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川红

作品数:25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灌注
  • 4篇成像
  • 3篇造影
  • 3篇系统疾病
  • 3篇灌注成像
  • 3篇肝脏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流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技术
  • 2篇影像
  • 2篇影像技术
  • 2篇影像诊断
  • 2篇双能量
  • 2篇清洁装置
  • 2篇肿瘤
  • 2篇下肢动脉

机构

  • 24篇江西省人民医...
  • 2篇南昌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24篇王川红
  • 12篇魏江平
  • 7篇鲍坤旺
  • 6篇林小琪
  • 3篇李滋聪
  • 2篇任远
  • 2篇李晓芬
  • 2篇俞菊红
  • 2篇胡少波
  • 2篇李明智
  • 1篇廖传文
  • 1篇余健民
  • 1篇卢其玲
  • 1篇盛国太
  • 1篇张繁之
  • 1篇曾炳亮
  • 1篇郭玲玲
  • 1篇谭利高
  • 1篇邵明岩
  • 1篇周裔忠

传媒

  • 8篇江西医药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保健文汇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均行下肢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均能清晰、完整地显示检查范围内的动脉血管影像。下肢动脉正常4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8例,外伤性血管闭塞2例。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并能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王川红魏江平林小琪鲍坤旺
关键词:下肢动脉疾病
双源CT冠脉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7例有临床冠心病症状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A检查后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在97例患者中,以狭窄面积≥75%诊断为冠心病,DSCT诊断冠心病67例,CAG诊断冠心病71例。D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4.36%、92.31%、97.10%、85.71%及93.81%。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68)。在CAG可评价的1455段中,1413段可由DSCTA评估,可评估率为97.11%。97例DSCTA检查出310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与CAG比较,得出DSCTA对<50%、≥50%和≥75%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5%、99.37%、94.44%、99.82%,以及90.70%、99.35%、95.12%、98.72%和83.64%、99.15%、89.32%、97.86%。在评估的1413节段冠状动脉中,DSCTA与CAG检查结果一致的为1350段,准确率为95.54%。结论 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接近CAG,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张繁之谭利高任远王川红周裔忠盛国太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
PET-CT联合HRCT扫描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PET-CT联合HRCT扫描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HRCT扫描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扫描发现的SPN患者82例。根据结节大小分为A型SPN(结节直径<1cm,15例),B型SPN(结节直径1cm≤直径<2cm,34例),C型SPN(结节直径2cm≤直径<3cm,33例);CT室判断:良性结节组27例,恶性结节组55例;PET/CT判断:良性结节组37例,恶性结节组45例;PET/CT联合HRCT判断:良性结节组39例,恶性结节组43例。根据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医生的多学科讨论及病人自己的意愿进行:外科手术36例,经皮肺穿刺15例,内科治疗(抗感染、抗结核等)20例,动态随访组11例。结果经病理及随访证实36个为恶性结节,46个为良性结节。HRCT、PET/CT及PET/CT联合HRCT诊断A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3.3%,86.7%;诊断B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58.8%,82.3%,85.3%;诊断C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69.7%,81.8%,90.9%。结论 PET/CT联合HRCT可以提高对不同大小SPN诊断的准确率。
郭玲玲卢其玲邵明岩王川红
关键词:HRCT高分辨CT孤立性肺结节
一种隔离式多功能专用CT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式多功能专用CT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和顶板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顶板两侧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挡板,顶板前后边缘处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表面上均安装有两根凸杆,顶板表面中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电...
范兵雷平贵邹华春王川红俞菊红李晓芬徐贵华曾文凯王宗火喻梦霞
文献传递
肝脏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传统肝脏CT影像诊断主要根据形态学及密度的改变,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工作需要。肝脏血流动力学在各种病理情况下将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肝脏病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CT 灌注成像[1](CTP,CT perfusion imaging)作为评价器官、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非介入性功能成像,在肝脏及其疾病的诊断中较传统CT影像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CTP在肝脏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王川红魏江平
关键词:肝脏灌注成像
医学影像分析用观察设备
本发明适用于医学影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分析用观察设备,包括支撑架、灯光板和清洁装置,支撑架底部安装有旋转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钳、底座和伸缩件;清洁装置包括出风口、挡板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主动件和限位...
范兵鲍坤旺王川红胡少波董文涛刘佳琦徐贵华曾文凯
一种CT用检查床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CT用检查床,包括装置底座与移动床板,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台、稳定管与支撑管,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设有活动床板,所述稳定管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
范兵雷平贵邹华春王川红徐贵华王宗火
文献传递
肝移植术后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8例肝移植手术后1个月无并发症患者行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得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并与23例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肝移植病人和正常对照组的肝脏各项灌注参数分别为ALP(14.14±4.23)ml/100ml·min和(10.16±3.10)ml/100ml·min,PVP(47.64±31.56)ml/100ml·min和(33.04±29.10)ml/100ml·min,HPI(32.34±22.96)%和(27.49±12.38)%,对比正常对照组,肝移植病人术后一个月肝动脉血流增加,门静脉血流变化不明显,表现为ALP、HPI指数上升,但PVP变化不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但ALP、PVP、HPI个体之间变化差异较大,提示在术后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时,必须要缩短定期复查的间隔时间。
王川红魏江平李滋聪
关键词:肝移植灌注
肝脏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常规肝脏影像诊断方法只依据形态学的改变,已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在各种病理情况下,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将发生复杂变化。因此,对肝脏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在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
王川红魏江平
关键词:肝脏影像诊断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预后判定
文献传递
双能量CT对别嘌醇片及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石的研究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双能CT(DECT)对尿酸钠(尿酸盐)晶体沉积物进行高精度检测和定量,并对治疗前后的痛风患者晶体沉积情况,与血尿酸情况做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来自江西省人民医院痛风患者32例,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经临床诊断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足踝关节痛风石双能量CT扫描。分别服用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前后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查,双能量CT对足踝关节成像测定晶体的存在和总体积,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和痛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服用非布司他治疗组(18例),服用别嘌醇治疗组(14例)。在降尿酸治疗前后行进双能量CT扫描测量尿酸盐结晶的体积变化,非布司他组达标率为88.8%,卡方值为8.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别嘌醇组达标率为42.8%。非布司他组降尿酸治疗之前血尿酸水平为(598.7±32.1)μmol/L,痛风石体积(20.82±18.72)cm3。对照别嘌醇组降尿酸治疗前,血尿酸水平为(568.5±48.6)μmol/L,痛风石体积为(15.87±13.54)cm3,降尿酸治疗之前两组血尿酸及痛风石体积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血尿酸和尿酸盐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非布司他组降尿酸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为(356.9±15.6)μmol/L,痛风石体积(3.52±2.13)cm3。别嘌醇组降尿酸治疗后血尿酸平均水平为(433.8±38.6)μmol/L,痛风石体积为(13.41±6.58)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较别嘌醇具有更好的降低血尿酸水平、缩小痛风结晶体积的能力,对于长期痛风结晶体积的控制具有更好的表现。
李滋聪王川红曾炳亮林小琪
关键词:双能量CT痛风非布司他别嘌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