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平
- 作品数:35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面神经颞骨内段在冠状薄层切片与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图像上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与呲耳线(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HR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颞骨冠状HRCT扫描,有30-32层,膝状神经节居第5~7层,面神经水平段起始部和面神经迷路段居第7~8层,面神经垂直段居第16~17层,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在第14-15层从外向内呈“M”字型排列。结论:耳颞区火棉胶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面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冠状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 段菊如罗淑贞钟斌李明智魏江平鲁纯纠
- 关键词:颞骨面神经断层解剖冠状面火棉胶
- 螺旋CT扫描显示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 2002年
- 王晓华魏江平等
- 关键词: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 CT在血友病患者髂腰肌出血中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友病髂腰肌血肿的CT 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7例血友病髂腰肌出血患者均进行1次或多次CT检查,并对血肿的发病部位、大小、形状、密度、与周围组织间关系、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CT检查均可见髂腰肌内不同密度的块状或结节状血肿影,其中左侧髂腰肌出血9例(53%)、右侧5例(29%),双侧出血3例(18%)。共发现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血肿20个,其中急性期血肿10个(50%),呈高密度影,CT值为66~70 Hu,平均(68.54±3.27)Hu;亚急性血肿8个(40%),呈稍高密度影,CT值为51~65 Hu,平均(59.1±7.95)Hu;慢性期血肿2个(10%),呈低或等密度影,CT值为38~50 Hu,平均44 Hu。经CT测量计算,初发血肿血量为68~766 mL,平均(222.74±166.40)mL。结论 CT不但可以诊断血友病髂腰肌血肿,而且可以为临床正确诊疗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 俞菊红程洪波胡少波魏江平
- 关键词:髂腰肌血友病
- 胃窦部慢性炎性肉芽肿一例被引量:1
- 1999年
- 魏江平朱忠福鲍坤旺
- 关键词:胃炎胃窦部炎性肉芽肿
- 面神经垂直段在横、冠状断层和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 mm,厚度为1.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 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 段菊如张博钟斌李明智魏江平熊俊平鲁纯纠
- 关键词:颞骨面神经断层解剖CT火棉胶
- 肝脏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传统肝脏CT影像诊断主要根据形态学及密度的改变,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工作需要。肝脏血流动力学在各种病理情况下将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肝脏病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CT 灌注成像[1](CTP,CT perfusion imaging)作为评价器官、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非介入性功能成像,在肝脏及其疾病的诊断中较传统CT影像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CTP在肝脏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王川红魏江平
- 关键词:肝脏灌注成像
- 圆窗区颞骨切片和CT对照观察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 ,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外观无异常的经 10 %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15例 (30侧 ) ,以眦耳线为基线 ,用高分辨率CT扫描 ,获得间隔为 1 0 0mm ,厚度为 1 0 0mm的CT图像 ,扫描后的颅脑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 ,常规脱钙、脱水、火棉胶浸胶 ,包埋并按标记切制成厚为 1 0 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下表面并扫描照相。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 ,逐一辨识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圆窗、圆窗龛、耳蜗、锥隆起、内耳道、耳蜗水管等结构。结果 颞骨横断CT扫描 ,有 18~ 2 2个层面 ,圆窗和圆窗龛出现层面多为第 10层 (右侧 )和第 11层 (左侧 ) ,圆窗龛前壁厚度平均为右侧 0 92mm和左侧 0 90mm ,龛深平均为右侧 1 89mm和左侧 2 0 4mm ,龛与颈静脉窝间骨壁的平均距离为右侧 2 10mm和左侧 2 39mm。龛前壁厚度、龛深、龛与颈静脉窝骨壁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耳颞区火棉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 ,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 ,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
- 段菊如罗红强鲁纯纠魏江平李明智熊俊平
- 关键词:CT检查解剖学耳外科
- 双源CT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并且怀疑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70例患儿行双源CT检查。结果 70例患儿共发现84处肺动脉发育异常:肺动脉狭窄20例,肺动脉扩张45例,肺动脉位置异常6例,肺动脉异位起源3例,肺动脉闭锁2例,肺动脉缺如2例,肺动脉异常通道形成2例,永存动脉干1例,肺动脉走行异常3例。结论双源CT是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可靠方法。
- 王川红魏江平林小琪鲍坤旺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 双源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肾移植术前对活体供肾的评价价值。方法对93例活体供肾候选者行双源CT扫描,均采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排泄期四步扫描法进行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肾血管、肾实质及集合系统的解剖结构和有无变异及病变。结果 93例中,双肾动脉正常59例,单侧、双侧肾动脉变异或异常34例,肾动脉多支供血28例,肾动脉过早分支9例,右肾动脉轻度粥样硬化2例,右肾静脉两支3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肾小囊肿21例,肾小结石8例,未发现集合系统畸形和病变。结论双源CT能清楚地显示肾血管正常解剖及变异、肾实质及集合系统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检查的常规方法。
- 王川红林小琪魏江平
- 关键词:肾移植供体
- 肝移植术后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价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8例肝移植手术后1个月无并发症患者行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得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并与23例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肝移植病人和正常对照组的肝脏各项灌注参数分别为ALP(14.14±4.23)ml/100ml·min和(10.16±3.10)ml/100ml·min,PVP(47.64±31.56)ml/100ml·min和(33.04±29.10)ml/100ml·min,HPI(32.34±22.96)%和(27.49±12.38)%,对比正常对照组,肝移植病人术后一个月肝动脉血流增加,门静脉血流变化不明显,表现为ALP、HPI指数上升,但PVP变化不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但ALP、PVP、HPI个体之间变化差异较大,提示在术后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时,必须要缩短定期复查的间隔时间。
- 王川红魏江平李滋聪
- 关键词:肝移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