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玉 作品数:23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PiCCO精细化监测评估右美托咪定对ARDS患者肺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精细化监测评估右美托咪定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水肿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成人ARD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患者在充分镇痛基础上,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丙泊酚组)镇静治疗。所有患者行PiCCO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在予镇静治疗后第0 h、24 h、48 h和72 h时间点的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PVPI)及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最初氧合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能达到目标镇静效果。两组患者氧合指数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两组EVLWI、PVPI、CRP和PCT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两组间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可改善成人ARDS患者肺水肿情况及全身炎症反应,其改善程度不亚于丙泊酚。 蒋玲玉 韩林 熊滨 向淑麟 莫丽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确诊后24 h内休克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61例)和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52例)。选取同期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后28 d转归情况,将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分为存活组(27例)和死亡组(34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以及MMP-9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MP-9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的MMP-9表达水平高于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可有效预测ARDS并脓毒性休克的发生[AUC(95%CI)=0.666(0.565~0.767)],其最佳临界值为28.53 ng/mL,对应的灵敏度为47.50%,特异度为94.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OR(95%CI)=0.976(0.954~0.999)]、氧合指数[OR(95%CI)=0.978(0.957~1.000)]、IL-6[OR(95%CI)=1.004(1.000~1.008)]是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可有效预测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AUC(95%CI)=0.735(0.605~0.865)],其最佳临界值为33.83 ng/mL,对应的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77.78%。结论MMP-9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胡苗 向淑麟 熊滨 韩林 庞静 蒋玲玉 计德斌 王晗 黄真 任彦文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脓毒性休克 肺部多个结节连续性病例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肺部多个结节疾病构成、诊断技术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40例肺部多个结节连续性病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诊断方法。根据确诊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并比较上述观察指标。结果:40例肺部多个结节病例中良性组17例(42.5%),恶性组23例(57.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平均年龄及血CEA阳性率明显较高[(65.5±10.0)岁vs.(50.3±11.8)岁,(39.1%vs.5.9%)];恶性组(91.3%)因各种呼吸道症状就诊高于良性组(58.8%)。最大结节CT特征中,恶性组分叶征20例(87.0%)、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43.5%),分别高于良性组的9例(52.9%)和1例(5.9%);良性组中最大结节尖角征(10例,58.8%)明显高于恶性组(4例,17.4%)。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例数/检查例数分别为94.7%、46.4%。结论:肺部多个结节的良、恶性发病率相近,血CEA和CT特征为鉴别肺部多个结节的性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而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是肺部多个结节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有效方法。 蒋玲玉 秦志强 王毅 韦海明 陈桂荣 陆爱玲 冯广弘 韦彩周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尿NGAL、KIM-1、L-FAB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常规治疗)或观察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每组44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5、7 d患者尿液中NGAL、KIM-1及L-FAB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肾损伤程度。结果:2组患者尿NGAL、KIM-1及L-FABP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3、5 d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治疗7 d后,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93±1.08 vs 20.14±1.33,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5、7 d,肾损伤均有所恢复。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症AKI患者尿中NGAL、KIM-1及L-FABP水平,并有助于肾脏损伤恢复。 庞静 韩林 黄敏燕 蒋玲玉 熊滨 张静 莫丽关键词:乌司他丁 脓毒症 以心脏骤停为主要症状的致死性蘑菇中毒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22年 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74岁,2020年6月12日因“呕吐、昏迷2 h,心肺复苏后1 h”收治入天等县人民医院。患者2 h前被发现昏迷在床上,呼之不应,床边可见呕吐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呕血、黑便、大小便失禁等,遂立即送往当地卫生院,途中再次出现呕吐并发抽搐,于诊治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随即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持续心肺复苏约5 min后,患者缓慢清醒,但血压偏低,予升压、强心等对症支持治疗,呼叫天等县人民医院120出诊,在急救车转运时,再次出现阵发性室速、室颤并抽搐发作,予以就地抢救: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肾上腺素(1 mg,1次/5 min)及利多卡因(0.1 g)静脉注射,约30 min后心跳恢复,心音、呼吸仍弱,予返天等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胡苗 熊滨 韩林 庞静 向淑麟 蒋玲玉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骤停 高通量测序在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测序结果的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评估高通量测序在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测序结果的因素。方法纳入59例脓毒症患者,收集其病原体检测结果,比较高通量测序和血培养的检测结果。比较高通量测序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因素。结果高通量测序检出30种病原菌,血培养仅检出4种细菌和2种真菌。高通量测序检出阳性率为50.8%(30/59),高于血培养的13.6%(8/59)(P<0.05)。与高通量测序阴性的患者相比,高通量测序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更少(均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是高通量测序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时高通量测序阳性的概率增加。结论相比于传统血培养,高通量测序更有助于有效识别脓毒症患者的致病菌。当患者机体对感染存在一定反应、循环功能稳定或组织灌注较好时,阳性检出率较高。 陈维觉 蒋玲玉 钟永泷 宁中心 韩林关键词:脓毒症 高通量测序 病原学诊断 影响因素 148例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连续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构成、诊断技术及疾病与影像学特征关系。 方法:前瞻性研究经病理证实或随访确诊的肺部结节/肿块性疾病148例的疾病构成、基本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部位、大小、数目、边缘特征、内部特征... 蒋玲玉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文献传递 急性间质性肺炎一例治愈并文献复习 2014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8岁,因"发热、干咳、气促10天"入院。患者在受凉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咳嗽稍好转。但持续发热,最高达39℃,气促加重,轻微活动后即出现气喘,不能平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降压药及监测血压。体检:体温38.0℃,呼吸28次/分(面罩吸氧,10 L/分),脉搏99次/分,血压144/95 mm Hg。 熊滨 蒋玲玉 秦志强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肺炎 肺活检术 CT 热休克蛋白47 广西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889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为掌握广西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构成情况,比较广西农村和城市CAP的病原学构成特点,推进广西地区CAP的规范化诊疗。方法 收集2008-01~2010-12广西14所县市级医院的889例CAP患者,进行病原学调查,并根据地域分为城市地区(城市组331例)和农村地区(农村组578例),比较病原学构成比差异。结果 研究期CAP病例中阳性422例患者入选,共检出486株病原菌,前五位的病原菌为肺炎支原体(138/486,28.40%)、流感嗜血杆菌(88/486,18.11%)、肺炎链球菌(77/486,15.84%)、肺炎克雷伯杆菌(53/486,10.91%)和肺炎衣原体(43/486,8.94%)。农村组肺炎支原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CAP比例高于城市组(41.12%vs 19.72%和5.58%vs 1.73%),而肺炎链球菌、嗜肺军团菌感染低于城市组(8.1%vs 21.11%和3.05%vs 7.96%)。城市组细菌(除外嗜肺军团菌)多见(183例,占63.3%),农村组则以非典型病原体多见(104例,占52.8%)。结论 广西成人CAP病原学以肺炎支原体最常见,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也是常见菌群。广西农村地区以非典型病原菌为主,城市则以细菌常见。 蒋玲玉 秦志强 高兴华 陈显源 罗英琳 蒋靖生 陆明智 龚继荣 侯玉荣 黄立新 黄文 黄君杏 陈民生 何文真 朱江风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感染性休克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血清PCT、CRP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20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5.6%。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8.84±8.03)分vs(21.82±7.10)分]。两组在入组第1、3天的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PCT和CRP水平在第5天及观察终点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各组内PCT和CRP与观察第1天相比,存活组随观察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患者血清中PCT、CRP呈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佳,指标的高低对临床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参考意义。 蒋玲玉 熊滨 韩林 庞静 莫丽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C-反应蛋白 APACHE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