿鑫葛玉梅刘羽宇
- 关键词:桥梁拓宽先简支后连续收缩徐变内力重分布
- 尼尔森体系提篮拱桥自振特性分析
- 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尼尔森体系的提篮拱桥进行了有限元建模、计算,求出了自振频率、振型。并通过对桥梁各参数的修改,分析了它们对尼尔森体系桥梁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能为此类桥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 刘羽宇葛玉梅
- 关键词:自振特性铁路桥
- 文献传递
-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静动力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为研究大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受力性能,对(48+10×80+48)m的托克托准噶尔黄河特大桥进行了静动力试验。结果表明,桥梁受力合理,该桥有较高的整体刚度、强度,各特性均符合规范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 刘羽宇高玉峰夏招广霍学晋
- 关键词:静载试验动载试验
- 厦门BRT一期工程钢箱梁桥静动载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对厦门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中一处小半径大跨度连续曲线钢箱梁桥进行了静动载试验研究。测试并分析了该桥的自振特性,静载工况下的挠度、截面应力和行车激振试验工况的冲击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桥梁在使用荷载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桥跨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 刘羽宇葛玉梅高玉峰霍学晋
- 关键词:静载试验动载试验
- 托克托准格尔特大桥48m跨长引桥静动力分析
- 2014年
- 以托克托准格尔特大桥48 m跨长引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自振特性和静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桥主梁和桥墩均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结构安全。
- 刘羽宇
- 关键词:铁路桥自振特性静力分析
-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与轨道梁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 本文建立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车辆-轨道梁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车辆与轨道梁之间的非线性轮轨接触关系,考虑了所有轮胎的侧偏特性及振动对侧偏力的影响,并考虑了轮胎可能与轨道梁分离的情况。在该模型基础上加入横风荷...
- 刘羽宇
- 关键词:跨座式单轨交通侧偏特性车辆荷载
- 文献传递
- 国产民用运输类飞机障碍物限重计算模型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航空公司使用多年的某国产民用运输类飞机性能软件,在障碍物限重计算准确性方面虽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但计算时间较长,计算效率偏低。首先分析该软件所用计算模型(原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原因,比较优化模型(采用最小改平高计算)和原模型(采用最大改平高计算)的计算结果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然后计算不同障碍物、不同风速条件下,两种模型计算出的障碍物限重、改平高度和计算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障碍物限重和改平高度基本相同;无障碍物时,不论有风无风,优化模型比原模型可减少计算时间25%;有障碍物时,无风情况下,优化模型可减少计算时间78%以上,有风时,则可减少计算时间75%以上。即采用最小改平高的模型可以兼顾准确性和高效性。
- 刘羽宇王可杨军利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