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振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2篇动脉
  • 2篇易损性
  • 2篇运动皮层
  • 2篇皮层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斑块
  • 2篇MRI研究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脑病
  • 1篇蛋白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敬
  • 7篇陈振
  • 3篇王欣宇
  • 2篇张莹
  • 1篇汪洋
  • 1篇王尚尚
  • 1篇张莹
  • 1篇杨轩
  • 1篇张迎
  • 1篇武莹莹

传媒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慢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结构改变的MRI研究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与弥散张量成像方法,研究慢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的继发性改变及其相关性,为阐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损伤的内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慢性期单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20例,22名志愿者.采...
王新丽武莹莹陈振张敬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运动皮层锥体束
能谱CT成像技术分析血液成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SI单能量图像中血液CT值与血液成分的关系,阐明单能量成像下血液CT值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方法:选择行头CTA检查者96例,采用GE Discovery 750HD宝石CT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
王新丽张迎陈振张敬
关键词:能谱成像血红蛋白脂类CT值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高分辨力MRI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采用三维T1WI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1WI SPACE)序列探讨颅内粥样斑块强化及其管壁重构模式与急性脑缺血发作的关联。方法收集2016年4月—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9例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4例,年龄41~80岁,平均(61.7±9.8)岁。所有病人均行3D T1WI SPACE序列检查,评估颅内粥样斑块强化特点,分析颅内动脉管壁重构方式并测量斑块负荷。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强化程度、负荷及动脉管壁重构方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处管壁正性重构发生率及2级强化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29例病人发现颅内斑块81个,其中责任斑块29个,非责任斑块52个。责任斑块2级强化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χ~2=30.73,P=0.001)。责任斑块强化程度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其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01)。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处管壁正性重构发生率和重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23,P=0.072;t=-1.19,P=0.241),而责任斑块负荷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t=4.59,P<0.001)。结论颅内责任斑块多呈显著强化,斑块显著强化可能是颅内易损性斑块重要指征之一,这可能对病人急性脑梗死发生做出风险评估,改善其预后。
陈振张莹王新丽王欣宇张敬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责任血管自发性再通的MRA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责任血管自发性再通发生率、发生时间、梗死模式以及再通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共441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脑梗死病例,其中男279例,女162例,年龄31~90岁,平均(63.17±10.10)岁。所有脑梗死病人均进行了常规MRI、DWI及MRA检查。依据MRA上显示梗死灶责任血管有无狭窄将全组病人分为再通组和非再通组。2组间病人年龄、自发病初至MRA检查时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病人性别、病变侧别及其他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41例病人中有300例(68.03%,男192例,女108例)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为非再通组;141例(31.97%,男87例,女54例)未见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为再通组。脑梗死后血管自发性再通的发生率为31.97%。2组间病人年龄、性别、病变侧别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通组的自发病至MRA检查时间明显小于非再通组(P=0.002)。2组病人中单一梗死模式均较混合梗死模式多见,其中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模式最多见。再通组病人3 d内再通比例为90.07%,3~7 d再通比例为9.93%。结论闭塞血管自发性再通率约为30%,再通多发生在脑梗死前3 d内,再通比例达90.07%,终末支小血管再通率高。了解脑梗死后脑血管自发性再通有助于避免过激治疗。
张莹陈振王新丽王欣宇张敬
关键词:颈内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三维高分辨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在管壁重构、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确定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资料与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拟行头部加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4例,注入对比剂前后分别加扫3D-T1-SPACE序列。44例患者中,急性脑梗死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无症状者15例。进一步将斑块分为责任斑块和非责任斑块,比较两种类型斑块在管壁重构模式与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发现47枚斑块,其中责任斑块21枚,非责任斑块26枚。5枚责任斑块及7枚非责任斑块所在管壁出现正性重构,两者发生正性重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P=0.808);但责任斑块的斑块负荷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所有21枚责任斑块及23枚非责任斑块出现强化,两者出现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8,P=0.108);但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01)。结论斑块强化程度可作为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
王新丽王欣宇陈振张敬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图像增强
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WE)病人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0例非酒精性WE病人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胃肠道疾病所致反复呕吐、急性胰腺炎及妊娠剧烈呕吐为主要发病诱因。精神或意识改变为最常见临床表现。10例病人中仅1例为单发病灶,余9例均为多部位受累,病变部位包括双侧丘脑内侧及三脑室周围区(8例)、中脑导水管周围区(7例)、中脑顶盖(6例)、乳头体(4例)、四脑室底(4例)、小脑蚓部(1例)。所有病灶均于T2WI或T2FLAIR上呈对称性高信号。8例行DWI扫描,病灶呈高或稍高信号。1例行MRI增强检查,病灶呈轻度强化。4例于治疗后复查颅脑MRI,均见病灶缩小或消失。结论非酒精性WE的颅脑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做出早期诊断。
王尚尚杨轩张莹陈振张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维生素B1代谢性脑病
脑梗死部位致脑结构和功能连接改变的fMRI研究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BM)以及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fMRI的分析方法,研究慢性期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和脑桥脑梗死患者运动相关脑区结构与功能改变,为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内在机制提供理论依...
汪洋陈振张敬
关键词:脑梗死功能磁共振成像运动皮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