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 作品数:50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感染性休克与TNF_α、IL-1_β及IL-6被引量:2
- 2000年
- 刘青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肿瘤坏死因子IL-1ΒIL-6
-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慢性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100mg)氟康唑口服预防肺心病住院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1例肺心病住院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100mg口服,1次/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分别于用药后7d和14d留取痰液行真菌培养,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24.32%,对照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61.76%,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100mg)氟康唑口服预防肺心病住院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 刘青黄峥慧陈丽敏林挺岩
- 关键词:氟康唑化学预防肺心病
- 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 2001年
- 刘青杨长培林挺岩林明希
- 关键词:CT病例报告
- 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IL-13浓度的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在哮喘发病与治疗过程中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对哮喘治疗的影响。方法 27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激素(A)组、激素联用β2受体激动剂(B)组以及单用β2受体激动剂(C)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进行诱导痰标本采集,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结果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A、B两组患者痰中IL-13浓度随着治疗进程、症状以及肺功能改善而显著降低。在治疗开始2周后,IL-6、IL-10浓度升高,TNF-α浓度降低,此后,没有出现显著性浓度变化。结论 IL-13有可能是哮喘发病中的关键因子,拮抗IL-13可能有助于减少激素治疗的剂量,抗IL-13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潜能不容忽视。
- 吴峰林挺岩刘青李志鹰陈丽敏黄峥惠
- 关键词:哮喘白介素-13细胞因子诱导痰激素
- 某综合三甲医院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现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 2021年
-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现情况,分析其诊断情况及结核病患者发现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2018年出院诊断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结核病诊断、痰标本送检及涂阳情况,及同期门急诊送检痰标本涂片镜检情况。结果门急诊共送检痰标本涂片镜检838例,涂阳率3.3%(28例),可疑1例,其中26例转诊至结核病专科医院,转诊率89.7%(26/29);424例结核病患者收入住院,涉及内科、外科等几乎所有科室;收治涂阳患者28例,存在院内感染风险。结论综合医院应及时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及疑似患者并尽快转诊出院;应提高患者痰标本的送检率、及时率;应加强影像学研读,鉴别诊断时优先考虑传染病的可能性,均为结核病防治与降低院内传播风险的关键措施。
- 余凤李晨吴文伟陈小玲刘青
- 关键词:结核病疾病诊断医院感染疾病控制
-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探讨
- 1993年
- 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分二组治疗,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常规治疗+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前后观察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肺功能等,发现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提示体外膈肌起搏对COPD病人呼吸肌的恢复及肺功能改善有很好的效果,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可作为呼吸肌疲劳恢复的参考指标。
- 林挺岩刘青李玉珠陈硕祺周黎明金维佳
- 关键词:体外膈肌起搏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肺心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 1998年
- 慢性肺心病诊断的研究进展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全国平均患病率约0.48%,病死率在15%左右。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约有25%的病人发展为肺心病。本文就最近20年来有关肺心病诊断的某些主要进展,分述如下。1对肺心病、肺动...
- 李玉珠陈丽敏林捷岩林捷岩
-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心电图
- 一家中国大学医院的碳氢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的治疗选择和临床预后
- 背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已经成为严重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在中国关于CRE感染的临床治疗选择以及相关临床预后的研究数据有限。本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展示中国一家教学医院CRE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选择以及临床...
- 李晨刘青李彬
-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初期危险因素的早期快速识别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急诊医师对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的快速识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初期的临床特征,采用成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重症病例发生的高危因素;拟定预测危重病例发生的预测重症甲型H1N1流感评分系统(PCIS)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65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中危重症(22例)和重症(43例)两组年龄、合并1个以上基础疾病、存在慢性心血管疾病、合并肿瘤性疾病、咯痰、肌肉或关节酸痛、呼吸困难、入院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个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1个以上基础疾病[相对比值比(OR)=7.611,95%可信区间(95%CI)1.635~35.429]、肌肉或关节酸痛(OR=7.523,95%CI 1.462~38.716)、呼吸困难(OR=11.090,95%CI 1.373~89.565)、入院时SpO2<0.95(OR=8.088,95%CI 1.019~84.969)是发生危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2(95%CI 0.860~0.985,P=0.000).PCIS分级(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分、极高危≥4分)与实际危重病例吻合度良好,判定系数(R2)为0.940 6,P=0.030 1.结论 急诊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基础疾病的多少、有无肌肉或关节酸痛、呼吸困难、入院时SpO2水平的综合评分(PCIS)早期快速识别易发生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
- 刘青潘晓东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预测评分
- 慢性阻塞性肺病血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与肺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血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 - 1(ET1 )含量与肺功能关系。 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技术测定 COPD急性期 2 6例、缓解期 2 0例和健康对照组2 0例血 IL - 8、TNFα和 ET1 含量 ,并测定肺功能。 结果 COPD急性期 IL - 8含量 (2 48.2 0± 78.3pg/ ml) ,TNFα含量 (36 .78± 5 .2 1pm ol/ L ) ,ET1 含量 (75 .2 1± 7.42 ng/ L )显著高于缓解期 (110 .4± 39.2 ,2 8.2 4± 4.16 ,16 4.2 3± 7.2 4,P<0 .0 1)和对照组 (2 6 .70± 16 .2 0 ,14.70± 6 .95 135 .11± 9.81,P<0 .0 1)。缓解期和对照组 IL - 8、TNFα、ET1 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IL - 8含量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 % )、最大呼气中段流速 (MMEF)呈负相关 (r=- 0 .6 2和 r=- 0 .5 6 ,P<0 .0 1)。 TNFα含量和 FEV1 %、MMEF呈负相关 (r=- 0 .71和 r=- 0 .6 3,P<0 .0 1)。 ET1 水平和 FEV\- 1% ,MMEF呈负相关 (r=- 0 .81,r=- 0 .82 ,P<0 .0 1)。 结论 IL- 8、TNFα、ET1 和 COPD发病有关 ,并影响肺功能。
- 林挺岩李玉珠李志鹰刘青周黎明陈丽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内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