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25例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总结左房粘液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1994年~2002年25例左房粘液瘤的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结果 一例死亡,随访6个月~8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左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安全,效果好,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
- 邢杰吴朝光何书武朱艺
- 关键词:左房粘液瘤外科治疗肿瘤摘除术手术
- 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在高危病人中应用
- 2005年
- 目的总结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在高危病人中应用的经验。方法采集我院2001年12月—2004年12月38例高危病人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资料,就术前诊断、风险评估、外科技术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无早期死亡。呼吸功能不全1例,急性左心衰1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2例,胸骨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梗和脑梗,无肾衰。结论高危病人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对一些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病人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方法。
- 何书武吴朝光李儒正邢杰张红洪萍
- 关键词:高危病人
- 冠状动脉搭术治疗冠心病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6例 ,所有病人均有 或 级心绞痛 ,3例在体外循环下搭桥 ,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应用左乳内动脉 3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 ,全部病人心绞痛消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冠状动脉搭术是治疗冠心病安全。
- 朱艺吴朝光张红李儒正邢杰洪萍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体外循环手术方法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 2002年
-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采集 2 6例感染性内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与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死亡率 7.7% ,术后并发心梗 2例 ,无再发感染。结论 早期诊断、采用合理有效抗菌治疗、及时手术。
- 何书武吴朝光邢杰张红洪萍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心胸外科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在阻断主动脉后立即实施下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放置止血带但不进行充气。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及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5 min内剪取右心耳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和验证miR-1,miR-21,miR-24和miR-195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远隔缺血时处理组中miR-1和miR-195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miR-24和miR-21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翻译水平,远隔缺血时处理组的Bcl-2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而BAX,PDCD4的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心肌缺血前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心肌凋亡细胞数目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3)%vs(4.1±0.2)%,P>0.05〕。心肌再灌注后两组心肌凋亡细胞均较缺血前显著增加,且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心肌凋亡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以调控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MicroRNAs的表达,使miRNA-1和miRNAs-195表达下调,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减少。
- 邢杰谢霆吴朝光
- 关键词:微小RNA心肌细胞凋亡心脏瓣膜置换术
- 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在高危病人中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总结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在高危病人中应用的经验. 方法采集2001年12月~2004年12月38例高危病人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资料,就术前诊断、风险评估、外科技术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无早期死亡.呼吸功能不全1例,急性左心衰1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2例,胸骨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梗和脑梗,无肾衰.结论高危病人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对一些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病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何书武吴朝光李儒正邢杰张红洪萍
- 关键词:高危病人
-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在退行性瓣膜钙化灶周围的表达
- 2014年
- 脂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是细胞内胆固醇代谢重要的限速酶。我们推测ACAT1可能参与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生发展。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退行性主动脉瓣膜行手术切除的主动脉瓣标本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6)岁],因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手术切除正常主动脉瓣标本7例[男4例,女3例,年龄(41±8)岁]。所有组织标本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采集,研究方案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谢霆李儒正邢杰董明韩小虎陈新忠
- 关键词:主动脉瓣膜胆固醇酰基转移酶退行性酰基辅酶A钙化灶主动脉瓣疾病
- 心外膜脂肪细胞核因子-κB信号途径抑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心外膜脂肪细胞核因子(NF)-κB信号途径抑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分为空白组,转染试剂组,siRNA干扰组,高脂组,高脂+SRT1720组,高脂+SRT1720+siRNA干扰组。采用油红O染色判断模型的建立,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进行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建立模型成功;与高脂组比较,高脂+SRT1720组SIRT1蛋白表达量升高显著,NF-κB及其下游靶分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表达量下降显著(P<0.05)。与高脂+SRT1720组比较,高脂+SRT1720+siRNA干扰组SIRT 1蛋白表达量下降显著,NF-κB及其下游靶分子TNF-α蛋白表达量升高显著(均P<0.05)。结论泡沫细胞中SIRT1是NF-κB信号通路的上游,通过抑制心外膜脂肪组织NF-κB炎症信号途径,参与调节泡沫细胞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移出,可为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 邢杰
- 关键词:抗动脉粥样硬化
- 静脉吸毒导致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吸毒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早期临床特点表现为持续性发热、肺部感染,甚至肝肾功能不全,出现黄疸及四肢浮肿等表现,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病情发展,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脑梗死、肺栓塞等情况,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共外科手术治疗静脉吸毒导致的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 谭威吴朝光李儒正邢杰
- 关键词:静脉吸毒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环持续性发热赘生物生物瓣
- 成人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报告成人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 2 6例成人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室缺直接缝合 3例 ,单纯补片修补 19例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 4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 2例 ,双瓣置换 1例 ,二尖瓣成成形 1例 ,三尖瓣成形 4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呼吸道感染和片周漏各 1例 ,心动过速 4例。术后随访 2 4例 (92 .3 % ) ,随访时间 1月~ 92月 ,晚期死亡 1例 ,死因为片周漏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成人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虽较为复杂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 李儒正吴朝光朱艺邢杰张红
- 关键词:成人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