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Zoomit-SPACE序列与常规三叉神经与血管接触扫描序列的比较性研究 王欣宇 左珊淮低剂量扫描结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算法在颅脑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应用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算法进行颅脑CT低剂量扫描,观察其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的受试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30例。常规剂量组设定管电压为120 kV,扫描后机器自动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FBP)算法进行重建,图像记为A组;低剂量组设定管电压为100 kV,其余扫描参数与常规剂量组相同,对扫描数据采用FBP算法进行重建,图像记为B组;手动添加ADMIRE算法重建低剂量组数据,将新图像记为C组。扫描后分别记录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1),计算辐射有效剂量(ED);用客观方法和主观方法评价A、B、C三组的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的DLP、CTDIvol、ED均低于常规剂量组(P均<0.05)。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显示,B组灰质信噪比、白质信噪比均低于A组和C组(P均<0.05),B组灰白质对比噪声比低于C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显示,A、B、C三组图像≥3分者分别占96.7%、93.3%、96.7%,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颅脑CT检查中,应用ADMIRE算法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试者的吸收辐射剂量。 王欣宇 李峰坦 郝瑞 张敬关键词:颅脑CT检查 低剂量扫描 低电压小剂量对比剂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应用低电压、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72例行主动脉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32例和C组20例。各组扫描参数、对比剂用量分别为A组:120 kV、260 mA、80 mL;B组:120 kV、260 mA、50 mL;C组:80 kV、260 mA、50 mL。比较并统计各组间肝门水平位置的主动脉部强化程度从而评估图像质量以及有效吸收剂量的差异。结果:主动脉CT值超过200 HU的峰值持续时间为(10±4)s。动脉平均增强CT值,A组大于B组,B组大于C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A、B、C 3组均能满足诊断要求。患者有效吸收剂量C组明显低于A、B两组(P<0.01)。结论:应用64排CT进行主动脉血管检查,使用小剂量对比剂及低管电压可行,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患者的吸收剂量下降。 王欣宇 李峰坦关键词:CT血管造影 低电压 主动脉 图像质量 硫化铼纳米颗粒在能谱CT成像及光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硫化铼(ReS2)纳米颗粒的能谱CT成像性能及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光热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锅法在室温下合成ReS2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高分辨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对ReS2纳米颗粒进行材料学基本性质的表征。比较等效浓度的ReS2纳米颗粒和碘海醇在不同能量下(60~140keV)的能谱CT成像能力。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ReS2纳米颗粒水溶液(0、50、100、250和500mg/L)在体外光热升温效果来评估纳米颗粒的光热转换能力。取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与不同质量浓度的ReS2纳米颗粒水溶液(0、20、40、80和100mg/L)共孵育,并通过MTT实验评估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通过细胞荧光染色法可视化观察分析ReS2纳米颗粒的光热细胞杀伤效果。结果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10nm,紫外吸收光谱证实ReS2在808nm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当能量在60~140 keV时,等效浓度下ReS2纳米颗粒的CT成像效果明显优于碘海醇溶液。在功率密度为3W/cm2的808nm激光照射下,500mg/LReS2溶液的温度可提高44.90°C±1.2°C,而在相同条件下,纯水的温度仅提高了9.27°C±0.74°C。细胞学实验表明,在无激光照射的情况下,40~100 mg/L的ReS2纳米颗粒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均>85%;在激光照射下,ReS2纳米颗粒浓度>40mg/L时,生存率已<30%。结论ReS2纳米颗粒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治疗性能,且能谱CT成像效果显著,极具临床转化潜力。 王笑一 王欣宇 张雪宁 李敬关键词:造影剂 CT成像 硫化铼 光热治疗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高分辨力MRI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采用三维T1WI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1WI SPACE)序列探讨颅内粥样斑块强化及其管壁重构模式与急性脑缺血发作的关联。方法收集2016年4月—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9例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4例,年龄41~80岁,平均(61.7±9.8)岁。所有病人均行3D T1WI SPACE序列检查,评估颅内粥样斑块强化特点,分析颅内动脉管壁重构方式并测量斑块负荷。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强化程度、负荷及动脉管壁重构方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处管壁正性重构发生率及2级强化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29例病人发现颅内斑块81个,其中责任斑块29个,非责任斑块52个。责任斑块2级强化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χ~2=30.73,P=0.001)。责任斑块强化程度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其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01)。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处管壁正性重构发生率和重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23,P=0.072;t=-1.19,P=0.241),而责任斑块负荷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t=4.59,P<0.001)。结论颅内责任斑块多呈显著强化,斑块显著强化可能是颅内易损性斑块重要指征之一,这可能对病人急性脑梗死发生做出风险评估,改善其预后。 陈振 张莹 王新丽 王欣宇 张敬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责任血管自发性再通的MRA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责任血管自发性再通发生率、发生时间、梗死模式以及再通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共441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脑梗死病例,其中男279例,女162例,年龄31~90岁,平均(63.17±10.10)岁。所有脑梗死病人均进行了常规MRI、DWI及MRA检查。依据MRA上显示梗死灶责任血管有无狭窄将全组病人分为再通组和非再通组。2组间病人年龄、自发病初至MRA检查时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病人性别、病变侧别及其他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41例病人中有300例(68.03%,男192例,女108例)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为非再通组;141例(31.97%,男87例,女54例)未见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为再通组。脑梗死后血管自发性再通的发生率为31.97%。2组间病人年龄、性别、病变侧别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通组的自发病至MRA检查时间明显小于非再通组(P=0.002)。2组病人中单一梗死模式均较混合梗死模式多见,其中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模式最多见。再通组病人3 d内再通比例为90.07%,3~7 d再通比例为9.93%。结论闭塞血管自发性再通率约为30%,再通多发生在脑梗死前3 d内,再通比例达90.07%,终末支小血管再通率高。了解脑梗死后脑血管自发性再通有助于避免过激治疗。 张莹 陈振 王新丽 王欣宇 张敬关键词:颈内动脉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血管成像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 R)算法,在宝石CT进行头颅扫描,探讨头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患者90例行头部CT检查,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病例扫描参数相同,A组单纯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行FBP重建后,打开减少剂量因子DR,设定为50%;C组行ASi R重建后,打开减少剂量因子DR,同样设定为50%,其余扫描条件3组相同。对3组图像分别测量空气及侧脑室前脚脑脊液CT值的标准差,取均数作为图像噪声,由3位医师对3组数据进行评分。对3组数据噪声值及评分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A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5.79 m Gy;B组为22.75 m Gy;C组为22.75 m Gy,B、C组较A组降低了50.31%。C组图像噪声(1.96±0.52)显著低于B组(2.92±0.67)(P<0.001),与A组(2.12±0.53)无显著性差异(P=0.294)。3组图像数据均能满足诊断要求,B组图像评分较低,A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颅脑CT扫描中使用ASi R算法,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王欣宇 李峰坦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 图像质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三维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在管壁重构、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确定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资料与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拟行头部加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4例,注入对比剂前后分别加扫3D-T1-SPACE序列。44例患者中,急性脑梗死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无症状者15例。进一步将斑块分为责任斑块和非责任斑块,比较两种类型斑块在管壁重构模式与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发现47枚斑块,其中责任斑块21枚,非责任斑块26枚。5枚责任斑块及7枚非责任斑块所在管壁出现正性重构,两者发生正性重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P=0.808);但责任斑块的斑块负荷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所有21枚责任斑块及23枚非责任斑块出现强化,两者出现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8,P=0.108);但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01)。结论斑块强化程度可作为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 王新丽 王欣宇 陈振 张敬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图像增强 Chiari畸形Ⅰ型患者后颅窝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后颅窝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患者组)和该院体检中心收治的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均行头颅MRI扫描并三维重建,利用体积分析软件测量后颅窝的骨性标志线、基底角、前颅底与斜坡形成的夹角及Boogard角,比较两组的解剖学差异。38例患者中,37例行后颅窝减压术+C1后弓切除术治疗,余1例未行相关治疗。术后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进一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表评估脊髓空洞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分为优、良、中、差。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后颅窝容积小[分别为(170.7±10.7)mm^3、(186.8±9.8)mm^3]、小脑容积与后颅窝容积的比值高[分别为0.755±0.042、0.682±0.036]、斜坡长度短[分别为(3.9±0.3)mm、(4.4±0.3)mm]及Boogard角大[分别为(124.2±8.2)°、(116.6±3.6)°](均P<0.05);而两组间小脑容积、基底角、Mcrae线及枕骨鳞部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或死亡。术后12周,37例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5.20±2.36)分、(11.71±2.92)分,P<0.05]。3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2±6.8)个月(6~30个月)。至末次随访,37例患者脊髓空洞相关症状的改善率为(69.9±29.0)%,其中20例(54.1%)为优,11例(29.7%)为良,6例(16.2%)为中。结论Chiari畸形Ⅰ型的后颅窝容积变小、小脑容积与后颅窝容积的比值升高,可能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后颅窝减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刘博 宗永青 王欣宇 戎宏涛 朱士广 朱涛 张建宁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 解剖学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显示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灰质核团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域的各项异性分数(factional ani... 王新丽 李蕊 王欣宇 张敬关键词:帕金森病 弥散张量成像 FA值 黑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