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宇
- 作品数:29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小型猪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 2012年
- 目的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方法建立小型猪低温CPB术后脑损伤模型。方法选用雄性小型猪11只。经正中开胸,20F主动脉管及28F右房单房管插管建立CPB。转流降温,流量1.2~1.4L.m-2.min-1,降温至26℃并转流1h,复温至37℃、并行30min后停机拔管。分离右颈内动脉,向其远端缓慢推注微栓子(直径100~300μm)1mL。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和72h行传统颅脑MRI平扫(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动物运动功能。术后72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9只动物建模成功,2只动物失败,建模成功率81.8%。9只建模成功动物术后72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术前、术后24和48h常规颅脑MRI检查未发现阳性病灶;术后24h,5只小型猪DWI成像出现新发阳性病灶,术后48h9只小型猪DWI成像发现阳性病灶;术后72h传统颅脑MRI提示新发梗死病灶,病理结果提示存在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脑细胞水肿、小片状坏死。另2只实验动物术前、术后运动功能、传统颅脑MRI及DWI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运用小型猪进行中低温CPB并于术后颈内动脉注射微栓子建立中低温CPB术后脑损伤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对该范围低温CPB术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深入研究。DWI成像较传统MRI成像对CPB术后脑损伤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 李敏翁国星窦志陈海宇曹西迎
- 关键词:体外循环脑损伤心脏外科手术
- 2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手术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1至2011-06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IE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结果:术前血培养210例,其中阳性83例(阳性率39.5%);切除的组织培养197例,阳性108例(阳性率54.8%)。超声心电图发现有赘生物168例(72.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低心排综合征1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9例,肝功能损伤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术后广泛渗血延迟关胸1例。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3.0%。经积极治疗,225例痊愈出院。结论:IE是循环系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适时而完善的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后继续抗感染维持治疗和心功能维护治疗是疗效的保证。
- 鲍家银陈海宇翁国星陈智群王欢肖荣冬窦志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外科手术
- 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手术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PDA合并IE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予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及时予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充分地抗感染和心功能维护治疗。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低心排综合征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伤1例,短暂脑损伤1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PDA合并IE这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适时而彻底的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后继续充分地抗感染治疗和心功能维护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 鲍家银陈海宇翁国星陈智群王欢肖荣冬窦志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外科手术
- 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13例主动脉弓病变累及部分支血管的患者,主动脉弓部瘤5例,其中主动脉弓部溃疡伴壁间血肿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1例。均采用开窗技术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8例采用了体外开窗技术,5例采用了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9例、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3例、同时重建弓部三分支血管1例。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无内漏,重建血管通畅,无狭窄、漏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和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期10~22个月,随访期无重要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结论开窗技术为我们解决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合适的患者可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王韧翁国星陈智群谢琦陈远翔窦志陈海宇蔡文龙
-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 高压氧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脑部并发症11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心脏病手术常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有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其主要表现为麻醉苏醒后出现意识、智力、肢体功能、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1].主要原因为体外循环术中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一旦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早期开始高压氧治疗,早期的疗效显著[2].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共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婴幼儿11例,现报告如下.
- 郑富臻翁国星鲍家银陈碧兰黄杰陈海宇窦志谢琦薛艳李雁
- 关键词:高压氧体外循环术后婴幼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波生坦片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波生坦片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静脉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波生坦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LVEDD、LVEF、LVFS)及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00%,高于对照组的78. 00%(P <0. 05);治疗后,2组心功能各项指标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波生坦片治疗,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的改变,同时降低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重要选择。
- 陈海宇
-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手术效果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RHD合并房颤患者资料,均行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及术后随访,结合手术及随访情况分析疗效。结果:转窦率术后即刻为98.75%,出院时为96.25%,术后1个月为96.25%,12个月为95.00%,24个月为93.13%,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出院时为(51.34±5.13)mm,治疗后12个月为(52.60±6.27)mm,治疗后24个月为(52.9±37.48)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出院时为(58.13±6.40)%,治疗后12个月为(63.75±6.98)%,治疗后24个月为(65.35±5.9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184.53±12.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5.84±10.66)min,射频消融时间(26.35±4.69)min。ICU住院天数(2.12±0.36)d,总住院时间(15.35±2.35)d。并发症发生率1.22%。结论:给予RHD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安全性高,推荐应用。
- 黄杰郑富臻鲍家银陈海宇
- 关键词:心内直视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手术疗效左心功能
- 心脏再次手术置换主动脉瓣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再次心脏手术置换主动脉瓣的原因、疗效及术后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再次心脏手术置换主动脉瓣的患者86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再次心脏手术置换主动脉瓣的原因主要包括主动脉瓣风湿性病变加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人工瓣膜障碍。存活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肌酐≥100 mol/L。结论 再次心脏手术置换主动脉瓣受多因素的广泛影响,心脏手术前肌酐水平升高会增加手术风险,再次心脏手术置换主动脉瓣疗效肯定。
- 鲍家银翁国星陈海宇郑富臻
- 关键词:再次心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心脏瓣膜病肌酐
- 2017年AHA/ACC指南: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管理摘译和解读被引量:1
- 2017年
- 心脏瓣膜病在我国仍比较常见,而其治疗有多种方案,因此其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心脏瓣膜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治疗规范,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在今年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管理指南对心脏瓣膜病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论述,分别从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反流、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方面进行描述,本文对部分章节进行摘译和解读。
- 陈海宇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
-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86例报告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6年5月186例先天性继发孔ASD行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全麻,右侧第7肋间腋中线1.0 cm小孔置入胸腔镜,右侧锁骨中线微切口2.0 cm,第4肋间进胸,作为操作孔。术中经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78例成功封堵,7例中转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修补术(2例上腔型、3例下腔型、2例中央型由于房间隔缺损过大,封堵器影响二尖瓣结构),1例次日心脏彩超发现封堵器脱落立即送手术室行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无死亡,术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经治疗均转为窦性心律;胸腔积液5例,经引流等治疗痊愈。术后3~7 d出院。178例随访0.5~8年,(3.2±1.9)年,彩超示封堵器无残余漏、移位,心功能Ⅰ级70例,Ⅱ级83例,Ⅲ级25例。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采用微切口入路,符合美容要求,无须体外循环,费用低,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若封堵不成功,可同期直接改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
- 鲍家银翁国星郑富臻陈海宇谢琦陈智群王欢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胸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