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景诗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电针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预处理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肝脏
  • 2篇肝脏缺血
  • 2篇肝脏缺血再灌...
  • 2篇肝脏缺血再灌...
  • 1篇蛋白
  • 1篇电针预处理
  • 1篇心肌

机构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刘景诗
  • 2篇孔高茵
  • 2篇魏来
  • 1篇刘铭
  • 1篇黄俊
  • 1篇凌英姿
  • 1篇赵媛

传媒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穴组电针预处理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穴组的电针预处理对肝门阻断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防治效应。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肝俞组、肝俞+阳陵泉组、肝俞+内关组、肝俞+太冲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剖腹、肝门暴露1h后缝合,不行其他任何手法操作;模型组使用无创动脉夹阻断供应肝中叶和左叶的动脉、静脉和胆管1h,再灌注4h以构建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70%HIRI)模型;余下五组电针组大鼠分别于固定后取相应穴位行电针刺激30min,电针完毕后构建70%HIRI模型。各组干预结束后行腹主动脉穿刺取血3~4mL,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损伤情况并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模型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以及血清ALT、AST、TNF-α和IL-6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肝俞组、肝俞+阳陵泉组、肝俞+内关组及肝俞+太冲组病理损伤评分和ALT、AST、TNF-α、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单纯电针预处理肝俞穴与联合肝俞、阳陵泉穴电针预处理比较,前者转氨酶和TNF-α、IL-6水平均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电针预刺激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该效应因穴位配伍不同而具有差异,肝俞和阳陵泉穴配伍在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谭思由陈文雁孔高茵刘景诗魏来
关键词:电针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炎性因子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QLB)应用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全麻联合QLB组(Q组,25例)和单纯全麻组(A组,25例)。两组患者采用统一的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管理方案,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首次PCIA按压的时间及PCIA的按压总次数;观察患者入室后静息时(T1)、切皮时(T2)及壁层腹膜切开时(T3)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观察术后6h(T4)、24h(T5)、48h(T6)时的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胃肠通气、恶心和呕吐的情况。结果:Q组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术后首次PCIA的按压时间及术后PCIA的按压总次数均明显低于A组;与T1比较,A组患者在T2、T3的MAP、HR明显增加,而Q组患者无明显变化,且Q组在T2、T3时MAP、HR均低于A组,Q组在T4、T5所测得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A组,在T6时间点测得的VAS评分与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短于A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可明显减少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阿片药物使用总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使得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刘永平谭思由周湘兵孔高茵刘景诗魏来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超声引导镇痛
注射用复合辅酶预处理对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心肌钙蛋白与心肌酶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贝科能)对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肌酶谱和心肌钙蛋白的变化,从而研究贝科能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即全麻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II级,随机双盲分成A、B两组,分别静滴贝科能和生理盐水,然后常规诱导。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分别于入室后(T0),手术开始1 h(T1),术后8 h(T2),术后24 h(T3)采集血液2.5 m l,定量测定心肌钙蛋白T(cTnI),及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A组病人cTnI、CK及CK-MB在术后8 h及术后24 h结果与入室后结果对比均增高(P<0.05)有显著差异。B组病人cTnI、CK及CK-MB在术后1 h,术后8 h及术后4 h与入室后结果对比均增高(P<0.05),有显著差异,其中cTnI在术后8 h及24 h的结果与入室后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A组病人对比,术后1 h、8 h及24 h的cTnI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K及CK-MB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科能能减轻心肌损害,降低心脏病人术后心肌缺血以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在围术期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刘铭凌英姿刘景诗
关键词:注射用复合辅酶非心脏手术心肌钙蛋白
电针“肝俞”“阳陵泉”通过抑制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移位和释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电针"肝俞""阳陵泉"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和对肝脏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肝俞-阳陵泉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供应肝中叶和左叶的动脉、静脉和胆管1 h,解除阻断后再灌注4 h以构建70%HIRI模型。肝俞-阳陵泉组取两侧"肝俞"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取两侧"肝俞"穴区旁开6~8 mm的非经非穴区肌肉结缔组织,此二组均在造模前给予电针刺激30 min。以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损伤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HMGB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HMGB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HMGB1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肝脏损伤评分及血清ALT、AST、TNF-α、IL-6和HMGB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的HMGB1阳性细胞数、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俞-阳陵泉组大鼠肝脏损伤评分及血清ALT、AST、TNF-α、IL-6和HMGB1含量均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的HMGB1阳性细胞数、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非经非穴组大鼠肝脏损伤评分及血清ALT、AST、TNF-α、IL-6和HMGB1含量均高于肝俞-阳陵泉组(P<0.05),肝脏组织中HMGB1阳性细胞数、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肝俞-阳陵泉组(P<0.05)。结论:电针"肝俞""阳陵泉"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从胞核向胞质移位和释放、下调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来发挥的。
谭思由黄俊苏颖颖陈文雁孔高茵刘景诗魏来
关键词:电针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1
右美托咪定对开腹肝切除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干预对肝叶切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以1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5min泵完,随后以0.4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TNF-α和IL-6浓度显升高;T1、T2、T 3时右美托咪定组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助于减轻肝门阻断引起的肝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
张小宁赵媛刘景诗刘永平邹冰玉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切除术细胞因子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