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康 作品数:16 被引量:74 H指数:5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学 更多>>
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单次使用尿激酶对频发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疗效。方法62例频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分为单次尿激酶治疗的尿激酶组(32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24h、3d和15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8.8%、90.7%和96.9%,均高于对照组的16.7%、56.7%和83.4%(P<0.01);尿激酶治疗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单次使用尿激酶治疗能迅速控制频发颈内动脉系统TIA发作,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谢康 崔煜 郑重 蒋宏俨 许航 许媛媛关键词:尿激酶 颈内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 胆红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7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7例为脑梗死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同期体检中心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所有受检者均禁食12 h以上,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梗死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在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寿广丽 谢康 冯敏 郑重 李有中 朱方方关键词:脑梗死 胆红素 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02例AC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D和hs-CRP水平。根据梗死灶大小102例ACI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D-D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组D-D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而中梗死灶组D-D和hs-CRP水平高于小梗死灶组。结论监测血浆D-D和hs-CRP能为ACI的临床诊断、病情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孟颖 冯敏 谢康 郑重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浆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78例,出现血肿扩大者41例为研究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3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出现呕吐症状、CT密度不均、长期酗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呕吐症状、血肿密度不均、长期酗酒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一定关系。 谢康 崔煜 沈龙山 赵宏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扩大 呕吐 酗酒 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发作和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322例确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7.45%,迟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2.48%,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2.80%;皮质出血较皮质下出血,再发性脑出血较初发性脑出血更易发生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皮质出血较皮质下出血更易出现迟发性癫痫发作和继发性癫痫。结论皮质出血、再发脑出血与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相关;皮质出血与迟发性癫痫发作和继发性癫痫相关;迟发性癫痫发作与继发性癫痫密切相关。 谢康 寿广丽 杜双文关键词:脑出血 继发性癫痫 Epley法治疗PC-BPPV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法加体位限制)与对照组(仅给予体位限制),分别进行治疗,采用痊愈、改善、无效的标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痊愈率为82.76%、93.10%、100.00%,而对照组同期为15.56%、24.44%、60.00%;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6.55%、100.00%、100.00%,而对照组同期为53.33%、68.89%、88.8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应用Epley法加体位限制治疗PC-BP-PV,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体位限制治疗。 谢康 杜双文 高继君 寿广丽 蒋宏俨 李有中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EPLEY法 体位限制 脑出血160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21 d的生存与死亡预后分为2组,其中死亡组20例,生存组14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大量出血、意识障碍、脑干出血、血钠异常发生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的预后与大量出血、意识障碍、血钠异常、脑干出血有关。 穆雪侠 冯敏 王建武 朱方方 赵宏 寿广丽 谢康关键词:脑出血 预后因素 出血量 并发症 急性脑梗死与相关载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所有受检者均禁食12 h以上,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载脂蛋白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A1可能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1可能是脑梗死发病风险的保护因素。 李有中 谢康 冯敏 郑重 寿广丽 朱方方关键词:脑梗死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为脑梗死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RDW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按RDW中位数分为高RDW组(RDW>13.5%)和低RDW组(RDW≤13.5%)。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在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结果:脑梗死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RDW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RDW组(P<0.01);RDW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RDW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3,最佳界值为12.9%,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3.33%;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短期预后不良事件的AUC=0.831,切点为>13.5%时,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71.87%。结论:RDW可能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参数,且对评估病人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寿广丽 谢康 郑重 朱方方关键词:脑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短期预后 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神经性厌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舒必利口服,对照组25例予以多潘立酮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25例中治愈5例,好转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临床效果较佳,副作用少。 谢康 崔煜 张成斌关键词:舒必利 神经性厌食 多潘立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