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永 作品数:60 被引量:269 H指数:9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型猪腹腔镜手术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法用于实验小型猪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30例小型猪进行陆眠宁II和氯胺酮合剂肌肉注射,在基础麻醉下完成气管插管,采用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观察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成功率100%。结论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的方法用于小型猪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好,术中麻醉深度容易控制,生命体征平稳,肌肉松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 郑孝振 姜丽华 魏晓永 王丽娟 张双林关键词:七氟烷 小型猪 腹腔镜术 miR-21在脓毒症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与TRPM2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miR-21在脓毒症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瞬时受体电位M2(TRPM2)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组)、脓毒症组(S组)、miR-21抑制剂组(MI组)和miR-21抑制剂+TRPM2阻断剂Gd3+组(MIG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于CLP前12 h,MI组和MIG组分别尾静脉注射miR-21抑制剂和miR-21抑制剂+TRPM2阻断剂组Gd3+。于CLP后24 h时取颈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计算氧合指数;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行肺损伤评分,确定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1和TRPM2的mRNA表达,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MDA和SOD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的浓度。结果与SH组比较,其余3组氧合指数和肺组织SOD活性降低,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MDA含量、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升高,S组肺组织miR-21 mRNA表达上调,TRPM2 mRNA表达下调(P<0.05);与S组比较,MI组氧合指数、肺组织SOD活性和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升高,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MDA含量降低,MI组和MIG组肺组织miR-21 mRNA表达下调,TRPM2 mRNA表达上调(P<0.05);与MI组比较,MIG组氧合指数和肺组织SOD活性降低,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MDA含量和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升高,肺组织TRPM2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miR-21表达上调,TRPM2表达下调参与了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过程。 王涛 魏晓永 赵军博 王丽娟 董正华 刘博 周尚尤 王玉霞 姜丽华关键词:微RNAS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盐酸氯普鲁卡因在分娩镇痛改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盐酸氯普鲁卡因和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在分娩镇痛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硬膜外分娩镇痛拟改剖宫产产妇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硬膜外注入3%盐酸氯普鲁卡因20ml,对照组注入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观察两组患者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注药至手术开始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完全恢复时间和肌肉松弛程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产妇的DBP在注药后15min开始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而观察组产妇的DBP在注药后5min即开始降低,HR明显增快,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DBP和HR在注药后5min和10min变化更明显;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完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注药至手术开始时间为(7.2±1.5)min,对照组为(17.2±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改剖宫产的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缩短手术开始时间,且运动功能恢复快。 吴艳玲 董正华 魏晓永 邵勇 李黎 姜丽华关键词:盐酸氯普鲁卡因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剖宫产术 多模式镇痛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90例患儿,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给予S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ST组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记录3组术后4、8、12、24、48 h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48 h内PCIA的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术后4、8、12、24 h S组和ST组FLACC评分降低(P<0.05)。与S组比较,术后4、8、12、24、48 h T组和S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与ST组比较,术后4、8 h 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术后48 h内T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多于S组和ST组(P<0.05)。术后48 h内S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T组和ST组(P<0.05),T组的补救镇痛率高于S组和ST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右美托咪定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CIA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卫明谦 刘茜 顾士敏 高文龙 刘博 赵军博 耿晓媛 魏晓永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 舒芬太尼 多模式镇痛 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20年2月以来,所有关于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限中文或英文。筛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项研究被纳入,共有4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MD=-0.80,95%CI(-1.22~-0.38),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硬膜外组MD=144.22,95%CI(113.23~175.22),P<0.01;蛛网膜下腔组MD=65.71,95%CI(56.45~74.97),P<0.01],术中寒颤发生率降低[RR=0.20,95%CI(0.10~0.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方面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其持续时间,降低术中寒颤发生率。 党博 徐玲兰 魏晓永 王丽娟 董正华 姜丽华关键词:椎管内 剖宫产 META分析 丙泊酚在婴儿全身麻醉维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婴儿手术全身麻醉维持中静脉泵入丙泊酚和吸入七氟烷对其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行外科手术患儿60 例,年龄1 个月至1 岁,随机分为两组P 组(七氟烷组)和S 组(丙泊酚组),每组30 例.两组均以相同药物诱导,术中均应用瑞芬太尼(0.5 μg·kg^-1·min^-1)静脉泵入镇痛;P 组镇静以七氟烷(2%~2.5%)吸入,S 组患儿镇静以丙泊酚(10 mg·kg^-1·h^-1)静脉泵入;所有药物均于手术结束前10~20 min 停止.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20 min(T3)、拔管即刻(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两组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时间、有无呛咳、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T0 时相比,两组在T1、T2、T3 时HR 均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在各时点MAP 差异不明显(P〉0.05);在T4 时P 组SpO2 较S 组明显降低(P〈0.05);与P 组相比,S 组从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的时间、拔管至出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 组呛咳、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较P 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用于婴儿全身麻醉维持安全可靠,患儿苏醒质量高. 吴艳玲 李黎 魏晓永 董正华 党博 姜丽华关键词:二异丙酚 婴儿 七氟烷 胶体液预扩容联合预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胶体液预扩容联合预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90例,分为为A、B、C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mL·h)进行预扩容,A组产妇麻醉成功后以微量泵输注麻黄碱8 mg,B组产妇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μg注入,C组产妇不给于任何血管活性药物输注。观察入室时(T1),扩容后(T2),麻醉后2、5、10min时(T3、T4、T5),切皮时(T6),术毕时(T7)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等指标变化。结果各组产妇术中总输液量、出血量、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恶性、呕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追加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T3、T4时点和C组T4时点与组内T1时点比较HR明显增快(P<0.05),B组T3、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HR明显减慢(P<0.05),C组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MAP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T3、T4、T5时点与T1时间比较CO减慢(P<0.05);T3、T4、T5时点HR B组明显低于C组(P<0.05),T3、T4、T5时点MAP 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P<0.05),T3、T4、T5时点CO 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采用胶体液预扩容联合小剂量血管活性药预注能降低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 魏晓永 王涛 李黎 董正华 徐一鸣 李战飞关键词:剖宫产 胶体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2-38岁、计划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旁力生理盐水对照组、托烷司琼组及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组三组,每组40例。记录术后6h(T1)、12h(T2)、24h(T3)和48h(T4)的视觉模拟评分(VSS)情况,并对各个时段出现呕吐症状的病例计数。结果T1~T3时托烷司琼组术后恶心呕吐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4时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组术后恶心呕吐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托烷司琼组(P〈0.05);三组均有呕吐发生,但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组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托烷司琼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相比,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组能更大程度地减少PONV。 王金 王涛 魏晓永 姜丽华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 托烷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己在临床广泛开展,CO2人工气腹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膈肌上移,从而使胸腔内的压力也明显增高,最终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临床通常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时间较难掌握,要求术中麻醉达到一定的深... 魏晓永关键词:靶控输注 子宫切除 瑞芬太尼 文献传递 年龄因素对全麻诱导时羟考酮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评价年龄因素对全麻诱导时羟考酮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性别不限,年龄6个月至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2~22 kg/m^(2),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3组:婴儿组(I组,6~12个月)、幼儿组(Y组,>1~3岁)和学龄前儿童组(P组,>3~6岁)。所有患儿缓慢静脉注射羟考酮,2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3 min后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术。记录气管插管前即刻的MAP、HR和气管插管后3 min内MAP、HR的峰值。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每组羟考酮初始剂量为0.3 mg/kg,若气管插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儿羟考酮剂量增加0.02 mg/kg;若气管插管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儿羟考酮剂量降低0.02 mg/kg。气管插管反应阳性标准:气管插管后3 min内MAP和/或HR升高且峰值升高幅度超过气管插管前水平的20%。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出现7个阴性和阳性反应交叉后停止试验。采用Probit法计算羟考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其95%置信区间(95%CI)。结果I组、Y组、P组患儿全麻诱导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95%CI)分别为0.280(0.247~0.301)、0.321(0.304~0.342)、0.354(0.342~0.368)mg/kg,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全麻诱导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逐渐升高(P<0.05)。结论对于6个月至6岁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全麻诱导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力逐渐降低。 卫明谦 魏晓永 董正华 刘茜 孙孟琳 孙大奇 杜远薇关键词: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