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细胞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癌
  • 2篇肝病
  • 1篇大细胞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蛋白

机构

  • 4篇江苏省苏北人...
  • 3篇武警江苏省总...
  • 3篇扬州市江都人...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鲍丽静
  • 4篇向晓星
  • 3篇刘克伟
  • 3篇龙爱华
  • 3篇朱海杭
  • 1篇郑新梅
  • 1篇焦志云
  • 1篇蒋玉兰
  • 1篇刘军
  • 1篇王甦
  • 1篇张燕
  • 1篇龚卫娟

传媒

  • 2篇肝脏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浆D-二聚体 总胆汁酸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中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肝癌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分析各组之间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的变化。结果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A、B、C三组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A、B、C三组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A组及C组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总胆汁酸可反映早期肝功能损害情况,但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其数值反而下降,不能反应后期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鲍丽静刘克伟栾长娇
关键词:D-二聚体总胆汁酸肝癌CHILD-PUGH分级
不同临床类型的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STAT信号表达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水平与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蛋白(STATs)活性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慢性乙肝(CHB)、慢性重型肝炎(CSH)、健康携带者(AsC)以及健康者T细胞表达IFN-γ、IL-12、IL-10、IL-4含量及细胞内STAT-1、3、4、5、6活性。结果 CHB、CSH及AsC细胞因子水平普遍上升(P<0.001或0.01)。IL-10、IL-12受体信号STAT3和STAT4活性与细胞因子水平一致;IFN-γ、IL-4受体信号STAT1、STAT6活性与细胞因子水平不一致,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HBV感染者T细胞表达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普遍增强,细胞内STATs活性与细胞因子含量不完全一致,细胞内STATs活性存在个体差距。
向晓星鲍丽静龚卫娟王甦龙爱华朱海杭张燕刘军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传导
胃黏膜肥大细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cell,MC)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分型的关系。方法对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胃黏膜MC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胃黏膜MC及其脱颗粒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FD组胃黏膜MC计数及其脱颗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FD分型中上腹痛(EPS)及餐后不适(EDS)两组间差异不显著,EPS组VAS疼痛评分与MC计数有相关性(r=0.657,P<0.05)。结论胃黏膜MC可能参与了FD的形成机制,并与腹痛关系密切。
鲍丽静刘克伟朱海杭
关键词:肥大细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上腹痛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抗丙型肝炎病毒作用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估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基因1b型HCV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评估DAAs治疗诱导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至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基因1b型慢性HC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索菲布韦(SOF)+达卡他韦(DCV)组和SOF+雷迪帕韦(LDV)组。两组患者均接受DAAs无干扰素方案,药物为患者自购,疗程均为24周,随访24周。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定量HCV RNA,比较两组DAAs无干扰素方案的抗病毒作用,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结束治疗当天、持续病毒学应答(SVR)4和SVR12,采集研究组患者血清,使用Randox仪器精确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结果 SOF+DCV组SVR24率为96.7%,SOF+LDV组SVR24率96.4%,且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开始后4周时,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一直维持至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时降低至治疗前水平,而后较治疗前再次升高(P<0.05)。结论两组DAAs无干扰素方案治疗基因1b型慢性HCV感染均取得良好疗效,安全性较高。DAAs给药诱导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加,可能是DAAs治疗风险因素之一。
鲍丽静焦志云蔡炜刘克伟
脂肪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2009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内脏脂肪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炎症改变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其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鲍丽静向晓星
关键词:脂肪因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
苏中地区344例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苏中地区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苏中地区34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与疾病预后可能相关的17项临床与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几年前比较,苏中地区肝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甲胎蛋白阳性率、手术与局部治疗比例等指标均发生较大变化。肿瘤数目、有无癌栓、γ-GT三项指标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苏中地区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正在发生变化,肿瘤数目、有无癌栓、γ-GT可以评估疾病预后。肺癌的治疗方法仍较单一。
鲍丽静向晓星蒋玉兰朱海杭龙爱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预后
罗格列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NAFLD大鼠胰岛素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胰岛素以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设计罗格列酮单独和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LISA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胰岛素以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胰岛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IR和IRS-2水平明显下降(P<0.01);药物干预组胰岛素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R水平较模型组及联合用药组明显上升(P<0.05),但其他指标在药物组和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内胰岛素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药物组胰岛素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IR、IRS-2表达强度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两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内胰岛素I、R和IRS-2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罗格列酮单独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下调血清及胰腺组织内胰岛素表达,同时不同程度提高血清或胰腺组织内IR和IRS-2含量,但联合用药未显示协同作用。
鲍丽静向晓星龙爱华郑新梅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