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强
- 作品数:25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金红石相二氧化钛表面吸附氢气的微观机制与光学特性被引量:2
- 2022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O(2110)]表面吸附氢气(H2)的微观机制,计算了TiO_(2)表面的吸附能、态密度、电荷布局和光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碳(C)、单钼(Mo)以及C、Mo共掺杂的金红石相TiO(2110)表面均容易吸附H2,吸附方式属于化学吸附。掺杂后,禁带中形成的杂质能级可以诱导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为电子在禁带中的跃迁提供“阶梯”,改善了TiO_(2)表面的光学性质,在可见光380~780 nm范围内C、Mo共掺,单Mo掺杂和单C掺杂材料的光学性能依次降低。C、Mo共掺时,TiO_(2)表面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率峰值较未掺杂时分别提高了约5倍和6倍。本工作加深了人们对TiO_(2)表面吸附H2的微观机制的理解,利用掺杂方法改善了材料的光学性能,为TiO_(2)在H2传感器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霍雅洁罗磊岳远霞朱洪强
- 关键词:氢气密度泛函理论二氧化钛
- 一种OLED基板蒸镀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基板蒸镀设备,涉及显示器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蒸发源,与蒸镀机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安装有掩膜板,掩膜板上设置有基板本体;掩膜板周边以及中心区域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套筒,并在连接套筒内部设...
- 朱洪强高田军颜怡辜永红岳远霞徐凤霞贾伟尧涂琳垚杨俊汤仙童陈敬熊祖洪
- 红荧烯掺入多种激基复合物器件的微观过程被引量:1
- 2021年
- 红荧烯(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是一种典型的发射橙黄光的荧光客体材料,因具有丰富的微观过程而被广泛运用于主客体掺杂器件中,但将其掺杂在具有延迟荧光特性的激基复合物主体中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把2%的Rubrene掺杂到具有不同三重态激子能量的四种激基复合物主体里,以指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磁响应(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MEL)曲线作为探测工具,研究了此类掺杂体系的能量传输和光发射机制.实验发现,当主体激基复合物的三重态激子(EX_(3))能量低于Rubrene客体的第二级三重态激子(T_(2,Rub))能量时,器件的MEL曲线表现为主体极化子对间的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过程;否则,器件MEL低磁场部分的线型来源于Rubrene激子的高能级反向系间窜越(high-level 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HL-RISC;T_(2,Rub)→S_(1,Rub))过程;MEL高磁场部分的线型在大电流密度下由Rubrene三重态激子间的聚合反应(T_(1,Rub)+T_(1,Rub)→S_(1,Rub)+S0,Rub)引起,在小电流密度下由单重态激子的分裂(S_(1,Rub)+S0,Rub→T_(1,Rub)+T_(1,Rub))过程决定.此外,温度和电流密度会通过调控Rubrene三重态激子(T_(1,Rub)和T_(2,Rub))的寿命和数量来影响上述微观过程的强弱程度.这是由于主体与客体的单、三重态激子的能级差会调控主客体间的能量转移,进而通过调节客体Rubrene分子上三重态激子的数量和寿命来影响三重态激子的利用率,最终影响器件的发光强度.本文工作既可加深基于Rubrene发光器件微观机制的认识,也可为增强其发光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 马彩虹汤仙童许静叶晟楠朱洪强王影屈芬兰熊祖洪
- 关键词:激基复合物
- 高温环境中掺杂Ir(ppy)_(3)的红荧烯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电-磁性能及激子演化过程
- 2021年
- 本文制备了掺杂Ir(ppy)_(3)的红荧烯(Rubrene)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并利用磁电致发光效应(MEL)研究了高温环境中器件的光-电-磁性能及激子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器件的发光均来自Rubrene,而Ir(ppy)_(3)不发光,其能量全部转移给了Rubrene.高温使得器件产生陷阱,阻碍了极化子对和激子的扩散与相互作用,导致MEL的特征线型由单重态激子分裂转变为系间窜越.利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和能量转移,掺杂Ir(ppy)_(3)能有效增强Rubrene型OLED的光电性能和耐热性能.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高温环境下Rubrene型OLED的光-电-磁性能及其微观机制的认识,同时为增强器件的热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朱洪强屈芬兰贾伟尧汤仙童赵茜马彩虹王影叶晟楠涂琳垚熊祖洪
-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磁场效应
- 一种OLED老化检测方法及检测板
- 本发明为一种OLED老化检测方法及检测板,涉及OLED检测技术领域,首先将待测试的OLED面板放置在指定测试槽,对OLED面板通电,不断刷新OLED中面板正负极间电流强度,使得所述待测试OLED面板中的每个像素所发的光信...
- 朱洪强罗磊尹开慧吴泽邦李妍彦汤仙童陈敬熊祖洪
- SP^3杂化的气体分子在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吸附规律与特性被引量:7
- 2015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体系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sp3杂化气体分子H2O,NH3和CH4在金红石相Ti O2(110)表面的吸附.研究发现:含有氧空位的表面较无氧空位表面更容易吸附气体分子.影响吸附稳定性和吸附能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极化率,分子极化率越大,吸附越稳定.表面氧空位对分子负电荷中心的吸附是整个吸附的主要原因.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和电荷布居数分析来看,表面与吸附分子存在电荷转移,转移电子数目大小为:N>O>C,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吸附稳定性为NH3>H2O>CH4.通过态密度、吸收谱和反射谱分析发现,表面氧空位缺陷使材料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了态密度峰值,极大地改变了材料的光学性质,占主导作用;而表面吸附H2O,NH3,CH4分子后对表面的光学性质影响相对较低,占辅助作用.O,N,C原子的电子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贡献为N>O>C,与转移电子数目顺序一致.相比氧空位表面,吸附CH4后对材料的光学性质影响不大,但吸附H2O和NH3后其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有所降低.这为进一步研究该材料的气敏传感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 朱洪强冯庆周晴陈小雨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DFT-DTIO2
- 利用发光磁效应分析高温环境对OLED中激子演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制备了基于红荧烯(Rubrene)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并利用磁电致发光效应(MEL)分析了高温环境对器件中激子演化的影响.器件的MEL在高、低外加磁场范围内的线型特征表明,室温下激子的演化以单重态激子分裂(STT)过程为主,而在420 K环境温度下,器件的STT过程减弱,但出现了系间窜越(ISC)这一激子演化过程.结合器件的表面形貌、发光-电流特性、电流效率和光谱,我们认为高温环境导致Rubrene薄膜中产生了大量的结构缺陷,限制了器件内部极化子对和激子的扩散,提高了单重态和三重态极化子对间的转换效率,从而导致高温环境下出现不利于内量子效率的ISC过程.但缺陷对激子的俘获作用会抑制单重态激子向三重态激子的转换,导致STT过程在高温环境下减弱,从而提升器件的内量子效率.本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高温环境对Rubrene型OLED器件中激子演化过程的影响,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有机发光磁效应无损探测器件发光层结构改变的技术方案.
- 朱洪强陈亚丽霍雅洁
-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环境温度
- 金红石相TiO_2(110)面对NH_3吸附的微观机制和光学气敏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研究光学气敏材料吸附气体后的光学气敏特性是气敏传感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了金红石相TiO2(110)面吸附NH3的微观机制和光学气敏特性。结果表明,NH3分子容易被含氧空位缺陷的金红石相TiO2(110)面所吸附,且提高表面氧空位的比例,有利于NH3稳定吸附。表面吸附NH3分子以负电荷中心向下为主,当氧空位比例为33%时,吸附能为1.7313eV。表面吸附NH3为化学吸附,NH3的H原子被还原而N原子被氧化。含氧空位的表面吸附NH3在可见光1.5-3.1eV范围内,表面氧空位比例越大,其对可见光吸收和反射能力越强,光学气敏性越灵敏。
- 朱洪强冯庆
- 关键词:金红石NH3密度泛函理论
- 红荧烯共混器件中光致发光及光电流的磁效应研究
- 2020年
- 为了研究红荧烯共混体系中激子的反应过程,本文制备了一系列rubrene与3TPYMB共混的有机光电器件,并测量了不同比例的共混器件在不同温度和外加偏压条件下的光致发光和光电流的磁效应.实验发现,外加零偏压时,共混器件中光致发光磁效应(magneto-photoluminescence,MPL)在不同温度下均为类"W"线型,光电流的磁效应(magneto-photocurrent,MPC)则出现了没有报道过的类"M"线型,且MPC高场效应与低场效应随温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外加偏压调控光电流为正的情况下,共混器件中的MPC幅值出现了正负转变.分析结果表明,器件中类"W"型曲线是受磁场调控的单重态激子分裂(singletfission,STT)过程引起的,而类"M"型MPC的低场上升部分是3TPYMB分子中极化子对间的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过程的作用,高场下降部分则是由三重态激子–电荷湮灭(triplet-charge annihilation,TQA)过程所引起,MPC幅值的正负转变与外加偏压强度有关.本工作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光电器件中光致发光与光电流的微观机制,而且为进一步优化红荧烯器件的光电性能提供了参考.
- 王影汤仙童马彩虹叶晟楠赵茜朱洪强熊祖洪
- 4d金属掺杂增强SnO_(2)对丙酮光学传感特性的理论分析
- 2021年
- 通过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微量丙酮可以筛查出早期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寻找能进行微量丙酮气体灵敏探测的材料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计算4d金属杂质Mo、Ru、Rh、Ag掺杂金红石相SnO_(2)(110)表面吸附丙酮分子后的表面电荷布居(氧化还原性能)、态密度、光学性质以及吸附稳定性,讨论了4d金属杂质掺杂对金红石相SnO_(2)(110)表面光学气敏传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各金属杂质对表面的氧化还原性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4d电子在费米能级附近形成杂质峰,其中Ru-4d电子引入的杂质峰最大,离费米能级最近,对SnO_(2)的禁带宽度改善最大;Ru掺杂对于金红石相SnO_(2)(110)表面在可见光范围内(400~760 nm)的光学性质的改善相对于Mo、Rh、Ag掺杂也有着较大的优势;所有的掺杂表面都能自发吸附丙酮分子,吸附后稳定性为:Ru>Rh>Ag>Mo。结论表明,Ru掺杂的SnO_(2)作为较为有效的丙酮光学气敏探测材料,有望通过探测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丙酮从而达到改善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效率。
- 付岳冯庆牟芷瑶高鑫高鑫
- 关键词:光学材料金属杂质金红石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