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

作品数:37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3篇献血
  • 23篇献血者
  • 14篇血液
  • 9篇核酸
  • 8篇无偿
  • 8篇无偿献血
  • 8篇无偿献血者
  • 7篇HIV
  • 6篇核酸检测
  • 6篇ELISA
  • 5篇血液筛查
  • 5篇试剂
  • 4篇血液安全
  • 4篇化学发光
  • 3篇电化学发光
  • 3篇血液检测
  • 3篇抗-HCV
  • 3篇抗-HIV
  • 3篇HBV_DN...
  • 3篇HCV

机构

  • 37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7篇王庆
  • 32篇何子毅
  • 28篇陈少彬
  • 27篇陈庆恺
  • 17篇余霖
  • 6篇邹姣丽
  • 6篇车嘉琳
  • 5篇王德文
  • 4篇陈静文
  • 3篇梁兵
  • 3篇邹文涛
  • 2篇崔四平
  • 2篇费亚涛
  • 2篇刘仁强
  • 2篇邓妙玲
  • 2篇谭少华
  • 1篇陈金凤
  • 1篇黄志森
  • 1篇陆家海
  • 1篇刘赴平

传媒

  • 17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献血者血袋辫血样本使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HBsAg,抗-HCV,HIV Ag/Ab和抗-TP项目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血袋辫血与试管样本在国产ELISA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复试结果的差异及漏检情况,评价辫血复试的可靠性。方法收集血站2014年7月1日~2018月11月30日HBsAg,抗-HCV,HIVAg/Ab和抗-TP项目初筛反应性样本的复试结果,按不同试剂厂家进行分组,分析辫血与试管样本检测结果(S/CO值)的差异和漏检情况。结果不同试剂间辫血与试管检测结果的总体差值范围是-0.144~0.514(中位数),其中辫血在抗-HCV万泰组的S/CO值大于试管样本(Z=4.806,P=0.000),在其余试剂组的S/CO值均小于试管样本(Z=2.215~13.332,均P<0.05);S/CO值为0.9~2.0的弱阳性样本中,辫血的检测值低于试管的范围是0.016~0.651(中位数),相对于试管的漏检率为7.41%~60.67%,其中偏差最大的是HIVAg/Ab万泰组,检测值偏差的四分位数和漏检率分别为0.651(0.206,0.886)和60.67%;辫血在抗-TP新创试剂检测中,设置灰区(90%cutoff)后的漏检率33.71%低于不设灰区漏检率48.31%(χ^2=3.925,P=0.048),但其它9种试剂组设置灰区不能降低辫血的漏检率(χ^2=0.000~3.065,均P>0.05)。结论血袋辫血进行ELISA的检测值普遍低于试管样本,在不同试剂或项目的检测结果偏差和漏检程度不同;血站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使用辫血复试需谨慎对待,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血液复试流程或灰区设置。
陈少彬何子毅刘泽民陈庆恺魏润葵王庆邓妙玲
关键词:献血者
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可否降低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收集东莞市4家三甲医院输血资料,比较采用传统与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后成分输血和血浆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血液成分制备技术(0.15%vs 0.26%,P<0.01;0.15%vs 0.79%,P<0.01)。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结论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可明显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黄志森王庆陈庆恺陈金凤何子毅
关键词:输血血液成分
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模式的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两种抗-HIV(1+2)ELISA试剂对每一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对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并进一步评价单一试剂检测与双重试剂筛查检测的效果。结果在5459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国产试剂初筛163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国产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2%;进口试剂初筛149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进口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4%。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在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在特异性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差异极显著性(P<0.01),单一试剂检测优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结论增加检测次数或选用进口试剂排除HIV感染意义有限,改进血液筛查手段实为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首要途径。
车嘉琳王德文王庆费亚涛谭少华崔平
关键词:献血HIV血液筛查
东莞市17762例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细菌培养的结果,为安全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对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东莞市17 762例无偿献血者的血小板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42‰,其中汇集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阳性率分别为3.94‰和2.04‰;病原菌居前3位的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86%)、革兰阳性杆菌(39.53%)和厌氧菌(4.65%);39.53%的阳性血小板细菌培养初次报警时间<24 h,平均初次报警时间为(53.1±41.8)h。结论目前常规血小板的细菌筛查方法及放行策略存在局限性,建议引入其他方法作联合检测以降低漏检风险。
王庆王德文梁兵苏婉兰
关键词:血小板献血者细菌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结果无效原因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血液筛查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无效产生的原因。方法统计本室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次数和类型,结合扩增曲线图、报警信息和检测结果,探讨检测时间、检测系统(A、B和C系统)和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批号3、批号4、批号5和批号6)与结果无效的发生的关系,以及各无效类型(内标扩增无效、阴阳对照扩增无效、扩增曲线异常和带标记的错误代码)的分布构成。结果本室核酸检测总结果无效率为0.21%(47/22 284),内标扩增无效类型所占比例最大(51.06%);各月份之间结果无效率有差异(P<0.05);不同检测系统(P<0.05)和不同批号试剂间(P<0.05)的结果无效率有差异,其中C检测系统(1.59%)和批号2试剂(2.11%)结果无效率较高。结论核酸检测结果无效发生与不同检测系统和不同批号试剂有一定相关性,监测结果无效率有助于持续监控核酸试验性能。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余霖王庆邹文涛
关键词:核酸检测COBAS
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的流行状况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在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流行状况,为血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标本进行抗HTLV-Ⅰ/Ⅱ筛查,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B)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筛查呈反应性的标本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统计分析该病毒在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流行状况。结果经ELISA筛查68 323份标本呈反应性标本26份,筛查反应性率为0.038%;经WB确证试验和PCR确认HTLV阳性2例,确证阳性率为0.003%,其中男、女各1例,其籍贯分别为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此2例均为HTLV-Ⅰ型,属于A亚型的世界人种亚群。结论东莞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为HTLV低流行人群;是否在低流行地区将HTLV筛查列为无偿献血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仍需更多的数据支持和进一步商榷。
王庆陈庆恺余霖何子毅陈少彬
关键词: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无偿献血者
确证试验不确定结果在ROC预测酶免HCV/HIV阳性临界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确证试验的不确定结果(IR)纳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 A)抗-HC V和HIV Ag/Ab临界值设定的影响。方法收集本实验室3种ELISA抗-HCV试剂(A、B和C)和3种HIV...
陈少彬陈庆恺袁秋婷黄碧涛黄素媛王庆何子毅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和HC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5 429和1/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最低(1/546 448);最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7 405、1/346 020和1/473 934。结论 HBV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何子毅陈庆恺陈少彬王庆邹姣丽余霖陈静文车嘉琳
关键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病毒
不同浓度HBV DNA和HIV-1 RNA对多重PCR检测HCV RNA的干扰验证分析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献血者血液样本中不同浓度HBV DNA和(或)HIV-1 RNA对低浓度HCV R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阴性血浆对HCV RNA标准物质、已定量的HBV DNA和HIV-1...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刘泽明王庆
文献传递
卡式全自动血型仪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东莞市无偿献血者45 709份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采用抗球蛋白法进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性能,并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5例,检出率为0.208%,传统血清学法检出不规则抗体16例,检出率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阳性检出符合率为56.547%,高于传统血清学法阳性检出符合率28.571%(P<0.05);RhD阴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2.242%,高于RhD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率0.198%(P<0.05)。结论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鉴定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血清学法,对RhD阴性献血者更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类型以IgM型无临床意义的抗体为主。
邹姣丽王庆邹文涛何子毅王若珩陈庆恺崔四平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献血者抗球蛋白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