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甲状腺
  • 10篇乳头
  • 10篇乳头状
  • 10篇肿瘤
  • 9篇生物学
  • 8篇乳头状癌
  • 7篇腺肿瘤
  • 7篇临床生物学
  • 7篇甲状腺乳头状...
  • 7篇甲状腺肿
  • 6篇腺癌
  • 6篇甲状腺癌
  • 6篇甲状腺肿瘤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2篇动脉
  • 2篇预后
  • 2篇乳头状微小癌
  • 2篇切除

机构

  • 2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李小龙
  • 21篇高明
  • 13篇于洋
  • 11篇李亦工
  • 10篇魏松锋
  • 9篇郑向前
  • 7篇程文元
  • 5篇张艳
  • 3篇高松源
  • 3篇孙保存
  • 3篇张连郁
  • 3篇赵敬柱
  • 3篇李树玲
  • 2篇刘友忠
  • 2篇钱碧云
  • 2篇赵翠
  • 1篇夏婷婷
  • 1篇高健
  • 1篇林琳
  • 1篇冯影

传媒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2005年全...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125例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多重分析
2007年
目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on-Thyrogenous Masses of the Neck,NTMN)进行新分区、大样本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总结。方法:选取相关病例3125例,首先进行NTMN的构成比例总结;其次分析研究新近的国际分区中各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总结NTMN疾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临床特征,对颈部隐源性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多发结节型NTMN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非甲状腺肿物疾病68类。转移性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性疾病的63.3%,原发灶在锁骨以上部位的转移癌占原发灶明确的转移癌的62.3%。在各分区中NTMN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布特征,如Ⅲ区23类疾病中,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癌最多见。UPCMC占转移癌的12.3%。多发结节型NTMN主要由恶性淋巴瘤、各类转移癌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构成。结核性淋巴结炎中无结核中毒症状者占77.1%。结论:NTMN疾病构成复杂,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困难,构成比例部分地支持了"80%规律",在各分区中均具有较为独特的疾病分布情况。而对于性别年龄比例、UPCMC、多发结节型NTMN、恶性淋巴瘤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内容的总结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本地区NTMN疾病发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可以在多个层面为临床工作提供数据结论支持。
高明李勇于洋李亦工程文元张艳李小龙
关键词:颈部肿物
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构成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2009年间住院患者甲状腺癌构成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1954--2009年间不同时间段收治的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1954--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同期收治甲状腺癌的比例分别为68.1%、78.3%、81.3%、82.1%和85.8%,呈上升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例数增多,肿瘤直径≤2cm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呈减少趋势;甲状腺髓样癌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结论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的构成比有显著变化,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升高,甲状腺滤泡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下降,其变化原因可能与检诊水平提高及高碘饮食等因素有关。
魏松锋高明钱碧云李亦工张艳程文元郑向前李小龙于洋崔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病理学构成比
12例涎腺导管癌临床生物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6年10月经我院确诊并行根治手术的涎腺导管癌12例,就本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涎腺导管...
魏松锋高明张艳程文元李亦工郑向前李小龙杨晓勇运新伟
关键词:涎腺导管癌手术预后
文献传递
家族性副神经节瘤中SDHD SDHB基因突变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1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及其4位亲属的外周血标本。留取1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扩增SDHD、SDHB基因各外显子,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标准序列比对。结果:家族性PGL病例检测到SDHD基因杂合性错义突变,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未检测到SDHD基因外显子突变。2例散发性PGL病例携带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发病时间早于不伴该同义突变者,且病理上均为恶性。家族性病例未检测到SDHB基因突变。结论:家族性PGL病例携带SDHD基因突变,而散发性PGL病例中未发现SDHD基因突变,提示SDHD基因突变可能是国人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检测到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A6A,有该突变的患者病理上均为恶性,提示A6A可能影响副神经节瘤的表型。
李亦工郑向前冯影魏松锋于洋李小龙高明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突变颈动脉体瘤
回流压及血气监测在颈动脉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0年
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至今仍是头颈外科治疗的难题,能否安全地将肿瘤与颈动脉一并切除,是头颈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颈动脉切除术中用颈动脉回流压检测及血气分析来指导颈动脉切除10例,现报告如下;
张艳李亦工李芬郑向前李小龙于洋高明
关键词:颈动脉切除术血气监测头颈肿瘤头颈外科血气分析
颈部非甲状腺疾病肿物分析及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
高明李勇于洋牛云张利颖李亦工程文元张艳李小龙
该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和总结,采用了单中心的研究方式,所得结果为首次对本地区的相关专科病例进行的归纳,总结出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发生及分布等临床特点,使宝贵的临床资料成为可以用于提示临床工作的规律性...
关键词:
关键词:颈部数学模型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更加合理的微小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选取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383例,按国际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分型,...
李小龙高明郑向前于洋
关键词: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微小癌
文献传递
HGF、CXCR-4、VEGF-D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检测HGF、CXCR-4、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三种因子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有完整病例记录和追踪观察的乳头状癌病例7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HGF、CXCR-4、VEGF-D等基因产物在PTC的表达情况。结果:70例PTC病人中,三种因子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0%、71.74%和89.13%,三种因子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7.50%和37.5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70例PTC病人中,VEGF-D和CXCR-4表达均为阳性的有39例,二者在PTC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502,P<0.05)。结论:HGF、CXCR-4可能影响PTC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而引起淋巴结转移;VEGF-D通过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PTC淋巴结转移;VEGF-D促进PTC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能需趋化因子CXCR-4协同参与。
魏松锋高明于洋李小龙高松源钱碧云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HGFVEGF-DCXCR-4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变型的临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阐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学变型的临床生物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1974至1994年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记录和随访观察的PTC病例505例,按国际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重新分型,总结并分析各组织学变型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结果所有变型中,弥漫硬化型发生率最高,达20.0%;弥漫滤泡型、柱状细胞型及大滤泡型发生率最低。高细胞型、弥漫滤泡型、柱状细胞型和弥漫硬化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和侵出腺外发生率较高,预后差;乳头状微癌和大滤泡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和侵出率则较低,预后好。按照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高低差异可将所有变型分为高转移变型组(高细胞型、弥漫滤泡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中转移变型组(滤泡型、嗜酸性细胞型、实体状变型、间质高度增生呈结节状筋膜炎样型、透明细胞型、典型PTC)和低转移变型组(大滤泡型、乳头状微癌),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3.0%,55.5%及34.1%(P<0.05)。结论PTC各组织学变型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应细化外科处理原则,以使患者得到更加恰当的治疗。
高明李小龙高松源孙保存张连郁巴图李树玲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生物学特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2011年1—10月所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PTC初治患者4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合并HT。结果PTC合并HT组女性发病比例、多灶病变发生比例高于单纯PTC组(P〈0.05)。两组在年龄、肿瘤直径、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C合并HT组术前血清FT3、FT4水平低于单纯PTC组,而TSH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Anti-TG和Anti-TPO水平高于单纯PTC组(P〈0.05)。对本组134例PTC患者癌灶进行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PTC合并HT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35.3%,单纯PTC组突变率为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C合并HT中女性发病比例、多灶病变的发生比例高于单纯PTC;HT患者血清TSH水平升高可能与PTC的发生有关;PTC合并HT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较单纯PTC组低。
刘友忠于洋赵翠夏婷婷赵静李小龙魏松锋赵敬柱程文元高明
关键词:乳头状桥本病促甲状腺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