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远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第一性原理
  • 8篇光学
  • 7篇掺杂
  • 6篇密度泛函
  • 6篇密度泛函理论
  • 6篇泛函
  • 6篇泛函理论
  • 5篇锐钛矿
  • 5篇光学性
  • 5篇光学性质
  • 4篇共掺
  • 3篇第一性原理研...
  • 3篇电子性质
  • 3篇锐钛矿型
  • 3篇石墨
  • 3篇石墨烯
  • 3篇气敏
  • 3篇金红石
  • 3篇金属
  • 3篇共掺杂

机构

  • 19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9篇岳远霞
  • 10篇冯庆
  • 6篇朱洪强
  • 5篇王寅
  • 2篇王渭华
  • 1篇杨英
  • 1篇辜永红
  • 1篇贾伟尧
  • 1篇周晴
  • 1篇陈小雨
  • 1篇陈建军
  • 1篇杨俊

传媒

  • 3篇功能材料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计算物理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S共掺杂金红石相TiO_2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N和S单掺杂以及N和S共掺杂金红石相TiO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N掺杂导致禁带宽度减小为1.43 eV,并且在价带上方形成了一条杂质能带;S掺杂导致费米能级上移靠近导带,直接带隙减小为0.32 eV;N和S共掺杂导致能带结构中出现了两条杂质能带,靠近导带的一条杂质能级距离导带底约0.35 eV,靠近价带的一条杂质能级距离价带顶约0.85 eV,杂质能级主要由N原子的2p轨道和S原子的3p轨道组成.N和S掺杂后不但使TiO2的吸收带产生红移,而且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大的吸收系数,光催化活性增强.
冯庆王寅王渭华岳远霞
关键词:金红石第一性原理
利用掺杂提高石墨烯吸附二氧化氮的敏感性及光学性质的理论计算
2024年
为了研究NO_(2)在未掺杂石墨烯和掺杂石墨烯(N掺杂、Zn掺杂、N-Zn双掺杂)上的吸附,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了石墨烯表面吸附NO_(2)分子的吸附能、Mulliken分布、差分电荷密度、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石墨烯表面相比,掺杂石墨烯表面对吸附NO_(2)表现出了更高的敏感性,吸附能大小顺序为:N-Zn双掺杂表面>Zn掺杂表面>N掺杂表面>未掺杂表面.未掺杂石墨烯和N掺杂石墨烯表面与NO_(2)的相互作用较弱,是物理吸附.Zn掺杂和N-Zn双掺杂石墨烯表面与NO_(2)之间形成了化学键,是化学吸附.在可见光范围内,3种掺杂方式中N-Zn双掺杂表面对于提高石墨烯光学性能效果最佳,其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峰值较未掺杂石墨烯表明分别提高了约1.12倍和3.42倍.N-Zn双掺杂石墨烯不但能增强表面与NO_(2)的相互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材料的光学性能,这为基于石墨烯基底的NO_(2)气体检测传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验指导.
朱洪强罗磊吴泽邦尹开慧岳远霞杨英冯庆贾伟尧
关键词:石墨烯第一性原理
Cr,Mn,Fe修饰的石墨烯表面吸附H_(2)S气敏性研究
2024年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对H_(2)S气体分别在铬(Cr),锰(Mn),铁(Fe)修饰的石墨烯表面上吸附的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未经金属原子修饰的石墨烯表面(GN)吸附H_(2)S气体后,吸附能大于-0.6 eV,气体与基底之间的有效电荷密度重叠在0.1 e/Å3以下,对气体的吸附为物理吸附。由于金属的修饰,改善了石墨烯表面的比表面积及电子性质。Cr,Mn,Fe修饰的石墨烯(TM/SV⁃GN)吸附H_(2)S气体后,吸附能小于-0.8 eV,气体与基底之间的有效电荷密度重叠达到0.3 e/Å3以上,为化学吸附,有望成为H_(2)S气体传感器。从吸附后材料的光学性质来看,Fe原子修饰的石墨烯表面在可见光内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
岳远霞罗磊朱洪强吴泽邦尹开慧杨英
关键词:石墨烯光学性质第一性原理
CO分子在光学气敏材料表面的吸附研究
201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体系下广义梯度近似(GGA)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CO气体分子分别吸附在TiO_2(101)、SnO_2(110)和Mg O(001)含氧空位表面上的几何结构、吸附能和光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含有氧空位缺陷的Mg O(001)、SnO_2(110)和TiO_2(101)均能稳定地吸附CO分子,吸附后造成了材料光学性质的变化,可作为光学气敏传感材料。综合考虑三种表面吸附后的几何结构、吸附能和吸附后的光学性质,SnO_2(110)是较理想的吸附表面。
岳远霞杨英
关键词:锐钛矿TIO2CO分子密度泛函理论
掺杂后的TiO_2作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首先介绍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举例分析了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金属与非金属掺杂二氧化钛的能带结构,进而区分了这种掺杂方式在改善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的区别。然后简单介绍了金属与非金属共掺杂的研究进展。结论表明:金属掺杂二氧化钛主要是在禁带中形成杂质能级,为电子跃迁提供桥梁,而非金属掺杂二氧化钛主要是在价带上方形成杂质能带进而缩小禁带宽度,从而改善二氧化钛的光催化率。
岳远霞
关键词:二氧化钛掺杂
表面非金属掺杂对锐钛矿相TiO_2(101)面吸附NH_3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D)体系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被不同非金属(B、C、N、F)掺杂的TiO_2(101)表面吸附NH_3的特性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被非金属掺杂后的表面对NH_3的吸附效果要优于未掺杂表面.不同元素掺杂对比发现:C掺杂后的表面吸附能最大,稳定后吸附距离最小,为最稳定吸附结构.通过Mulliken电荷分布和分态密度的分析,得到了不同吸附条件下NH_3在TiO_2掺杂表面的催化氧化还原作用机理,并发现各模型吸附能的不同是由于掺杂(X)位原子与NH_3分子的相互作用强弱不同所造成.掺杂原子在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态密度贡献越强,掺杂原子与NH_3分子电荷转移的净值越小,吸附距离越小,吸附能越大,吸附更稳定.
陈小雨岳远霞冯庆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锐钛矿
金红石相二氧化钛表面吸附氢气的微观机制与光学特性被引量:2
2022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O(2110)]表面吸附氢气(H2)的微观机制,计算了TiO_(2)表面的吸附能、态密度、电荷布局和光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碳(C)、单钼(Mo)以及C、Mo共掺杂的金红石相TiO(2110)表面均容易吸附H2,吸附方式属于化学吸附。掺杂后,禁带中形成的杂质能级可以诱导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为电子在禁带中的跃迁提供“阶梯”,改善了TiO_(2)表面的光学性质,在可见光380~780 nm范围内C、Mo共掺,单Mo掺杂和单C掺杂材料的光学性能依次降低。C、Mo共掺时,TiO_(2)表面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率峰值较未掺杂时分别提高了约5倍和6倍。本工作加深了人们对TiO_(2)表面吸附H2的微观机制的理解,利用掺杂方法改善了材料的光学性能,为TiO_(2)在H2传感器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霍雅洁罗磊岳远霞朱洪强
关键词:氢气密度泛函理论二氧化钛
一种OLED基板蒸镀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基板蒸镀设备,涉及显示器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蒸发源,与蒸镀机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安装有掩膜板,掩膜板上设置有基板本体;掩膜板周边以及中心区域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套筒,并在连接套筒内部设...
朱洪强高田军颜怡辜永红岳远霞徐凤霞贾伟尧涂琳垚杨俊汤仙童陈敬熊祖洪
锰氮共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金属与非金属共掺TiO2半导体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Mn掺杂、N掺杂、Mn-N共掺杂TiO2晶体的能带、态密度、分态密度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比,发现单一N掺杂使TiO2的禁带宽度从3.2eV减小到2.83eV;单一Mn掺杂在禁带中产生了三条杂质能级,减小了电子从价带往导带跃迁的能量;而Mn-N共掺杂TiO2锐钛矿晶体后,费米能级偏离价带向导带方向移动,既在价带顶部形成杂质能级,又减小了禁带宽度,电子从杂质能级跃迁到导带仅需要2.1eV(对应波长为590nm)的能量,该能量恰好对应吸收谱中的吸收峰,相比单一掺杂,更加有效地利用了可见光。
冯庆岳远霞王寅杨英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光学性质
Mn与非金属元素N,C,S共掺锐钛矿型TiO_2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金属与非金属共掺TiO2半导体以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Mn-N共掺杂、Mn-C共掺杂、Mn-S共掺杂TiO2晶体的能带、态密度、分态密度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比Mn-N共掺杂、Mn-C共掺杂、Mn-S共掺杂,这三种掺杂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利用率,但Mn-C共掺杂相比于另外两种掺杂来说,对可见光的响应效果更好,电子从杂质能级跳跃到导带需要1.94eV能量,该能量恰好对应可见光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并且Mn-C共掺杂对可见光的的吸收率,反射率都远高于其它两种掺杂体系.
岳远霞冯庆王寅
关键词:锐钛矿TIO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