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忠

作品数:19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6篇术后
  • 4篇苏醒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剖宫产
  • 3篇全麻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术后康复
  • 2篇疼痛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剖宫产术后
  • 2篇外科
  • 2篇康复
  • 2篇护理
  • 2篇护理效果
  • 2篇喉罩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机构

  • 18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8篇赵永忠
  • 10篇宋文学
  • 8篇马树勇
  • 4篇龚小红
  • 4篇王进文
  • 3篇吴佳璇
  • 2篇李万福
  • 2篇张丽
  • 2篇侯兴华
  • 2篇王敏
  • 2篇岳琳莹
  • 2篇许婧
  • 2篇何斌
  • 2篇杨晓金
  • 1篇王勇
  • 1篇陈旭
  • 1篇赵丽萍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黔南民族医专...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每周文摘·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痛人流术后康复的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行无痛人流术和传统人流术孕妇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取门诊手术麻醉功能恢复指数(FRI)对两组孕妇进行比较,探讨FRI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门诊人流手术60例,根据孕妇是否选择静脉麻醉分为传统人流组(A组)和无痛人流组(B组)。记录两组孕妇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在手术开始前及术后1、3、5、7天对孕妇进行随访,由孕妇对FRI中的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得到总分。根据分值的高低评价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FRI对两组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无痛人流组因使用静脉麻醉,提高了术中孕妇的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相对于传统人流组,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更理想。结论使用FRI可评价门诊行传统人流术和无痛人流术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指导孕妇出院后的行为,提高孕妇术后的安全性。
吴佳璇赵永忠宋文学李万福马树勇许婧龚小红
关键词:静脉麻醉门诊手术人工流产
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个月内择期行剖宫产术孕妇6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23~3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ex组,每组31例。胎儿娩出后,对照组产妇于10 min内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Dex组于10 min内静脉泵注Dex 0.5μg/k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于术后即刻(T0)、1 h(T1)、2 h(T2)及24 h(T3)采用数字化量表分别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程度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实验。研究方案获酒泉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酒市医发[2016]182号),并由产妇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对照组(T0:5.4±1.3;T1:4.8±1.4;T2:2.8±0.8;T3:2.6±0.5)比较,Dex组(T0:3.4±0.8;T1:3.0±0.7;T2:1.8±0.5;T3:1.7±0.4)产妇术后恶心评分在T0~T3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T1:4.2±1.2;T2:4.3±0.9)比较,Dex组(T1:2.8±0.8;T2:3.4±1.0)产妇术后疼痛评分在T1和T2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Dex组产妇MAP于药物注射后5、10、15、20 min显著升高(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Dex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减轻术后疼痛。
许婧赵永忠
关键词:恶心呕吐疼痛剖宫产
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保温护理联合专业化麻醉护理效果及对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
2023年
比较分析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保温护理联合专业化麻醉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07月~2022年10月期间入院行胸腔镜肺手术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参照组39例、实验组40例。比较参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保温护理 专业化麻醉护理)术中、术后体温、循环系统功能指标,手术指标,术后麻醉苏醒指标,术后躁动、苏醒延迟发生率组间差异。结果:(1)实验组麻醉1h、2h及手术结束即刻体温均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术后15min时SBP、DBP、HR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躁动发生率(2.50%)、苏醒延迟发生率(0.00%)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手术治疗中予以患者保温 专业化麻醉联合护理配合,可积极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及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合理控制患者术中麻醉用量,提升术后麻醉恢复安全性。
侯兴华宋文学赵永忠曹天彪赵汝莲赵丽萍
关键词:保温护理
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2021年
探讨剖宫产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在术后给予镇痛上,以不同剂量地佐辛的给药方案对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研究的60例予以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通过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分成甲组20例、乙组20例以及丙组20例,对产妇的剖宫产操作,麻醉的处理上,均是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各组手术结束前分别给予甲、乙、丙三组应用0.2mg、0.3mg、0.5mg地佐辛注射液,术后连接自控镇痛泵镇痛,对比各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丙两组镇痛时间比甲组长,麻醉起效时间与术后排气时间比甲组短(P<0.05),但乙丙在指标上却无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4h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h、12h、24h乙丙两组VAS评分均低于甲组(P<0.05),而乙丙两组的指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甲乙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丙组(P<0.05),甲乙两组则是不存在显著组间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给予0.3mg地佐辛的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马树勇宋文学赵永忠龚小红王进文
关键词:地佐辛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镇痛
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开颅手术中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循环指标的影响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情况。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神经外科需要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D)组(n=30)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n=30)。麻醉诱导插管后L组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行患侧相关头皮神经阻滞,D组不实行神经阻滞但常规按时给予舒芬太尼和肌松药,两组手术中均采用丙泊酚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记录术中镇痛、镇静药用药量、循环相关指标、拔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结果 D组与L组比较,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1.67±0.24)、(0.20±0.11)μg/kg],丙泊酚用量[(5.27±2.15)、(3.62±1.36)mg·kg-1·h-1],拔管后VAS评分[(7.21±1.40)、(3.15±1.20)分],手术相关麻醉费用[(1 683±64)、(1 327±71)元],前者均高于后者(P均<0.05);手术开始至苏醒拔管,D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较L组明显(P均<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复合全身麻醉能增加麻醉的可控性,术毕苏醒拔管平稳,可降低苏醒期的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的麻醉费用,是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一种新的辅助技术。
马树勇赵永忠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开颅手术
严重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外科对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行常规手术和损伤控制外科的严重创伤患者,检测其早期血乳酸浓度,了解两种手术方式对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创伤患者40例,依据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对照组)和损伤控制外科组(控制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人院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11)、人院时和人院后6h的血乳酸浓度,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结果控制组人院后6h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5±1.1)mmol/LP(4.2±1.4)mmol/L,P〈O.05],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6±6.3)%比(11.4±5.3)%,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外科有利于早期乳酸的清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宋文学吴佳璇赵永忠李万福马树勇许婧王勇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乳酸清除率
麻醉及药物对母婴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探讨产科麻醉方式和药物应用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利用中国知网和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以“麻醉”“产妇”“剖宫产”和“新生儿”为关键词,检索2017-08-01-2022-09-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麻醉方式的选择;产妇并发症及特殊情况的麻醉处理;麻醉药物相关研究;麻醉并发症的影响。剔除标准:涉及的著作、汇编以及二次文献;年份较远的综述类文献;文章质量较差、语序较乱的文献。最终纳入73篇文献。结果发现,产妇死亡率有1%~5%与麻醉相关,高龄产妇更甚,同时术中麻醉与新生儿健康相关。因此,产科较其他疾病比较,对麻醉有更高的要求。剖宫产术中使用全身麻醉应遵循以下原则:预防误吸、预防插管困难、维持氧合、确保母体-胎盘灌注和维持深层麻醉以避免术中知晓,同时尽量减少新生儿影响。高达40%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体质量超标,病态肥胖产妇出现胎儿窘迫、坐位穿刺、穿刺困难和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且麻醉穿刺次数较多。任何情况下急诊剖宫产的麻醉方式决定胎儿分娩时间和新生儿结局,因此胎儿分娩时间必然决定新生儿结局。急诊剖宫产产妇90%的胎儿分娩时间≤15 min,其中有效的硬膜外麻醉和需要辅助镇静的硬膜外麻醉与最短胎儿分娩时间相关,全身麻醉与5 min Apgar评分降低独立相关,这表明优化流程可以确保短时间内决定胎儿分娩时间,而不受麻醉技术的影响。产科手术在椎管内麻醉后出现的并发症因不同麻醉方式而有所差异和不同。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可能诱发神经损伤的因素中,水肿和异感为损伤的最常见影响因素,出现异感为神经损伤的常见危险因素,轻度水肿则可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大量高危妊娠产妇及急诊剖宫产需要及时干预。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管理的关键是产科医生和麻�
赵永忠曹天彪
关键词:麻醉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神经损伤
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时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公认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各15只。右美托咪定组小鼠经腹腔预先30 min注射25μg·kg^(-1)右美托咪定,同期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0.9%NaCl。进行水迷宫测试并在行为学测试完毕后2 h处死小鼠,取部分脑组织以及海马组织,用伊文斯蓝法检测脑组织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同时测定海马组织湿/干重比(W/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ASC型氨基酸转运蛋白(ASC)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前1 d,3组逃避潜伏期以及游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7 d,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以及游泳距离相较于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右美托咪定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以及游泳距离较模型组明显偏低(均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的W/D分别为(3.33±0.37),(4.75±0.44)和(4.23±0.35),IL-1β分别为(4.67±0.44),(22.48±2.48)和(8.62±0.78)ng·L^(-1),IL-18分别为(45.04±3.93),(155.05±13.47)和(73.38±7.19)ng·L^(-1),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右美托咪定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NLRP3炎症小体激活,进一步阻断其下游炎症反应,以缓解小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马树勇宋文学赵永忠王进文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对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选择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行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静脉泵入剂量5μg/kg纳入低剂量组,静脉泵入剂量1.0μg/kg纳入高剂量组,每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苏醒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剂量组唤醒睁眼时间较低剂量组耗时更长,拔管时间更短,疼痛及镇静评分更低(P<0.05);T0时,组间心率(HR)、收缩压(DBP)、舒张压(SBP)、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比较无差别(P>0.05);T1、T2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较T0时,低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变化显著(P<0.05);T3时,组间比较,与T0时比较均无差异意义(P>0.05),而与T1、T2比较,高剂量组差异明显(P<0.05),低剂量组无差异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组而言,低剂量更有助于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提高其苏醒质量,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值得推广。
王进文卢莉宋文学赵永忠
关键词:复合全麻疼痛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全麻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开展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加速术后康复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战、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麻醉患者的恢复期管理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侯兴华张丽宋文学赵永忠徐铭阳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