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术后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 2002年
- 张红吴朝光朱艺
- 关键词:心脏术后心脏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 冠状动脉搭术治疗冠心病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6例 ,所有病人均有 或 级心绞痛 ,3例在体外循环下搭桥 ,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应用左乳内动脉 3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 ,全部病人心绞痛消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冠状动脉搭术是治疗冠心病安全。
- 朱艺吴朝光张红李儒正邢杰洪萍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体外循环手术方法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 2000年
- 目的探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手术适应症和估计手术预后。方法对86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Ⅰ、 Ⅱ级62例.手术死亡率为0;临床Ⅲ级10例.手术死亡率为20%(2例):临床Ⅳ级4例.手术死亡率为100%(4例)。
- 朱艺吴朝光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预后
-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监护
- 1996年
-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监护张红,吴朝光,朱艺(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海口570311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0年6月至1994年6月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31a(平均16.3a)...
- 张红吴朝光朱艺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并发症肺动脉高压监护
- 成人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报告成人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 2 6例成人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室缺直接缝合 3例 ,单纯补片修补 19例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 4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 2例 ,双瓣置换 1例 ,二尖瓣成成形 1例 ,三尖瓣成形 4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呼吸道感染和片周漏各 1例 ,心动过速 4例。术后随访 2 4例 (92 .3 % ) ,随访时间 1月~ 92月 ,晚期死亡 1例 ,死因为片周漏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成人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虽较为复杂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 李儒正吴朝光朱艺邢杰张红
- 关键词:成人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
- 左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25例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总结左房粘液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1994年~2002年25例左房粘液瘤的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结果 一例死亡,随访6个月~8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左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安全,效果好,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
- 邢杰吴朝光何书武朱艺
- 关键词:左房粘液瘤外科治疗肿瘤摘除术手术
- 小儿外伤后室间隔破裂一例
- 2001年
- 向伟黄美娇杨炳昂朱艺郭德兴
- 关键词:儿童
- 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与癌组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计数的关系──附56例检测报告
- 2003年
-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和癌组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rgyrophilianucleolarorganiserregions,AgNORs)计数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6例大肠癌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作比较;用胶质银染技术检测56例病人癌组织中AgNORs计数,分析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癌组织中的AgNORs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大肠癌组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犤(123±32)ng/L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87±29)ng/L犦,P<0.05;术前Duke分期为C期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犤(135±38)ng/L犦明显高于A期患者犤(102±37)ng/L犦,P<0.05;术后生存期不足5年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犤(134±31)ng/L犦明显高于生存期达5年的患者犤(104±32)ng/L犦,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与癌组织的AgNORs计数呈正相关(r=0.52,P<0.05),术后生存期不足5年的患者AgNORs计数犤(9.8±2.1)颗粒/细胞犦明显高于生存期达5年的患者犤(7.2±1.1)颗粒/细胞犦。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癌组织的AgNORs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可作为预测大肠癌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 李根武周宇王菊岩朱艺
- 关键词:大肠癌血清胃泌素癌组织核仁组成区
- 外科手术与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比较应用外科手术与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一2006年4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200例,所有病例根据临床判断已经自然愈合的可能,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外科手术组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闭合术;介入封堵术治疗组采用常规右心导管从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进行介入封堵术。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分流,心脏功能的改变和心律失常。检测左、右心室Tei指数、A峰等指标。结果外科手术组和介入封堵术治疗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9.2%(P〉0.05),两组动脉导管未闭完全封堵率分别为100.O%和99.0%(P〉0.05)。但是介入封堵术治疗组并发症9例(18.3%),外科手术组并发症仅2例(1.7%),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封堵术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高于外科手术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和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术、平均脉均显著不同于外科手术治疗组,两组治疗后三组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治疗后心室Tei指数和Vp、R—R均显著优于介入治疗组,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动导管未闭具有安全、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的特点。
- 李步云吴朝光李儒正朱艺刑杰董明谭威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心室功能介入治疗
- 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疗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3月我院52例接受心包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心包慢性炎症改变34例,结核增殖性肉芽组织形成或干酪样变18例。胸部X线诊断为肺结核15例;23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诊断为肺内结核8例,双侧胸腔积液15例,心包积液3例,心包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23例(其中心包钙化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42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心包增厚、粘连、心搏减弱,6例有心包积液;心电图提示房颤11例,T波或ST段改变22例,窦性心动过速37例,QRS波低电压42例。常规颈内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全部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胸部正中切口行心包剥离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1.9%。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4例及肺部感染3例。出院时心功能Ⅰ~Ⅱ级45例,Ⅲ级6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和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缩窄性心包炎治疗成功的关键。
- 李儒正吴朝光朱艺张红洪萍
- 关键词:心包炎缩窄性心包剥离术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