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小琪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血管成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门静脉
  • 2篇静脉
  • 2篇肝癌
  • 2篇成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态增强CT
  • 1篇心动图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检查

机构

  • 12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林小琪
  • 6篇王川红
  • 5篇魏江平
  • 3篇曾炳亮
  • 3篇鲍坤旺
  • 2篇李滋聪
  • 1篇周牮
  • 1篇肖香佐
  • 1篇廖凤翔
  • 1篇汤旭惠
  • 1篇胡少波
  • 1篇陈文龙

传媒

  • 5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量CT对别嘌醇片及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石的研究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双能CT(DECT)对尿酸钠(尿酸盐)晶体沉积物进行高精度检测和定量,并对治疗前后的痛风患者晶体沉积情况,与血尿酸情况做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来自江西省人民医院痛风患者32例,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经临床诊断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足踝关节痛风石双能量CT扫描。分别服用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前后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查,双能量CT对足踝关节成像测定晶体的存在和总体积,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和痛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服用非布司他治疗组(18例),服用别嘌醇治疗组(14例)。在降尿酸治疗前后行进双能量CT扫描测量尿酸盐结晶的体积变化,非布司他组达标率为88.8%,卡方值为8.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别嘌醇组达标率为42.8%。非布司他组降尿酸治疗之前血尿酸水平为(598.7±32.1)μmol/L,痛风石体积(20.82±18.72)cm3。对照别嘌醇组降尿酸治疗前,血尿酸水平为(568.5±48.6)μmol/L,痛风石体积为(15.87±13.54)cm3,降尿酸治疗之前两组血尿酸及痛风石体积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血尿酸和尿酸盐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非布司他组降尿酸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为(356.9±15.6)μmol/L,痛风石体积(3.52±2.13)cm3。别嘌醇组降尿酸治疗后血尿酸平均水平为(433.8±38.6)μmol/L,痛风石体积为(13.41±6.58)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较别嘌醇具有更好的降低血尿酸水平、缩小痛风结晶体积的能力,对于长期痛风结晶体积的控制具有更好的表现。
李滋聪王川红曾炳亮林小琪
关键词:双能量CT痛风非布司他别嘌醇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及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及血浆PCT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重度组(34例)及暴发组(2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中毒后第1 d、3 d、5 d、7 d及后期(第8 d^14 d)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常规胸部CT检查和血浆PCT水平检测。结果对照组胸部CT无异常影像表现,PQ中毒患者早期胸部CT影像表现明显异常。PQ中毒患者的血浆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患者中毒后第3 d^7 d的血浆PCT水平明显高于第1 d和后期;中-重度组和暴发组患者血浆PCT水平均随中毒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且均显著高于轻度组。死亡组早期胸部CT表现总得分和血浆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Q中毒患者中,高PCT水平组早期胸部CT表现总得分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和正常水平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中毒患者胸部CT影像检查和血浆PCT水平监测对评估中毒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汤旭惠陈文龙林小琪龙翔玲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计算机体层摄影降钙素原
双源CT能谱成像在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在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富血供病变患者(肝癌35例,FNH 17例)的双源CT能谱成像(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系列图像。测量病灶及肝组织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两期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组织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及病灶与肝组织碘浓度比值(ICRLN)。结果动脉期:FNH与肝癌在40~120keV的CNR随着能量的升高逐渐减少,均在120keV具有最佳的CNR;NIC及ICRLN值FNH均显著高于肝癌(P<0.05)。门脉期:在40~120keV,FNH的CNR逐渐减少,在40keV具有最佳的CNR,而肝癌则是先增加再逐渐减少,在80keV具有最佳的CNR;NIC及ICRLN值FNH均显著高于肝癌(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可提高FNH及肝癌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曾炳亮林小琪
关键词: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
双源CT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复杂性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临床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拟诊为复杂性先心病患儿性行DSCT心脏造影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对DSCT与TTE在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大血管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45例患儿经手术证实心内外畸形共177处,DSCT检出162处,诊断准确率为91.53%;TTE检出153处,检出率为86.44%。177处畸形中心脏部分畸形75处,DSCT检出62处,诊断准确率为82.67%;TTE检出71处,诊断准确率为94.67%,DSCT的诊断准确率低于TTE的诊断准确率(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35处,DSCT与TTE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大血管部分畸形67处,DSCT检出65处,诊断准确率为97.01%;TTE检出47处,诊断准确率为70.15%,DS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TTE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D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心外大血管的解剖异常,能弥补TTE检查的不足,对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复杂性先心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简颖超肖香佐林小琪
关键词:小儿超声心动图
一种脊柱后凸病人做核磁共振检查的专用头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后凸病人做核磁共振检查的专用头枕,包括呈长条形且相互连接的肩颈过渡部(1)和抬高部(2),所述肩颈过渡部(1)上设有与人体肩颈过渡处形状匹配的第一内凹(11),所述抬高部(2)上分别设有与人体颈部...
范兵徐华香林小琪
文献传递
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均行下肢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均能清晰、完整地显示检查范围内的动脉血管影像。下肢动脉正常4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8例,外伤性血管闭塞2例。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并能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王川红魏江平林小琪鲍坤旺
关键词:下肢动脉疾病
双源CT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并且怀疑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70例患儿行双源CT检查。结果 70例患儿共发现84处肺动脉发育异常:肺动脉狭窄20例,肺动脉扩张45例,肺动脉位置异常6例,肺动脉异位起源3例,肺动脉闭锁2例,肺动脉缺如2例,肺动脉异常通道形成2例,永存动脉干1例,肺动脉走行异常3例。结论双源CT是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可靠方法。
王川红魏江平林小琪鲍坤旺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双源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肾移植术前对活体供肾的评价价值。方法对93例活体供肾候选者行双源CT扫描,均采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排泄期四步扫描法进行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肾血管、肾实质及集合系统的解剖结构和有无变异及病变。结果 93例中,双肾动脉正常59例,单侧、双侧肾动脉变异或异常34例,肾动脉多支供血28例,肾动脉过早分支9例,右肾动脉轻度粥样硬化2例,右肾静脉两支3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肾小囊肿21例,肾小结石8例,未发现集合系统畸形和病变。结论双源CT能清楚地显示肾血管正常解剖及变异、肾实质及集合系统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检查的常规方法。
王川红林小琪魏江平
关键词:肾移植供体
动态增强CT与^(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动态增强CT、18F-FDG PET/CT(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研究增强CT图像中肝脏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及PET/CT显像肝脏病灶感兴趣区(ROI)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等综合结果,比较增强CT、PET/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6例肝脏病变中,原发性肝癌27例,其他病变9例。增强CT及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4%、56%、70%及63%、44%、58%,而增强CT结合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89%、67%、83%。结论 PET/CT对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检出率低于增强CT。PET/CT对肝细胞癌尤其高分化肝癌诊断易出现假阴性,而增强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存在明显缺陷,但PET/CT显像结合增强CT能较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曾炳亮廖凤翔周牮林小琪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18F-FDGPET
门静脉-肝静脉瘘一例
2014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久坐后加重,活动后减轻,不伴有颜面部水肿,无恶心、呕吐,加重1个月,无发热,有烟酒史,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及神经疾病史,血常规及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李滋聪胡少波林小琪
关键词:血管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