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晖扬

作品数:23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骨折
  • 8篇手术
  • 6篇内固定
  • 5篇关节
  • 4篇入路
  • 4篇微创
  • 4篇膝关节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瘤
  • 4篇巨细胞
  • 4篇巨细胞瘤
  • 4篇骨巨细胞瘤
  • 3篇术后
  • 3篇肱骨
  • 3篇肱骨近端
  • 3篇髋臼
  • 3篇髋臼骨
  • 3篇髋臼骨折
  • 3篇疗效
  • 3篇近端

机构

  • 18篇汕头市中心医...
  • 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3篇沈晖扬
  • 12篇张育锋
  • 12篇陈树鑫
  • 7篇邱雪立
  • 6篇钟志刚
  • 6篇刘成
  • 4篇翁科捷
  • 4篇林本丹
  • 2篇钟志刚
  • 2篇许燕杏
  • 1篇林梓霞
  • 1篇方喜
  • 1篇李进展
  • 1篇吴俊伟
  • 1篇杜光舟
  • 1篇赵阿敏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单纯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8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植骨融合,自体植骨19例,同种异体骨10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切口愈合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85~ 13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0 ml(80 ~ 500 ml).经术后10个月~5年随访(平均1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钉.患者均未出现椎动脉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但1例出现切口低毒力感染,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 结论 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单纯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安全可行,固定可靠,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须注意切口愈合问题.
张育锋钟志刚沈晖扬邱雪立林本丹
关键词:枢椎脊柱损伤椎弓根螺钉
MDM2、IGF1、STAT1、RAC1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MDM2、IGFl、STATl和RACl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GCT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IGFl、STATl和RACl在50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MDM2:未复发组11/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IGFl:未复发组13/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STAT1:未复发组10/37阳性表达,复发组8/13阳性表达。RACl:未复发组10/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与GCT复发均有高度相关性。结论MDM2、IGFl、STATl和RACl在GCT中的表达与其复发有关,是影响预后、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帮助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指标。
陈树鑫钟志刚沈晖扬邱雪立张育锋
关键词:MDM2IGF1STAT1RAC1免疫组织化学骨巨细胞瘤
内排锚钉辅助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内排锚钉辅助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60例)和观察组(采用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6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肱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9±9)min比(88±9)min、(7.2±1.5)d比(9.4±1.6)d](P<0.01),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86±16)ml比(149±19)ml、(109±9)ml比(128±9)ml](P<0.01)。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但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变化幅度不同,观察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术后6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Constant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6周(P<0.05),Constant评分高于术后6周(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7%(7/60)比16.67%(10/60)](χ^(2)=0.617,P=0.432)。结论内排锚钉辅助内固定术中经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对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均有效,后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且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
沈晖扬刘成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大结节骨折内固定术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认识并掌握髋臼边缘压缩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中发现并手术治疗的16例合并髋臼边缘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髋臼边缘骨折中14例经术前CT检查确诊,2例在髋臼骨折手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均通过Kocher-Langenbeck入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对压缩骨折进行撬起和植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12∽46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7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5%。手术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无死亡、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髋臼后方边缘压缩骨折比较隐蔽,术前CT扫描可对这种骨折进行确诊。手术获得解剖复位的关键在于术中对压缩骨折进行精确撬起植骨。
张育锋钟志刚沈晖扬邱雪立林本丹
关键词:髋臼骨折外科手术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近段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伤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功能恢复和骨伤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沈晖扬钟志刚陈树鑫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比较研究经内踝截骨入路与非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疗效
2018年
目的:分析研讨经内踝截骨入路与非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距骨骨折患者中,抽取32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对照组接受非截骨入路手术治疗(18例),观察组接受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14例),观察治疗疗效、并发症、术后AOFAS评分等,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85.71%,高于对照组72.22%,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33.33%,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疾病给予经内踝截骨入路方式,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状况下,可将此方式列入到首选方式中进行选择,其疗效突出,并发症低,有利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沈晖扬
关键词:疗效经内踝截骨入路并发症
手足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手足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8-2012年共收治的11例临床资料完整且进行随诊的手足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15 ~ 41岁,平均23.5岁,11例中累及手部4例、足部7例.患者均有受累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从出现到就诊时间平均为8个月(3~14个月).Campanacci分级:Ⅰ级0例,Ⅱ级6例,Ⅲ级5例.除1例行截趾术外,其余患者均行肿瘤病灶扩大刮除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49个月(16~120个月),其中1例掌骨患者术后复发,行掌骨切除术,再次随诊超过3年,未见复发.其余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未见恶性变化,也未见肺转移,同时也没有多灶及多中心性的报告.结论 骨巨细胞瘤在手足部发生少见,误诊率较高,手术时按外科边界扩大切除可以有效地控制复发,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陈树鑫黄育鑫沈晖扬张育锋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外科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的临床治疗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本科收治的21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男12例,女9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33.5岁。21例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例患者(28.6%)使用全螺纹皮质螺钉向后方固定胫骨结节,15例患者(71.4%)使用1/3管形钢板固定胫骨结节。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5个月,平均为15.6个月。1例患者因胫骨结节突出的螺钉造成疼痛,术后4个月胫骨结节处骨折愈合予拆除螺钉,疼痛消失。术后1年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8.2分(60~96分),术后均无发生切口皮肢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采用1/3管形钢板单皮质螺钉固定或使用全螺纹皮质螺钉固定,胫骨结节固定牢固,膝关节能早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陈树鑫黄育鑫沈晖扬张育锋
关键词:伸膝装置骨折手术内固定胫骨平台胫骨结节
CT指导不同分型后pilon骨折手术的价值观察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观察CT指导不同分型后pilon骨折手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后pilon骨折术前CT结果中Die-punch大小与位置将其分为5型,并依据分型结果指导手术入路,进行Die-punch骨块的复位内固定或骨折块取出,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踝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结果依据术前CT可分为Ⅰ型20例(33.33%)、Ⅱ型2例(3.33%)、Ⅲ型22例(36.67%)、Ⅳ型12例(20.00%)、Ⅴ型4例(6.67%),均依据分型结果指导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5.4个月,末次随访时Olerud-Molander评分35~87分,平均61.4分,VAS评分为0~3分,平均1.6分,AOFAS评分:优28例,良19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78.33%,末次随访时各CT分型者的Olerud-Molander与VAS评分、AOFAS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并发症为内侧皮肤创面浅表感染2例,经治疗后皮瓣修复治愈,跗管综合征2例、腓肠神经刺激征3例,经换药后治愈。结论术前依据CT结果对后pilon骨折患者的Die-punch骨块进行分型,能指导手术切口的选择与处理,临床可行性及效果良好。
沈晖扬杜光舟
关键词:CT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对66例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12~46个月)。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34例,良好复位25例,不满意复位7例。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23例,良29例,可8例,差6例。手术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2例,创伤性关节炎14例,异位骨化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无感染和死亡病例。无因护理不当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在围术期开展积极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康复锻炼对预防和减少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燕杏林梓霞沈晖扬
关键词:髋臼骨折并发症护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