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癌中microRNA的研究新进展与新发现被引量:1
- 2015年
-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征性表现,不易诊断,其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成为多年以来医学界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一座顽固的堡垒。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国外已超过胃癌位居肿瘤死亡人数的第4位,在我国居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胰腺癌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
- 张宏孙诚谊
- 关键词:胰腺肿瘤微小RNA
- MicroRNA-137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137(miR-137)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miR-137慢病毒表达载体(LV-miR-137)及空载体,将细胞分为3组:LV-miR-137感染组(实验组)、空载体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LV-miR-137感染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后72h,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感染效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137对PANC-1和MIAPaCa2细胞株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LV-miR-137感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PaCa2后miR-137表达水平量明显升高,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发现:实验组PANC-1和MIAPaCa2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迁移数目(58.2±1.1,37.5±1.8)较空白对照组(141.7±7.9,74.2±2.4)和阴性对照组(151.7±5.8,72.2±2.9)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NC-1细胞的侵袭能力也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侵袭数目(44.0±1.5)较空白对照组(110.9±6.4)和阴性对照组(117.2±1.9)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发现,24h后实验组胰腺癌MIAPaCa-2、PANC-1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比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7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望成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陈美源肖杰江建新喻超张宏陈玲孙诚谊
- 关键词:胰腺肿瘤迁移微小RNA
- MicroRNA-13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检测MicroRNA-137(miR-13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37在17例临床胰腺癌组织及相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8株不同胰腺癌细胞系和2株正常胰腺上皮细胞中miR-137的表达,并分析miR-137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3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7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胰腺上皮细胞(P〈0.05);miR-137表达水平在临床Ⅰ~Ⅱ期胰腺癌组织明显高于Ⅲ~Ⅳ期胰腺癌组织(P〈0.05),在无淋巴转移的胰腺癌组织明显高于有淋巴转移的胰腺癌组织(P〈0.05)。结论:miR-137低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胰腺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喻超肖杰江建新潘耀振黎志鹏张宏孙诚谊
-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分期淋巴转移微小RNA
- 血糖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糖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分成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及糖尿病组,观察各组患者的年龄分布、通过随访了解糖代谢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胰腺癌患者伴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27.27%,胰腺癌伴糖尿病的比例为31.84%,胰腺癌患者伴有糖耐量异常患者生存时间长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胰腺癌患者不伴有糖耐量异常的生存时间长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糖代谢紊乱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 田舍江建新刘兴贵张浩张宏喻超孙诚谊
- 关键词:胰腺肿瘤糖尿病生活质量
- 胆结石并发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 2014年
- 胆石病是胆道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在成人中的综合发病率达到10%,其发病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有一定关系[1],单纯的胆石病可以不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当继发感染或结石阻塞胆管时可引起剧烈的腹痛,严重者可致休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2].
- 孙诚谊张宏
- 关键词:胆结石胆管癌
-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鼻窦炎相关性的MSCT研究
-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多种解剖变异,探讨OMC多种变异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做副鼻窦CT检查的291例受检者,取OMC区为感兴趣区采用骨算法得出容积数据,然后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组出冠状及...
- 张宏王波
- 关键词: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炎MSCT
- 文献传递
- 胆源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是指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至少复发1次或以上,而在缓解期无胰腺组织或者功能上改变的一个特殊临床类型[1]。国外学者Dominguez等[2]报道约有5%~10%的复发率,该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RAP发作时虽然症状大多较轻,但却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对于病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而且疾病反复发作有演变成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 张浩张宏刘丽孙诚谊
- 关键词: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
- 影响胰腺癌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其中临床资料齐全并且获得成功随访的91例患者,对有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单因素Kruskal-Wallis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评价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可能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胰周侵犯(包括周围血管、淋巴结、邻近脏器)、远处转移(包括肝转移)、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与胰腺癌预后密切相关(P&lt;0.05);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不密切(P&gt;0.05).再对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肿瘤临床分期(TNM)Ⅰ期、Ⅱ期、Ⅲ期、Ⅴ期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74.29%、26.32%、25.00%,5年生存率分别为16.31%、5.71%、0、0.根治手术组(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姑息手术组(包括单纯胆囊空肠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加胃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内支架植入术)1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23.08%,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0.结论 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早期确诊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对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姑息手术方式治疗.
- 潘耀振孙诚谊张浩詹磊田舍张宏
-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病理因素
- 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100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患者173例,保胆患者作为治疗组术后均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支持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各组患者胆石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患者的胆囊壁厚、胆囊功能水平和结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前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47.1%、21.8%、100%,胆囊壁厚为(3.42±0.49)mm,手术后1年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2.3%、9.2%、2.3%,胆囊壁厚为(2.57±0.69)mm;胆囊结石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43.11±20.82,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00±10.77,正常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65±13.45,患者手术前后胆石症状、胆囊壁厚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胆囊结石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3%、9.2%、2.3%,对照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3.6%、25.5%、17.3%,两组之间胆石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固醇结石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术后患者胆囊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 张宏潘耀振张浩詹磊孙诚谊
- 关键词:保胆取石术胆囊结石病牛磺熊去氧胆酸
- MUC1黏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在胰腺癌Panc-1细胞中的转录活性
- 2014年
- 目的 克隆MUC1黏蛋白启动子,研究MUC1启动子在人类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和人类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MUC1启动子片段并酶切连接至含有EGFP报告基因的pEGFP-N1载体中构建质粒pEGFP-MUC1-N1,采用基因重组方法将MUC1启动子片段及EGFP报告基因构建于pShuttle质粒上形成pShuttle-MUC1-EGFP质粒.通过脂质体共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使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Luciferase assay system)测定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UC1启动子在Panc-1细胞中的特异转录活性.结果 成功克隆出MUC1启动子,双酶切、PCR检测和DNA测序证实pEGFPMUC1-N1、pShuttle-MUC1-EGFP载体构建成功.重组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t=18.975,P =0.001).经pEGFPMUC1-N1、pShuttleMUC 1-EGFP质粒转染后MUC1启动子在Panc-1细胞中的转录活性为阳性对照CMV启动子活性的69.6%及63.6%,明显高于Hela细胞中的4.2%及3.7%,在胰腺癌细胞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且在胰腺癌细胞中的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GL3-Basic的0.093%.结论 MUC1启动子在淋巴瘤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胰腺癌细胞基因转染的肿瘤特异性启动子使用.此研究为进一步运用MUC1启动子在基因水平靶向治疗胰腺癌奠定了基础.
- 潘耀振孙诚谊詹磊张浩田舍张宏姜楠
- 关键词: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