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少彬

作品数:48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5篇献血
  • 24篇献血者
  • 20篇血液
  • 15篇核酸
  • 12篇核酸检测
  • 6篇血液筛查
  • 5篇血液安全
  • 5篇试剂
  • 5篇无偿
  • 5篇无偿献血
  • 5篇ELISA
  • 4篇血液检测
  • 4篇无偿献血者
  • 4篇抗-HCV
  • 4篇HBV
  • 4篇HBV_DN...
  • 4篇HIV
  • 3篇电化学发光
  • 3篇质控
  • 3篇室内质控

机构

  • 47篇东莞市中心血...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西藏自治区血...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47篇陈少彬
  • 37篇何子毅
  • 30篇陈庆恺
  • 24篇王庆
  • 17篇余霖
  • 7篇车嘉琳
  • 6篇陈静文
  • 4篇师玲玲
  • 4篇钟炽辉
  • 4篇邹姣丽
  • 4篇王德文
  • 4篇刘赴平
  • 4篇邓妙玲
  • 3篇郭鹏豪
  • 3篇刘仁强
  • 2篇黄志森
  • 2篇李姗丹
  • 2篇许惠芯
  • 2篇幺俊卿
  • 1篇王立生

传媒

  • 3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右江医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0
  • 1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献血者血袋辫血样本使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HBsAg,抗-HCV,HIV Ag/Ab和抗-TP项目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血袋辫血与试管样本在国产ELISA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复试结果的差异及漏检情况,评价辫血复试的可靠性。方法收集血站2014年7月1日~2018月11月30日HBsAg,抗-HCV,HIVAg/Ab和抗-TP项目初筛反应性样本的复试结果,按不同试剂厂家进行分组,分析辫血与试管样本检测结果(S/CO值)的差异和漏检情况。结果不同试剂间辫血与试管检测结果的总体差值范围是-0.144~0.514(中位数),其中辫血在抗-HCV万泰组的S/CO值大于试管样本(Z=4.806,P=0.000),在其余试剂组的S/CO值均小于试管样本(Z=2.215~13.332,均P<0.05);S/CO值为0.9~2.0的弱阳性样本中,辫血的检测值低于试管的范围是0.016~0.651(中位数),相对于试管的漏检率为7.41%~60.67%,其中偏差最大的是HIVAg/Ab万泰组,检测值偏差的四分位数和漏检率分别为0.651(0.206,0.886)和60.67%;辫血在抗-TP新创试剂检测中,设置灰区(90%cutoff)后的漏检率33.71%低于不设灰区漏检率48.31%(χ^2=3.925,P=0.048),但其它9种试剂组设置灰区不能降低辫血的漏检率(χ^2=0.000~3.065,均P>0.05)。结论血袋辫血进行ELISA的检测值普遍低于试管样本,在不同试剂或项目的检测结果偏差和漏检程度不同;血站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使用辫血复试需谨慎对待,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血液复试流程或灰区设置。
陈少彬何子毅刘泽民陈庆恺魏润葵王庆邓妙玲
关键词:献血者
献血者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Ct值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献血者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标本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探讨其与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关系。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10月—2017月4月献血者血液标本经Roche MPX v2. 0核酸检测HBV DNA为反应性的混合检测Ct值[简称"Ct混(总)"]和单样本拆分Ct值(简称"Ct单拆阳"),Ct混(总)分为单检拆分反应性[简称"Ct混(拆阳)"]和拆分无反应性[简称"Ct混(拆阴)"]2组,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类型C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198113人份献血者标本核酸检测HBV混检反应性共400例,进行单检拆分反应阳性率为61. 25%(245/400),拆分无反应率为38. 75%(155/400)。HBV阳性率为0. 12%(245/198 113); Ct单拆阳、Ct混(拆阳)和Ct混(拆阴)经K-S检验呈偏态分布,中位数分别为35. 70、36. 90和37. 50,三者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t混(拆阳)为x变量与Ct单拆阳为y变量的相关性不强(R2=0. 44),回归方程为y=0. 84x+4. 41;当Ct混(总)<36时,拆分阳性率(100. 00%)高于"36≤Ct混(总)≤43"和"Ct混(总)>43"区间的(57. 55%和33. 33%)(P<0. 05)。结论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的混检Ct值与拆分Ct值分布有一定规律,其大小关系为Ct单拆阳36时,随着数值增大,与拆分Ct值相关性越差,同时拆分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建立Ct值的分析指标,有助于监控和评价核酸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
关键词:献血者核酸检测HBV
血袋辫血用于ELISA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复试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血袋辫血与试管样本在ELISA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复试结果的差异及漏检情况,重新评估血袋辫血作为本站ELISA复试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本站2014年7月1日-2018月11月30日HBsAg、抗HCV、HIV A...
陈少彬何子毅刘泽民陈庆恺魏润葵王庆
关键词:献血者反应性ELISA漏检
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空气培养霉菌阳性1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因素,确保其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方法 对影响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空气质量监测霉菌生长的可能因素进行一一列举,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寻找最有可能导致霉菌生长的因素,将该因素...
雷扬陈少彬
关键词:空气质量霉菌菌落计数
脐血混合培养纯化人间充质干细胞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混合培养纯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适宜体系,观察该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孕足月新生儿脐血,每3份脐血[(70—100)ml/份]混合;采用1.077 g/ml的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以1 500 r/min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Mesencult培养基中贴壁培养筛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细胞计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抗原表达,分析细胞周期;体外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约3—5 h开始出现贴壁生长,24 h后贴壁细胞增多,呈明显纺锤状,10 d后开始出现细胞克隆,3周后呈漩涡状生长。原代培养时间为15 d,P1代倍增时间为26 h。流式细胞仪鉴定:贴壁生长的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培养细胞可以成脂、成骨分化。结论所贴壁培养出的细胞的生长形态、流式表形、分化潜能具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混合培养可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实验中采用的培养体系适宜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师玲玲刘赴平王德文许惠芯幺俊卿崔四平陈少彬
关键词: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生物学特性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和HC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5 429和1/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最低(1/546 448);最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7 405、1/346 020和1/473 934。结论 HBV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何子毅陈庆恺陈少彬王庆邹姣丽余霖陈静文车嘉琳
关键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病毒
不同献血类型的献血者HBV核酸检测Ct值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不同献血类型的无偿献血者标本经2遍酶免HBsAg和核酸HBV DNA(6混1)检测结果为HBsAg-/HBV DNA+的Ct值差异,探讨重复献血者的献血次数、首次核酸反应性与前1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与Ct值的相关性,为实验室评估重复献血者OBI的核酸检测策略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实验室2019年2月—2022年1月无偿献血者的核酸检测结果Ct值和献血者信息,按累计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者组(A)及重复献血者组(B),B组按累计献血次数分为重复献血2次组(C1)、重复献血3次及以上组(C2),B组再按首次核酸检测反应性与前1次献血的间隔时间分为:<1年组(D1)、1~3年组(D2)、≥3年组(D3),比较各组HBV DNA反应性结果的Ct值及拆分HBV DNA检出率的差异;统计学比较组间HBV DNA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组间Ct值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2019年2月—2022年1月共检测献血者标本270 283份,其中A组135 695份,B组134 588份,A组的HBV DNA检出率0.150%(203/135 695)高于B组的0.083%(111/134 588)(P<0.05);各组Ct值经正态性检验呈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其中A组混检和拆分Ct值中位数分别为37.0(35.9,38.2)、35.5(33.7,36.9),B组混检和拆分Ct值中位数分别为37.2(36.4,38.1)、36.5(35.5,37.6),A组混检与拆分的Ct值比较、B组混检与拆分的Ct值比较、A组拆分与B组拆分的Ct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从累计献血次数来比较,C1组混检、拆分Ct值中位数分别为37.5(36.6,38.3)、36.5(35.4,37.6),C2组混检、拆分Ct值中位数分别为37.1(36.4,37.9)、36.6(35.6,37.8);A组拆分分别与C1、C2组拆分Ct值比较有差异(P<0.05);从献血间隔时间比较,D1、D2、D3组混检Ct值中位数分别为37.2(36.3,38)、37.1(36.5,37.9)、37.8(36.6,38.9),D1、D2、D3组拆分Ct值中位数分别为37.0(35.7,37.8)、35.9(34.8,36.9)、36.9(36.1,37.7),A组拆分Ct值分别与D1、D3组的拆分Ct值比较,有差异(P<0.05);D2组混检Ct值与拆分Ct值比较,有差
陈静文陈少彬魏润葵袁秋婷何子毅
关键词:献血者HBV核酸检测CT值
不同浓度HBV DNA和HIV-1 RNA对多重PCR检测HCV RNA的干扰验证分析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献血者血液样本中不同浓度HBV DNA和(或)HIV-1 RNA对低浓度HCV R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阴性血浆对HCV RNA标准物质、已定量的HBV DNA和HIV-1...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刘泽明王庆
文献传递
献血者标本因“凝块”导致核酸检测失败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献血者标本出现"凝块"而导致核酸检测失败在不同献血时间、不同采集部门和不同品牌采血试管的失败率,分析"凝块"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10月—2017月4月献血者标本在Hamilton STAR加样仪出现"reject"报警的条形码,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0)查询相应信息,并按献血时间[秋冬季(10、11、12、1、2、3月份)与春夏季(4、5、6、7、8、9月份)]、采集部门[流动献血车(A、B、C、D、E车)、固定献血屋(F、G、H、I、J、K、L屋)]和采血试管(M、N试管)分类比较各检测失败率。结果 198 113人份献血者标本中因出现"凝块"而混样失败的共有461人次,总失败率为0.23%(461/198 113);各流动献血车之间的失败率不同(χ^2=14.078,P 〈 0.05);流动献血车总失败率(0.25%)高于固定献血屋(0.18%)(χ^2=7.113,P〈0.05);M试管的失败率0.35%高于N试管0.18%(χ^2=46.772,P〈0.05);2种试管在秋冬季使用时:M试管(0.30%)高于N试管(0.24%)(P〈0.05),在春夏季使用时:M试管(0.42%)高于N试管(0.11%)更加明显(P〈0.05);此外,M试管在春夏季(0.42%)高于秋冬季(0.30%),(χ2=5.633,P〈0.05);而N试管在春夏季(0.11%)却低于秋冬季(0.24%)(χ2=28.861,P〈0.05);流动献血车使用M试管的失败率(0.37%)高于N试管(0.19%)(χ2=40.844,P〈0.05)。结论影响核酸标本出现"凝块"的因素有采血试管分离胶的性状、试管的保存温度和标本采集部门的操作等;为提高核酸标本的质量,有必要加强采血试管使用前的性能确认、采血车的物品储存管理和标本的离心效果评价。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
关键词:献血者核酸检测标本凝块
“不确定”结果对ROC预测和ELISA-HCV/HIV临界值设定的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确证试验不确定结果(IR)纳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HCV和HIV Ag抗-HIV临界值设定的影响。方法收集本实验室3种ELISA抗-HCV试剂(A、B和C)和3种HIVAg抗-HIV试剂(D、E和F)结果(S/CO)及其确证结果,共1 184人次。构建3种预测模型(模型1:舍弃IR;模型2:IR纳入阳性结果;模型3:IR纳入阴性结果)的ROC曲线,计算各模型曲线下最大面积(AUC)、最大Youden指数、临界值,探讨最佳的预测阳性献血者ELISA临界值。结果抗-HCV共检测486人次,其中试剂A、B和C分别检测:199例、191例和96例,A、B和C在模型1的临界S/CO值分别为4.261、6.159、8.172;AUC分别为:0.985、0.959、0.999;A、B和C在模型2的临界S/CO值(分别为1.821,1.565,1.320)小于模型3的临界S/CO值(分别为:9.048,8.700,4.918);HIV Ag抗-HIV共检测698人次,其中D、E和F分别检测:281例、264例和153例,D、E和F在模型1的AUC分别为:0.983、0.994、0.997,临界S/CO值分别为11.890、11.540、13.640;D、E和F在模型2和3的临界S/CO值,除E变化较大(模型2为5.187,模型3为11.540),D变化微小(11.760-12.040),F均无变化(13.640)。结论不同试剂的"不确定"结果纳入ROC预测的临界S/CO值不同;基于现有数据,抗-HCV和HIV Ag抗-HIV检测的S/CO值分别大于8.0和13.0时预测为阳性献血者的概率较大;模型2计算的临界值低于模式1,但依然高于试剂盒的推荐临界值,该值对于预测潜在阳性献血者及制定归队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陈少彬陈庆恺袁秋婷黄碧涛黄素媛王庆何子毅
关键词:ROC抗-HCV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