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铧
-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yper-CV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3例死亡。3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6例感染,22例黏膜炎,21例肝功能损害,8例心脏毒性,患者造血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访36个月,30例死亡,20例于CR状态下维持生存,5例复发患者正予治疗。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方案可行,但对患者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需加强支持治疗。
- 秦晓铧陈立陈国枢谢晓玲黎国伟许先吟
- 关键词:HYPER-CVADALL疗效
- 血小板相关抗体、巨核细胞数量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不同,探讨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132例ITP患者及48例非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者35例,增多者78例,77例ITP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8例。结论由于血小板抗体生成使ITP患者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检查,血小板抗体与巨核细胞数量相关。
- 陈立秦晓铧谢晓玲陈国枢
- 关键词:血小板相关抗体巨核细胞数量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念珠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 2019年
-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并发念珠菌性败血症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并发念珠菌性败血症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50例AL患者中, 27例确诊合并念珠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6.0%,均处于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持续缺乏状态。27例患者确诊后均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 13例死亡, 14例治愈。随访3~25个月, 14例存活患者中11例如期进行后续化疗,无复发,无慢性播散病例。结论念珠菌性败血症是AL化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三唑类药物治疗念珠菌性败血症效果较好,念珠菌性败血症不影响AL的后续治疗。
- 陈国枢陈立曹海燕秦晓铧谢晓玲洪雅萍廖彩翔胡俊黎国伟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学疗法
- 硼替佐米联合不同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联合不同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BD方案,即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观察组患者行BADT方案,即给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阿霉素和沙利度胺。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RR)75.68%高于对照组的5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DT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更为理想,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秦晓铧
-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阿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疗效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数量与激素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观察120例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激素的疗效。结果 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不少或增多者占大多数,巨核细胞少者激素治疗效果较差(总有效率20.0%),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者效果最好(总有效率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获得性自身免疫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及血小板被直接破坏导致ITP的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部分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巨核细胞生成障碍,考虑运用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等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药物。
- 陈立秦晓铧谢晓玲陈国枢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
- 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
- 2019年
- 目的:观察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联合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抗菌治疗的临床数据,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55.6%。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中位替加环素治疗时间为7(4~19)d。共培养出细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41株(87.8%),革兰阳性(G+)菌12株(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症时间、替加环素治疗天数与疗效具有相关性。45例患者中,共16例(35.6%)患者出现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9例(20.0%)、呕吐5例(11.1%)、转氨酶升高4例(8.9%)、腹泻3例(6.7%)。结论:替加环素为基础的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 陈国枢陈立秦晓铧谢晓玲洪雅萍廖彩翔黎国伟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替加环素粒细胞缺乏症发热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乙肝合并NHL的效果
- 2019年
- 目的探究合并乙肝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NHL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1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设为观察组,26例未合并乙肝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HOP化疗,观察组给予化疗方案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效果、肝功能损伤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总缓解率(ORR)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均未出现3级和4级肝功能损伤。结论 NHL患者合并乙肝感染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秦晓铧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乙肝病毒感染毒副反应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分析亚砷酸(ATO)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维甲酸联合化疗(维甲酸30~50mg/d,分3次口服;白细胞高至10×109以上者联合化疗)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亚砷酸治疗,ATO按10mg/d,加入5%葡萄糖500mL稀释,持续输注18h,4周为1个疗程,直至达到完全缓解;并对其进行随访。对两组病例的完全缓解率(CR)、有效率及达到完全缓解平均所需时间,两组病例的外周白细胞、出凝血指标、不良反应等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对照组中为缓解病例以及治疗过程中复发病例采用联合ATO疗法予以治疗,并观察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初治病例),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缓解平均时间分别为(25.3±1.05)d、(29±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治病例中,4例完全缓解(66.7%),1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83.3%;外周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1.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在治疗1周后出凝血指标恢复正常。结论亚砷酸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完全缓解率,缩短了完全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且降低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治疗由维甲酸和联合化疗治疗以后复发者,同样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陈立谢晓玲秦晓铧陈国枢
- 关键词: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疗效
- 大剂量地塞米松与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松治疗成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对重症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成人患者应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方案以及应用大剂量的甲基氢化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临床资料,以随机原则分为A组(50例)与B组(50例),对A组中的50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治疗,对B组应用甲基氢化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有效率(76.0%)与B组有效率(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其血小板上升为50×109/L,与达峰时间,以及血小板的计数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出现患者死亡病例。结论:对重症ITP成人患者应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方案以及应用大剂量的甲基氢化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虽然两种方案的疗效相近,但地塞米松方便口服,相对廉价,并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取代大剂量的甲基氢化泼尼松作为对重症ITP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线用药。
- 秦晓铧陈立谢晓玲陈国枢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基氢化泼尼松
- 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从细胞免疫的角度探讨其与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取健康人(20例,对照组)和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14例,试验组)外周血,荧光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CD56+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CD3+T无明显改变,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CD56+NK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其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秦晓铧刘金花
-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