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林
- 作品数:35 被引量:378H指数:11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 一氧化氮预防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小鼠实验性腹膜创伤后腹膜粘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 80只 ,预实验组 8只小鼠采用改良Mazuji方法制作实验性手术创伤模型 ,检验该方法致腹膜粘连之效果。实验组 72只小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 ,按上述方法制作实验性手术创伤 ,分别于关腹前、术后连续 3天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液 (Ⅰ )、L 精氨酸生理盐水液 (Ⅱ )和NG 硝基精氨酸甲酯生理盐水液 (Ⅲ )。术后 3(a)、7(b)、1 4 (c)天各组分别随机取 8只小鼠自眼球后采血测定血清NO值 ;采用Nair分级标准记录粘连得分和切取粘连肠管组织测定羟脯氨酸 (OHP)值两项指标来评价粘连严重程度。结果 :预实验组 :术后 2周处死小鼠 ,粘连发生率 1 0 0 % ,均为中、重度粘连 (3~ 4级 ) ,平均粘连得分 3.5 0± 0 .5 3。实验组 (1 )粘连严重程度 :术后第 3天各组间粘连得分及组织OHP值很低且几乎相等 (P >0 .0 5 ) ,第 7、1 4天Ⅰ、Ⅲ组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1 ) ;a亚组平均粘连得分及OHP值最低 ,c亚组最高 ,b亚组其次 (P <0 .0 1 )。且在b、c亚组平均粘连得分与OHP值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1 )。 (2 )血清NO值 :Ⅱ组明显高于Ⅰ、Ⅲ组 (P <0 .0 1 ) ,且Ⅰ、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组间比较a、b、c亚组NO值差异均无显?
- 刘付宝刘生光何长林刘瑞林
- 关键词:一氧化氮创伤腹膜
- 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NF-κB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调控作用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 B(NF-κB)的表达及有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 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比较各组大鼠NF-κB、IL-6、 TNF-α、血清淀粉酶的水平.结果:ANP组淀粉酶活性195 907.51±38 618.39 nkat/L, TNF-α值41.37±7.54 ng/L,IL-6值32.32±8.62 ng/L,肺、胰腺组织NF-κB表达增加,与SO组比较P均<0.01,乌司他丁治疗后,淀粉酶活性69 804.30±19 432.55 nkat/L,TNF-α值 18.66±6.45 ng/L,IL-6值23.41±7.65 ng/L,肺、胰腺组织NF- κB表达降低,与SO组和ANP组比较P均<0.01.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NF-κB活化,上调IL-6、TNF-α, 加重胰腺及肺的损伤,乌司他丁抑制NF-κB表达而减轻胰腺及肺的损伤,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
- 刘瑞林刘牧林马良龙吴薇
-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乌司他丁NF-ΚB肺损伤IL-6血清淀粉酶
- GLP-2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 like peptide-2,GLP-2)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内毒素组,C组:治疗组。分别以生理盐水、EcolliO55:B5、GLP-2腹腔注射,留取末端回肠组织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肠系膜淋巴结、肝、肺组织匀浆后细菌培养计算细菌移位率,同时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电镜下A组肠黏膜微绒毛及紧密连接未见异常,B组紧密连接增宽,微绒毛变细、稀疏,部分断裂、脱落。C组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②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及western blot净光密度值结果可见:occludin表达B组明显低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③肠系膜淋巴结、肝、肺器官细菌移位率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GLP-2可以降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程度,减少细菌移位率,对脓毒症的肠道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 张宗兵刘瑞林刘牧林
- 关键词:脓毒症细菌移位胰高血糖素样肽-2
- 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广泛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广泛淋巴结清扫可行性和意义 ,并提出行广泛淋巴结清扫的指征。方法 :对 2 0 0 0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的 16例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进行广泛淋巴结清扫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中有 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 37.5 %。胰头癌与壶腹周围癌、肿块大小和胰头肿瘤部位间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不同 (P =0 .5 88~P =0 .5 11)。行广泛淋巴结清扫术病例中无手术死亡 ,手术并发症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常见并发症。结论 :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肿瘤大于3cm以上 ,无论是位于胰头还是壶腹部癌均应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同时行胰头周围广泛淋巴结清扫 。
- 姜从桥刘瑞林刘牧林郝博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
- 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4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男性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1.79(95%CI=1.44~2.23,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都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OR分别为2.41(95%CI=1.78~3.26,P<0.001)、1.74(95%CI=1.12~2.71,P=0.01)、3.18(95%CI=1.63~6.18,P<0.001)、4.47(95%CI=2.69~7.45,P<0.001);Duke's分期晚期(C、D)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早期(A、B),OR=1.63(95%CI=1.22~2.17,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者与<7cm者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也增高,OR=3.09(95%CI=1.07~8.98,P=0.04)。而年龄、吻合方式、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关。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肠梗阻,Duke's分期及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李世邦刘牧林孔令尚张宗兵刘瑞林姜从桥李仕青骆杰
-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瘘META分析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诊治分析
- 1998年
- 刘生光刘瑞林姜从桥鲁正
- 关键词:肠炎出血性坏死性外科手术
- 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细胞因子与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脂肪乳剂对其影响.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长链脂肪乳剂组(L组),中/长链脂肪(M组),未用脂肪乳剂组(C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7d,测定TNF、IL-6、CRP和FFA变化,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 TNF、IL-6、CRP在入院后第3d时明显升高,1周后下降,组内变化较明显(P<0.05~P<0.01),FFA在入院第3d轻度升高,1周后已降至正常;TNF和FFA变化呈正相关(r=0.84,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细胞因子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与病程进展一致,TNF对FFA代谢有一定的影响.脂肪乳剂对FFA代谢无明显影响,能够较好地氧化供能.
- 刘牧林何先弟刘瑞林
- 关键词:脂肪乳剂重症胰腺炎细胞因子游离脂肪酸
-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内毒素早期诊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筛选诊断肠屏障功能障碍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监测指标。方法收集存在肠屏障功能障碍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8分的危重症患者70例及同期无肠屏障功能障碍且APACHEII评分≤6分的患者41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24h尿量、机械通气治疗情况。留取静脉血,部分用于细菌培养,部分用于测定白细胞计数、肌酐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内毒素水平。留取尿液,测定尿IFABP水平。留取24h尿液,测定24h尿IFABP总量。对可能的肠屏障功能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和多因素分析,并以ROC曲线评价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结果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因素为白细胞计数(OR=3.971,P=0.046)、血内毒素水平(OR=7.857,P=0.005)、24h尿IFABP总量(OR=11.154,P=0.001)。以血内毒素水平和24h尿IFABP总量来推测肠屏障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52和0.820(P均〈0.01),其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0pg/ml和17.12ng,其敏感度分别为97.8%和84.4%,其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2.7%。结论危重症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和体征,同时有血内毒素水平增高(〉8.0pg/m1)和(或)24h尿IFABP总量〉17.12ng,提示可能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
- 孔令尚郭园园刘牧林何先弟姜从桥刘瑞林
-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内毒素类尿分析
- 大黄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致肠黏膜损害的机制及大黄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肠缺血45 min再灌注6 h模型组和大黄素预处理组。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备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钳夹血管。大黄素预处理组在术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入大黄素(2.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缺血45 min再灌注6 h后,各组分别经下腔静脉采血,然后处死大鼠取肠系膜淋巴组织及小肠组织标本。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小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液及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并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预处理组IFABP、NO、TNF-α、MDA、MPO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血液2/10只比8/10只,肠系膜淋巴组织3/10只比8/10只,P均<0.05);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大黄素可减少TNF-α、NO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减少大鼠氧自由基的生成,对大鼠肠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刘瑞林张嘉吴薇刘牧林
- 关键词:大黄素炎症介质
- 外科危重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临床工作者关注肠屏障功能的研究,肠道作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始动器官已被许多学者接受。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临床医生愈加重视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和恢复。然而,目前仍没有可靠的肠屏障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应用于临床。本实验通过观察外科危重症患者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等指标的水平变化,从而为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郭园园刘牧林何先弟姜从桥刘瑞林
- 关键词:外科危重患者肠黏膜屏障肠屏障功能障碍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多脏器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