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玉群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7篇翻译
  • 2篇英语
  • 2篇语言
  • 2篇诗歌翻译
  • 2篇欧化
  • 2篇话语
  • 2篇汉译
  • 2篇汉语
  • 2篇《长恨歌》
  • 2篇长恨歌
  • 1篇地道
  • 1篇定语
  • 1篇谚语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性
  • 1篇译本
  • 1篇译文
  • 1篇英汉
  • 1篇英汉定语
  • 1篇英译

机构

  • 10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1篇戴玉群
  • 1篇陈林
  • 1篇李静
  • 1篇许霞

传媒

  • 6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翻译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汉译英教学中参考语料库与分析语料库的应用
2013年
运用举例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语言习惯,讨论了如何在汉译英教学中应用参考语料库和分析语料库辅助教学。本文认为语料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进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陈林戴玉群
关键词:汉译英教学语料库
《圣经》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原则探析被引量:2
2015年
《圣经》不仅是统领西方精神世界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有着极高美学价值、反映西方人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文学巨著和哲学巨著。千百年来,《圣经》在文学、日常生活和语言诸方面深刻影响着西方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学习和研究《圣经》对于了解西方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有着划时代意义。探讨《圣经》的翻译原则将有助于出现高质量的《圣经》译本。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内不同信仰之间的了解,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世界,加强中西方对话。
戴玉群
关键词:《圣经》文体特征翻译原则
从思维差异的角度看英语长句的汉译被引量:2
2005年
不同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并非缘于语言本身,而是缘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即不同文化背景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长句最能再现一个民族思维的轨迹,因而长句的翻译应该从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构句方式、句序和话语组织法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译者在翻译长句时,必须尊重这些差异,遵循“分析—传译—重组”的步骤,使翻译通过深层结构这个媒介层进行。
戴玉群
关键词:长句思维差异
论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交流——评《长恨歌》的两种译本被引量:6
2004年
诗歌是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诗歌翻译既是一项跨语言,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诗歌所涉及的文化有表、中、深三层之分。在文化表层,全人类共性远远大于个性,因而翻译方法以横向移植为主。在文化中层,两种文化可能会出现文化并行或空缺现象,翻译应该着力于沟通。在文化深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隔离现象,主要表现为语言的隔离和心理的隔离,在这一层面翻译所面临的难度较大,译者首先应对此有所认识,然后灵活应对,以便跨越文化鸿沟。
戴玉群
关键词:诗歌翻译文化交流《长恨歌》
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从《苔丝》译本看张谷若翻译风格被引量:5
2007年
张谷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译著《德伯家的苔丝》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著。张先生提出了“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这一翻译的指导原则。从《苔丝》译本来看,“地道”的涵义主要体现在处理这么几对矛盾上:归化与异化、文与质、语言和言语、形似与神似。
戴玉群
关键词:张谷若苔丝翻译风格地道
汉语谚语英译标准之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作为熟语的一种,谚语是一种口头流传于民间的凝练语言。一般来说,它既具有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一个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形成轨迹,在艺术上也不乏形式之美。中国拥有两千余年的翻译历史,翻译家们对翻译标准有过许多探讨,却鲜有针对汉语谚语的外译标准方面的探讨,因此,对谚语的翻译标准做一番探讨不乏现实意义。本文试从简要介绍谚语的丰富内涵及分类入手,结合具体的例子探讨其适用的翻译标准。
许霞戴玉群
关键词:汉语谚语翻译标准
从语言分析角度论文学翻译中的科学途径被引量:2
2012年
翻译的科学性即翻译的语言学特征。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争由来已久(尽管以不同形式出现),至今仍未平息。虽然科学派和艺术派互相排斥不利于翻译理论的发展,但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场争论也使学界对翻译活动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翻译实践证明,任何文体的翻译都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只存在科学性而没有艺术性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文学文本的翻译虽然更注重艺术层面的再现,但绝不能因此就排除文学翻译中存在的以语言分析为特征的科学性。
戴玉群李静
关键词:文学翻译艺术性
从《长恨歌》的两种译文看诗歌翻译的话语途径被引量:2
2007年
传统上,人们倾向于认为诗歌翻译涉及的只是文艺美学的范畴,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事实上,诗歌也是一种话语形式,因此,诗歌翻译从内部信息结构、衔接、连贯诸方面都必须遵守话语语言学的规律。诗歌翻译实际上是文艺美学途径和语言学途径的完美结合,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戴玉群
关键词:长恨歌诗歌翻译话语
欧化问题的再思考被引量:3
2008年
文化的交流必然导致语言的互动。中国文学得益于欧化,中国语言更是如此。"五四"时期,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为现代汉语构建了一个雏形,发展至今,现代汉语已日臻完善,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西语词汇、语法和表达法的借鉴。然而,汉语的欧化必须控制在汉语可容性机制之内,否则将会导致恶性欧化,污染祖国语言,影响国计民生。
戴玉群李静
关键词:欧化语言借用文言文白话文现代汉语
欧化有限度:英汉定语对比与翻译被引量:10
2003年
英汉两种语言在定语的设定与构成上同中有异,随着世界文化的日益融合,汉语中定语的欧化倾向日见分明。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定语扩展机制,探讨汉语中定语的欧化倾向,译者必须摆脱头脑中的欧化定势才不至于陷入翻译的困境。
戴玉群
关键词:定语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