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紫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AXSYM免疫发光分析仪常见故障排除及应用体会
- 2007年
- 刘紫强
- 关键词:AXSYM自动免疫分析仪发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
- 胶体金早早孕检测试纸对血清中β-HCG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胶体金早早孕检测试纸对血清中β-HCG含量的影响,寻求最佳初筛方法。方法收集β-HCG不同含量标本36例,分别在同一检测管中检测用胶体金早早孕检测试纸初筛前后血清中β-HCG含量,配对进行t检验。结果三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组P<0.01,组P<0.05,组P<0.05),且初筛后的β-HCG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胶体金早早孕检测试纸会使血清中β-HCG含量降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出部分血清置于另外一管中进行初筛,再对原血清进行测量。
- 刘紫强
- 关键词:微粒子酶免分析法胶体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56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CA125和CA19-9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6例女性SLE患者血清中AFP、CEA、CA125和CA19-9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清AFP、CA125和CA19-9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CA125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SLE患者某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可能与器官受累有关。
- 刘紫强崔惠景刘巍
- 关键词:红斑狼疮甲胎蛋白CA-125抗原免疫酶技术
- PBL-LBL双轨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综合运用实验室检查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所用[1]。目前由于医学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实验诊断学学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对医生的知识结构、智能水平提出了更深、更宽、更广泛的要求。所以,在医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实验诊断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王立秋刘巍刘紫强
-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临床医学生教学讨论
-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食管鳞癌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7、30、90、180天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 (1)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338.96±104.14) ng/L比(242.30±39.79) ng/L]和阳性率(37.8%比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无关(P>0.05),而与患者吸烟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3)在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0天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1)血清p53抗体可以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和判断其预后的潜在标志物.(2)监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血清p53抗体水平对早期发现其复发或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杨海平吴骏刘俊峰刘紫强李卫强郝懿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P53抗体
- 某院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减少其发生。方法对2015-2020年该院临床输血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院6年间共输血38622例次,共有131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4%。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为过敏反应(ATR)(57.20%)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42.75%)。其中2020年10例(0.14%),为6年中最低;女性及有输血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妇产科较内外科系统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2.70%vs.0.30%和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成分中血小板(PLT)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组的FNHTR高于FFP、PLT组(62.82%vs.15.15%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FP和PLT组的ATR高于RBC组(61.82%和80.00%vs.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以FNHTR、ATR为主,女性和有输血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不良反应较多。抗体鉴定和白细胞过滤技术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朱霖刘紫强
- 关键词: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