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婷婷

作品数:32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小说
  • 4篇斜阳
  • 4篇《斜阳》
  • 4篇成长主题
  • 3篇太宰治
  • 3篇文学
  • 3篇教学
  • 3篇成长小说
  • 2篇日语
  • 2篇题解
  • 2篇主题
  • 2篇主题解读
  • 2篇自我身份
  • 2篇写作
  • 2篇教育
  • 2篇巨人
  • 2篇集体记忆
  • 2篇记忆
  • 2篇《破戒》
  • 1篇大学生

机构

  • 19篇安徽师范大学
  • 7篇上海外国语大...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6篇陈婷婷
  • 3篇徐旻
  • 2篇金蕾
  • 1篇张舒
  • 1篇潘世圣
  • 1篇孙妮
  • 1篇王振钰
  • 1篇王桂英

传媒

  • 3篇乐山师范学院...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巢湖学院学报
  • 2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外国文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东北亚外语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屠杀与记忆的政治——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隐喻解读被引量:8
2018年
石黑一雄的长篇新作《被掩埋的巨人》从书名到故事背景和语言表达都颇具奇幻色彩,但这部采用"陌生化"叙事策略的作品本质上是一部"仿古喻今"的小说,散发出鲜明的时代质感。石黑一雄以阈限奇幻为媒介,借助象征和隐喻等艺术手法,谱写出了一则"迷雾"意象中的现代寓言。小说中具有多重指涉的隐喻引导读者参与文本想象和历史重构,再现了后现代语境中大屠杀记忆的历史性和创伤性都被话语权力所含纳乃至颠覆的危机。作家以其创作自觉和独特的叙事艺术,通过探讨国家和社会中的种族冲突、集体记忆、历史创伤等议题来揭示记忆的政治性,凸显出对时代现状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陈婷婷孙妮
关键词:隐喻集体记忆大屠杀
日本文学中成长主题的演变——以《破戒》《斜阳》《挪威的森林》为个案被引量:2
2012年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有别于西方成长小说之处在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
陈婷婷徐旻
关键词:日本文学成长主题《破戒》《斜阳》《挪威的森林》
《心》中的“他者伦理”与“明治精神”的伦理内核被引量:1
2016年
《心》因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在评论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文本中有关自我应当如何处理与他者之间关系的"他者伦理"问题。小说主人公先是由于自我对于他者性的褫夺欲而陷入伦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主人公做出的伦理选择带来了理性意志的回归,但其"自我"上升为"无我"之后,更进一步形成了与他者之间的阻隔和伦理悖论。主人公最终为"明治精神"殉死,这一行为实则包含深刻的时代伦理。夏目漱石通过对个人伦理悲剧的描绘,揭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的伦理模型,隐含着漱石对于民族道德危机的深刻认知,也折射出他对"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该如何达到理想之境的省思。
陈婷婷
关键词:《心》夏目漱石文学伦理学批评明治精神
论李商隐诗歌学杜的阶段性及其原因
2012年
晚唐李商隐善学杜甫的诗歌,且这种学习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义山早期学杜直书社会政治问题的忧国伤时精神以及后期学杜五七律创作。造成这种阶段性的原因,从文学外部的政治因素来看,就是李商隐政治心理的变化所带来的他的学杜忧国伤时精神在强烈程度与表现方式上的变化;从内部的艺术因素来看,一是义山"沉博绝丽"与老杜"沉郁顿挫"之间相通的艺术精神,这是他愿学、善学杜诗的基础;二是两人中后期都致力于近体诗创作的共同倾向,这则是义山中后期侧重在五七律上学杜的原因。
陈婷婷
关键词:政治心理艺术精神
《破戒》:一部典型的日本成长小说被引量:1
2010年
岛崎藤村的代表作《破戒》,以社会歧视问题为背景,反映了特定时代中一名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理成长历程,是一部典型的日本近代成长小说。该小说的成长主题可通过觉醒与困惑的矛盾、成长的引路人、主人公心理变化以及最后的顿悟等方面来揭示。
陈婷婷
关键词:《破戒》成长小说
平台经济视角下中国B2C电商平台定价策略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随着网络购物环境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互联网作为其商品销售平台,其中网络零售B2C(Business to Customer,商家-消费者)电...
陈婷婷
关键词:平台经济电子商务
太宰治「斜陽」「人間失格」における教養テーマ
太宰治(1909-1948)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该派以反对旧秩序,旧道德为宗旨,认为战后社会并没有获得解放后的自由,而是进入了颓废荒诞的时代。太宰治因其充满波折的人生和自虐、反俗的文风而广为人知...
陈婷婷
关键词:太宰治《斜阳》成长主题
文献传递
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被引量:46
2017年
本访谈原载于日本《日经新闻》,编委石黑千贺子就2015年长篇新作《被掩埋的巨人》对作者石黑一雄进行了采访,访谈的重要特点在于提及了日本对于二战的历史认识问题。日本政府至今依然拒绝承认侵略历史,妄图篡改历史教科书,这同《被掩埋的巨人》里营造的"集体失忆"氛围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由此可知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石黑一雄通过小说所要表明的寓意和立场:战争需要清算,否则依托"遗忘"手段而构建的虚假和平迟早会被打破。在新作中,石黑依然从擅长的"记忆"视角来探讨种族冲突等当下热点问题的形成原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但我们多少也能感受到,作家在处理超出日常生活的宏大命题时所面临的创作困境。
陈婷婷
关键词:历史认识集体记忆
郭沫若(节选)
2016年
《中国文学月报》第一号封二刊载着这样一则很小的报道:第三次例会昭和十年一月二十六日学士会馆出席者一百零四名关于"易经"郭沫若氏那一天,我在学士会馆里第一次见到了郭先生。我不是去听他演讲的,而是去拜托他写稿子的。
小野忍陈婷婷潘世圣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学生服鲁智深
日本近现代成长小说的精神流变及其文化表征
2015年
除了与传统的显著差异,日本近现代成长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自身也经历了显著而深刻的精神流变:主人公形象完成了"边缘人-外倾性-向内倾型-软弱性"的演变,小说的主要矛盾也更多地由外在社会冲突转为聚焦自我内心。由此,日本近现代成长小说呈现出西方乃至东方其他国家相异的文化表征。
陈婷婷王桂英
关键词:思想主题文化表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