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科专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炎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6篇病毒
  • 4篇血浆
  • 4篇血浆置换
  • 4篇重型
  • 4篇干扰素
  • 3篇生存率
  • 3篇中晚期
  • 3篇重型乙型
  • 3篇重型乙型肝炎
  • 3篇晚期
  • 3篇慢性
  • 3篇内科
  • 3篇内科治疗
  • 2篇血清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衰竭

机构

  • 12篇常州市第三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安徽省医学科...

作者

  • 12篇朱科专
  • 6篇何杰
  • 6篇吴国祥
  • 5篇张锁才
  • 5篇白敬羽
  • 4篇徐天敏
  • 3篇李夏亭
  • 2篇黄湘虎
  • 2篇周国平
  • 2篇孙志坚
  • 2篇倪大石
  • 1篇杜平
  • 1篇王永忠
  • 1篇史罗明
  • 1篇周国平
  • 1篇潘彤军
  • 1篇张晓霞
  • 1篇翟德芳
  • 1篇郑锦华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当代医师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晚期重型乙型肝炎血浆置换与内科治疗生存率的比较
2004年
观察血浆置换、内科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与同期仅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组36例,18例好转、18例死亡,内科治疗组32例,13例好转、19例死亡,两组之间患者生存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肝功能指标(ALT、AST、SB、ALB、TC、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内科治疗相比较,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决定于其肝功能衰竭的程度。
张锁才李夏亭朱科专何杰徐天敏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浆置换内科生存率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FP与肝纤维化指标关系的临床探讨
1999年
有作者发现肝组织中AFP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为了探讨血清AFP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我们对251例血清AFP增高与正常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胶原1V(COIIV)、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FP增高与正常慢性乙肝患者血清COIIV、LN、HA含量差别显著(P<0.01)。现报告如下。
翟德芳张锁才何杰朱科专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FP肝纤维化肝组织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病毒结构蛋白的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核蛋白(NP)、膜蛋白(MP)的感染强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揭示病毒直接损害在发病中的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3例HFRS患者不同病日的102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MP和NP抗原。结果:在病毒感染的第4~5病日,MP和NP抗原均已出现;经临床观察,膜蛋白和核蛋白抗原的强度与病情及肾损害关系密切,MP感染强度为“”时,尿素氮(BUN)平均为37.06±20.73mmol/L“”时BUN为16.67±11.59mmol/L“+”时8UN为13.04±4.61mmol/L(P<0.05)。动态观察结果显示:MP和NP抗原持续高强度感染,预后差,而感染强度渐减,预后好。本研究提示:HFRS病毒MP和NP抗原测定不仅有利于探讨HFRS的发病机制,还可用于HPRS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作为指导治疗的一项指标。
白敬羽倪大石周国平黄湘虎朱科专孙志坚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单个核细胞核蛋白膜蛋白病毒
重组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长期疗效观察
1998年
作者用重组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20例,与单用IFNα-2b对照,随访3年余,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我院1992年~1994年收治CHC38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及肝损程度等具可比性.8例经肝穿病理检查,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所有患者均有明确输注血制品史,抗HCV(ELISA)和HCV-RNA(RT-PCR)均阳性.
吴国祥朱科专白敬羽
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病毒唑疗效
老年乙型肝炎血清HBV检测及临床意义
1993年
老年人肝炎已较常见,且有逐年增多趋势。本文对近年收治的老年人乙型肝炎(乙肝)作血清HBV检测,旨在探讨肝炎病毒与老年人乙肝临床病情变化的相关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以1989~1991年间收治的老年人乙肝39例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8例,年龄60~76岁,平均67.4岁。慢迁肝1例,慢活肝10例,肝硬化16例,重症肝炎12例。另以50例同期非老年人乙肝作对照,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7.8岁。除检测常规肝功能试验外,均以ELISA检测HBV 5项指标及用RIA检测HBV-QNA和DNA-P。
吴国祥朱科专张晓霞郑锦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诊断
中晚期重型乙型肝炎血浆置换与内科治疗生存率的比较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内科综合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妇,与同期公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对相应...
张锁才李夏亭朱科专何杰徐天敏
关键词:重型乙型肝炎血浆置换内科综合治疗生存率
文献传递
中晚期重型乙型肝炎血浆置换与内科治疗生存率的比较
2004年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内科综合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 ,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 ,与同期仅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 ,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从而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组 36例 ,18例好转 ,18例死亡 ,内科治疗组 32例 ,13例好转 ,19例死亡 ,二组之间患者生存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肝功能指标 (ALT、AST、SB、ALB、TC、Ch E)和凝血酶原时间 (PT)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内科综合治疗相比较 ,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 ;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决定于其肝功能衰竭的程度。
张锁才李夏亭朱科专何杰徐天敏
关键词:重型乙型肝炎血浆置换内科治疗中晚期生存率人工肝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被引量:3
2000年
朱科专吴国祥
关键词:病因发生率
纯化人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抗病毒作用的观察被引量:7
1997年
为了解纯化人白细胞α-干扰素(IFN-α)治疗早期(≤5病日)确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疗效及其意义。对23例,在临床转归及抗病毒方面进行观察,均显著优于随机对照的21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10天各留血、尿标本,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尿液中病毒膜蛋白(MP)与核蛋白(NP),血清抗-MP和抗-NP。结果治疗组PBMC中MP和NP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至治疗后第10天65.22%(15/23例)MP转阴,69.57%(16/23例)NP转阴,对照组为19.05%(4/21例),14.29%(3/21例);尿MP与NP转阴率为78.57%(11/14例)和90.91%(10/11例),对照组为30.00%(3/10例)和16.66%(1/6例)。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IFN-α通过抑制病毒表达,减轻病毒的直接损伤,而使病情改善和提高治愈率。
白敬羽朱科专周国平周国平王永忠史罗明黄湘虎王永忠倪大石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干扰素Α
不同剂量及类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疗效比较被引量:7
1999年
我们自1990年起用不同剂量自然干扰素和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30例,对疗程6个月以上,随访资料完整的100例进行总结,并以同期未用干扰素治疗的50例CHB作为对照,旨在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CHB的长期疗效,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吴国祥朱科专何杰白敬羽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比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