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纯

作品数:7 被引量:17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鄱阳湖
  • 2篇营养化
  • 2篇水体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细菌多样性
  • 2篇细菌群落
  • 2篇富营养化
  • 2篇DGGE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典型植物
  • 1篇典型植物群落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浓度
  • 1篇营养物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群落
  • 1篇植物

机构

  • 7篇南昌大学

作者

  • 7篇刘倩纯
  • 6篇吴兰
  • 4篇张杰
  • 2篇陈熙
  • 2篇余潮
  • 2篇葛刚
  • 1篇刘以珍
  • 1篇熊勇
  • 1篇胡维
  • 1篇赖劲虎
  • 1篇黄正云
  • 1篇李金前
  • 1篇王自海
  • 1篇董昌强
  • 1篇许光勤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植被群落表层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被引量:19
2013年
对3种不同植被群落(海桐、雪松、桂花)表层土壤中的pH、w(TOC)、w(TN)和w(TP)进行了测定,采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各植被群落表层土壤细菌的16S rDNA V3~V6可变区扩增片段进行了分析,利用分析得到的图谱数据与表层土壤中的pH、w(TOC)、w(TN)和w(TP)进行了群落-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以及CCA(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表层土壤的pH和养分含量不同,其中w(TOC)和w(TN)的差异显著(P<0.05),而pH和w(TP)的差异不显著(P>0.05).DGGE图谱分析结果揭示,不同植被群落表层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明显不同.聚类分析显示,海桐和雪松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最为相似(82%),而它们与桂花样地的相似性(55%)相对较低,桂花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且与其他2个样地差异显著,雪松样地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和CCA结果进一步表明,w(TOC)和w(TN)是表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因素,并且植被群落可能通过其根系分泌物产生间接影响.
张杰余潮王自海董昌强刘倩纯吴兰
关键词:植被群落表层土壤
鄱阳湖湖泊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以松门山为例被引量:45
2015年
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松门山湖区采集底泥与表层水样,分别提取了表层水体浮游和底泥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湖泊底泥细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为1454,表层水体浮游细菌OTUs为269;底泥细菌群落比表层水体更加多样化,底泥细菌的物种数大大多于表层水体。同时,底泥细菌群落与表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分类显示鄱阳湖底泥细菌种类隶属于20门,228属,其中优势种群为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表层水体浮游细菌隶属于13门116属,优势种群为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结果进一步揭示,无论是浮游细菌群落还是沉积物细菌群落,优势细菌种群的基因型多样性更高。
寇文伯黄正云张杰刘倩纯刘芳鹏刘以珍吴兰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鄱阳湖
南矶山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0月,研究了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的南矶山湿地的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下的土壤垂直剖面的细菌群落结构,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方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细菌群落-土壤因子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究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矶山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年变化显著,2011年10月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2009年和2010年的10月;其次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是植物群落类型,在同一年内,狗牙根群落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灰化薹草群落和南荻群落;而0~45 cm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深度差异。尽管湿地土壤总磷含量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年际分布,各植物群落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含水量都显著影响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但仅能解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11.6%。
刘芳鹏许光勤刘倩纯李金前寇文伯吴兰
关键词:土壤细菌群落植物群落年际变化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本研究对鄱阳湖2010年10月和2011年5月两季度10个典型样地(湖口、北主湖区星子、南主湖区松门山、修河入湖口、赣江北支入湖口、饶河入湖口、南矶山碟形湖区、抚河入湖口、信江入湖口及三江口)的表层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
刘倩纯
关键词:鄱阳湖细菌多样性DGGE
文献传递
鄱阳湖主要入湖口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被引量:39
2014年
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的主要入湖口采集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测定并分析了其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态毒性效应等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水体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除修河的Pb和信江、饶河入湖口的Cd含量属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外,其它所有样地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限值。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鄱阳湖相应背景值且呈积累富集的趋势,其中信江入湖口、饶河入湖口以及三江口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而污染最轻的区域为南主湖区。揭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Zn>Pb>Cd;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Pb>Zn。进一步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虽然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对多数底栖生物未产生明显毒害。
张杰陈熙刘倩纯吴兰
关键词:鄱阳湖重金属污染沉积物
鄱阳湖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6
2013年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与2011年5月采集了鄱阳湖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的表层水样,对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OD、TN、TP等营养参数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其中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COD、TN、NH+4-N、NO-3-N含量和TN/TP均显著低于2011年5月的含量,与之相反,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TP、Chl-a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5月水体;饶河入湖口COD、TN、TP含量显著高于全湖其他样地,居全湖最高,而南矶山碟形湖的Chl-a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鄱阳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溶氧量、透光度和电导率。从样地变化来看,湖口样地、南北主湖区、抚河入湖口及三江口样地受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小,而其他各入湖口受碳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大。
刘倩纯余潮张杰陈熙葛刚吴兰
关键词:鄱阳湖水质富营养化主成分分析
鄱阳湖枯水期水体营养浓度及重金属含量分布研究被引量:36
2012年
通过监测鄱阳湖枯水期的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表层水体氮、磷等营养浓度以及重金属含量变化,对鄱阳湖全湖的营养状况以及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枯水期的鄱阳湖流域表层水体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含量较高,达富营养化水平,湖泊水质受总氮、氨态氮、总磷和pH的影响较大。且鄱阳湖水域的氮、磷等营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饶河入湖口水体N、P污染最严重(TN 3.14mg/L;TP 0.25mg/L),修河入湖口污染程度次之(TN 1.34mg/L;TP 0.09mg/L),而南矶山碟形湖水体污染最小(TN 0.49mg/L;TP 0.05mg/L)。鄱阳湖表层水体重金属Pb、Cd的含量较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尤其是湖泊Cd含量低于地表水I类标准。但鄱阳湖流域Cu、Zn污染较严重。
刘倩纯胡维葛刚熊勇赖劲虎吴兰
关键词:鄱阳湖重金属含量富营养化营养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