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霖

作品数:22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液
  • 11篇献血
  • 11篇献血者
  • 11篇核酸
  • 7篇核酸检测
  • 6篇血液筛查
  • 5篇无偿
  • 5篇无偿献血
  • 5篇无偿献血者
  • 3篇电化学发光
  • 3篇血液安全
  • 3篇质控
  • 3篇室内质控
  • 3篇化学发光
  • 3篇COBAS
  • 3篇病毒
  • 2篇电化学发光免...
  • 2篇电化学发光免...
  • 2篇电化学发光免...
  • 2篇阴性

机构

  • 22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22篇余霖
  • 18篇何子毅
  • 18篇陈少彬
  • 17篇王庆
  • 14篇陈庆恺
  • 5篇车嘉琳
  • 4篇邹姣丽
  • 4篇陈静文
  • 3篇王德文
  • 2篇梁兵
  • 2篇刘仁强
  • 2篇邓妙玲
  • 1篇王立生
  • 1篇师玲玲
  • 1篇宇丽
  • 1篇邹文涛
  • 1篇余卫
  • 1篇许惠芯
  • 1篇雷扬
  • 1篇刘赴平

传媒

  • 1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结果无效原因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血液筛查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无效产生的原因。方法统计本室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次数和类型,结合扩增曲线图、报警信息和检测结果,探讨检测时间、检测系统(A、B和C系统)和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批号3、批号4、批号5和批号6)与结果无效的发生的关系,以及各无效类型(内标扩增无效、阴阳对照扩增无效、扩增曲线异常和带标记的错误代码)的分布构成。结果本室核酸检测总结果无效率为0.21%(47/22 284),内标扩增无效类型所占比例最大(51.06%);各月份之间结果无效率有差异(P<0.05);不同检测系统(P<0.05)和不同批号试剂间(P<0.05)的结果无效率有差异,其中C检测系统(1.59%)和批号2试剂(2.11%)结果无效率较高。结论核酸检测结果无效发生与不同检测系统和不同批号试剂有一定相关性,监测结果无效率有助于持续监控核酸试验性能。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余霖王庆邹文涛
关键词:核酸检测COBAS
献血者血液安全筛查核酸混检模式与单检模式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献血者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单检模式与混检模式的检测效果。方法对本站2019年全年核酸检测混检阳性与单检阳性标本的Ct值进行配对t检验,利用PCR扩增原理公式计算混检模式与单检模式的扩增效率比,对7例ELISA双试...
何子毅陈少彬余霖陈庆恺王庆苏婉兰邹姣丽袁秋婷
两种检测模式对核酸检测试剂有效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两种血液检测模式下核酸检测试剂有效利用率。方法统计本实验室2013年度执行与血液批放行设置对应的检测批于48 h内完成检测(模式1)和2015年度执行血液隔离放行"循环满架"72 h内完成检测(模式2)两个阶段的核酸试剂使用情况,比较两种模式下核酸试剂有效利用率。结果模式2试剂总有效利用率为87.70%,显著高于模式1的81.72%(χ~2=34.734,P<0.05);模式2的混检阳性拆分单检试剂有效利用率为78.06%,高于模式1的70.86%(χ2=66.635,P<0.05)。结论模式2的核酸试剂有效利用率较高,混检后阳性拆分是影响试剂有效利用率的主要原因,模式2适用于本站血液检测批放行。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余霖王庆魏润葵
东莞市RhD(-)无偿献血者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RhD(-)稀有血型献血者状况,为招募和保留稀有血型献血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献血者标本采用U型微量板法、即刻试管法、抗人球蛋白和凝聚胺试验法检测,确认RhD (-)血型。收集2009~2013年东莞市RhD(-)稀有血型献血者档案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RhD(-)稀有血型献血者年龄集中在20~30岁,学历多为初中、高中的年轻群体。结论针对此类人群加强RhD(-)稀有血型相关知识的宣传,建立并充分利用RhD(-)稀有血型库,不断壮大RhD(-)稀有血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雷扬余霖叶群弟苏婉兰
关键词:RHD(-)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临床用血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和HC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5 429和1/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最低(1/546 448);最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7 405、1/346 020和1/473 934。结论 HBV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何子毅陈庆恺陈少彬王庆邹姣丽余霖陈静文车嘉琳
关键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病毒
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的流行状况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在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流行状况,为血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标本进行抗HTLV-Ⅰ/Ⅱ筛查,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B)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筛查呈反应性的标本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统计分析该病毒在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流行状况。结果经ELISA筛查68 323份标本呈反应性标本26份,筛查反应性率为0.038%;经WB确证试验和PCR确认HTLV阳性2例,确证阳性率为0.003%,其中男、女各1例,其籍贯分别为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此2例均为HTLV-Ⅰ型,属于A亚型的世界人种亚群。结论东莞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为HTLV低流行人群;是否在低流行地区将HTLV筛查列为无偿献血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仍需更多的数据支持和进一步商榷。
王庆陈庆恺余霖何子毅陈少彬
关键词: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无偿献血者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内标在系统评价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COBAS s201核酸血筛系统内标(internal control,IC)检测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利用IC的Ct值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方法随机抽取本室2015年1-10月共131批次的核酸检测的IC结果,按不同仪器(A、B仪器)、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和批号3)和标本类型(MPC、HIV-1O、HIV-2、NC和献血者标本)分别分成3组,分析各组间及组内各IC的Ct均值的差异。结果本室测定IC的Ct均值的95%参考范围为35.18-37.34;95%置信区间为[36.21,36.30];A、B仪器间以及3个试剂批号间的IC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仪器IC均值小于B仪器(P<0.05),批号2 IC的Ct均值分别小于批号1和批号3(P<0.05);不同试剂批号间IC结果差异(F=94.487,P<0.05)明显高于不同仪器检测的IC结果差异(F=16.609,P<0.05);此外,5种不同标本类型的IC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标本组和NC组IC的Ct值分别大于MPC组、HIV-1O组和HIV-2组(P<0.05),MPC组、HIV-1O组和HIV-2组间的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和标本组的IC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试剂批号和仪器能引起IC值检测差异,做好试剂使用前性能确认和仪器定期维护校准是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稳定的有效方法;监测IC变化可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王庆余霖陈静文邹姣丽苏婉兰邓妙玲
关键词:ICCT核酸检测COBAS
ELISA在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中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抗体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广东省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抗体的应用,为开展相应检测和保障血液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东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而留取的血浆标本68323份,采用ELISA作为HTLV抗体的筛查方法,对筛查阳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进行补充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经ELISA筛查HTLV抗体阳性标本26份,筛查阳性率为0.038%;26份标本经ECLIA检测呈阳性标本9份;经WB确证阳性2份,确证阳性率为0.003%,该2例均为福建籍;HTLV抗体的阳性预期值为7.69%(2/26);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是否首次献血和是否为东莞户籍的献血者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HTLV抗体的筛查和确证阳性率均较低,且阳性预期值也不高,建议采用特异性更强的ELISA试剂或采用ECLIA进行筛查;招募时可适当加强对福建籍献血者的征询。
王庆余霖陈庆恺邹姣丽何子毅陈少彬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CLIA常规应用于献血者血液HBsAg检测的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探讨ECLIA常规应用于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本站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2种不同厂家ELISA HBsAg(试剂A和试剂B)和ECLIA(试剂C)进行检测,对部分ELISA HBsAg无反应性而核酸检测(NAT)HBV DNA有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ECLIA检测.以ELISA检测0≤S/CO<0.3、0.3≤S/CO<0.9和S/CO≥0.9进行分类统计ECLIA阳性数,并分析ECLIA与ELISA结果的一致性;以ECLIA为参考方法分析2种ELISA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HBsAg共检测11127人份,试剂A、B、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42%、3.020%和2.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与2种ELISA试剂结果一致性均极高(К试剂A=0.927、К试剂B=0.900);ELISA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中,"0.3≤S/CO<0.9"段ECLIA阳性率0.35%高于"0≤S/CO<0.3"段的0.11%(P<0.05);以试剂C为参考方法,试剂A的灵敏度88.82%低于试剂B的灵敏度92.24%,试剂A的特异性99.93%略高于试剂B的99.64%;78例ELISA HBsAg无反应性而NAT反应性的标本ECLIA检测阳性有16例,阳性率15.5%.结论2遍ELISA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阴性的标本仍有漏检几率,ECLIA能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且与ELISA结果一致性高;现有血液检测方法增加一遍ECLIA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刘泽民王庆黄素媛陈静文余霖车嘉琳
30例献血者ELISA检测HBsAg高S/CO值阴性标本在血液核酸混检与单检中的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比较某核酸检测系统混检和单检2种模式对ELISA法HBsAg检测S/CO值在0.25~0.90的献血者血液标本的结果,为重新评估此类标本的核酸检测安全性和优化检测流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站2020年2~10月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遍ELISA法HBsAg检测均为无反应性且任1种试剂S/CO值在0.25~0.90(定义为"高S/CO值阴性")的标本共30例,分别进行核酸6人份混检和单检;对其中混检阴性而单检阳性的11例标本再次进行多次重复的核酸混检,记录和分析各检测结果。结果30例标本在2种ELISA试剂的S/CO值中位数分别为:0.565和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首次核酸混检阳性率为13.33%(4/30),核酸单检的阳性率为76.67%(23/30),2种模式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核酸混检阴性而单检阳性的标本再次进行多次重复混检,有1例重复10次混检均为阴性结果,有10(90.91%)例标本能重现至少1次阳性结果,重复阳性率范围是5.88%(1/17)~70.00%(7/10);核酸检测的Ct值在首次混检时范围是34.4~38.5(中位数36.76),在单检的Ct值范围29.6~42.8(中位数36.50),而在多次重复混检的Ct值范围36.1~56.0(中位数37.75),重复混检Ct值与首次混检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检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酶免检测HBsAg高阴性值标本进行核酸混检的阳性检出率低,而单检的阳性检出率高,多次重复核酸混检能重现出一定比例阳性检出率;因此,以核酸混检模式为主的血站应重新评估HBsAg高阴性值标本的核酸检测安全性,在没有其他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作为辅助诊断时,建议此类标本直接采用核酸单检模式,以提高血液安全性。
陈少彬陈庆恺何子毅余霖王庆
关键词:HBSAG献血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