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昇
-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背景: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血管化速度慢、力学强度差以及无法永久性保留等局限,因此,需要对相关技术环节进行改进以制备一种合适的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目的:建立一种构建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以Ⅳ型胶原和成纤维细胞联合修饰的同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为支架,与表皮干细胞复合后依次经浸没式培养和气液分离界面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组织学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与结论:以表皮干细胞和同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制备的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表、真皮双层结构,其中表皮由多层不同分化程度的表皮细胞组成,真皮为天然三维孔隙结构,胶原纤维完整,且表皮层与真皮层紧密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可满足全层皮肤替代物的基本组织学要求。
- 董丽王旭昇马绍英张乃丽周沫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
- PKH26标记BMSCs示踪技术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荧光染料PKH26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作为细胞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取1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以PKH26标记第3代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率;以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标记后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7、14d细胞形态变化,并于14d采用钙钴法检测ALP活性,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观察诱导结果。将PKH26标记的BMSCs接种于生物衍生骨材料,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将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后肢肌袋,14、28d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的转归。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BMSCs呈球形,呈现均匀分布的红色荧光;培养24h后细胞贴壁伸展,轮廓清晰可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染色阳性率达97.2%。经成骨诱导后,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多边形或立方形,ECM分泌增多,ALP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反应。PKH26标记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材料表面及内部发出红色荧光。标记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植入肌袋后14d,在植入区可见发出红色明亮荧光的标记细胞;术后28d,在植入区仍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但数量较14d时少,荧光强度也较弱。结论PKH26标记BMSCs可作为一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及短期体内示踪的有效手段。
- 张乃丽马洪强张育敏李宝明周沫王旭昇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PKH26BMSCS
- 异种(猪)无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被引量:8
- 2009年
- 背景:人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永久性真皮支架,已成功应用于烧伤创面修复及美容医学等领域,但由于来源有限,限制了其应用。目的:研制异种(猪)无细胞真皮基质,并对其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8/2008-06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制药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猪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人成纤维细胞来自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健康儿童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健康小白猪猪皮,用高渗盐溶液-去污剂、胰酶消化及超声清洗的方法,制备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用猪无细胞真皮基质浸提液法及人成纤维细胞和猪无细胞真皮基质直接贴附法,评价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体外生物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猪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组织学形态。②猪无细胞真皮基质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猪无细胞真皮基质,完全去除了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保留了胶原基质。猪无细胞真皮基质浸提液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人成纤维细胞可以在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上贴附、增殖。结论:此种方法制备的无细胞真皮基质完全去除了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有较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 马绍英李宝明董丽王旭昇李宝兴赵亚平康悦
- 可塑型脱矿骨基质/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制备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活性、细胞相容性,且可任意塑形的骨修复材料,对于不规则骨缺损以及难愈合性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可塑型脱矿骨基质/海藻酸钠复合组织工程骨材料,筛选出最佳复合比例并评价其细胞相容性。方法:选取健康供体皮质骨,经清洗、粉碎、脱钙处理制备脱矿骨基质,以5/5,6/4,7/3,8/2比例与海藻酸钠复合,通过测定离散直径选取合适的比例构建脱矿骨基质/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将所制备脱矿骨基质/海藻酸钠材料浸提液与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复合培养,2,4,7d后经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随着海藻酸钠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黏性变强,水中离散直径逐步减小,当脱矿骨基质/海藻酸钠质量比为7/3时,复合材料可塑性强,不易离散,在37℃水浴中浸泡2h的离散直径为3.7cm,为复合的最佳比例,经MTT法检测,2,4,7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1.56%,95.43%,97.47%,细胞毒性级别均为1级。
- 徐伟俊李宝兴张育敏刘晓明李靖王旭昇马绍英
-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海藻酸钠离散度细胞相容性骨修复材料
- 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用可固定式气液分离支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肤组织构建的器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用可固定式气液分离支架。其结构包括相互嵌合在一起的外套、内套和网,所述的外套和内套呈圆环形,所述的网的圆形边沿镶嵌在外套与内套之间,在所述的外套顶面设有若...
- 董丽李宝明李靖王旭昇李宝兴
- 文献传递
- 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人表皮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经过人胎盘IV型胶原修饰的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支架,利用气液界面分离培养法复合构建为一种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该方法构建的...
- 李宝兴董丽李宝明马绍英李靖张乃丽周沫王旭昇刘晓明张育敏陈学英李幼忱赵亚平
- 文献传递
- 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人表皮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经过人胎盘IV型胶原修饰的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支架,利用气液界面分离培养法复合构建为一种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该方法构建的...
- 李宝兴董丽李宝明马绍英李靖张乃丽周沫王旭昇刘晓明张育敏陈学英李幼忱赵亚平
- 去细胞神经移植后再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应用化学方法去除神经中的细胞成分并经γ射线辐照后进行家兔同种异体移植实验,分别对移植后6、8、12周再生的神经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去细胞神经中的雪旺氏细胞成分基本缺失,仅残存一些膜状结构碎片。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明显破坏,神经纤维外周胶原纤维及其组成的膜结构基本保持完整。移植术后植入物内可观察到增生的雪旺氏细胞包裹再生的轴突形成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其轴突内可见线粒体、神经微管、微丝。再生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直径均与正常神经相似。表明植入物逐渐被新生的神经纤维所取代。
- 王旭昇陈学英殷少芳李宝兴赖炽香
- 关键词:去细胞神经神经移植超微结构家兔
- 羊膜基质的制备技术及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背景:羊膜作为一种免疫豁免生物移植物,内含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具有抗炎、抗粘连,减轻疼痛,促进上皮化等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综述羊膜基质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1999至2012年Medline数据库中的文献,检查词分别为"羊膜,制备方法,灭菌;Amniotic membrane matrix,Processing,Sterilization",从羊膜生物学特性、免疫学特点、制备方法和灭菌方法4个方面总结羊膜基质的研究进展,共检索到98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8篇文章。结果与结论:羊膜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含有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整合素和板层体等多种成分,表达多种生长因子及mRNA相关蛋白,可为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繁殖。一般认为羊膜不含HLA-Ⅱ类抗原,免疫原性极低,同种异体移植时排斥反应较小。但也有报道认为羊膜含有少量的HLA-Ⅱ类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羊膜按制备方式不同,主要有新鲜羊膜、冷冻干燥羊膜、去细胞羊膜,其各具优缺点,而通过与其他生物材料复合或掺入细胞因子及药物对其进行改性,进一步增强其各方面的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 张育敏张乃丽周沫马绍英王旭昇徐伟俊李宝兴
- 关键词:生物材料灭菌生物学特点
-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兔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兔腹壁缺损的效果,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小白猪1头,取背部及两侧皮肤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26只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2~2.3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制备5.0 cm×0.5 cm腹壁缺损,单纯缝合关闭缺损。实验组制备5.0 cm×2.5 cm腹壁缺损,用同样大小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简称"补片")修复,补片基底膜面朝向肠管。术后观察是否有疝形成,比较两组腹腔内脏器粘连情况,以及对照组腹壁肌筋膜单纯缝合处和实验组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的最大张力,组织学观察补片是否有纤维血管组织长入及其在体内的生物学转归。结果实验动物均无疝形成。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和腹壁融为一体,补片皮肤面和脏器面均有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补片处于新生组织掺入重建过程。实验组1只动物补片和腹腔内脏器粘连较重(2级),5只发生了轻微粘连(1级),12只无粘连(0级);对照组1只轻微粘连(1级),5只无粘连(0级);两组粘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8,P=0.425)。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的最大张力为(13.0±5.5)N,对照组腹壁肌筋膜单纯缝合处为(13.6±4.0)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83)。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中有大量小血管,并有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补片边缘偶见巨噬细胞,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由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术后6个月,补片及周围炎性反应消退,胶原纤维结构发生了改建,补片和肌筋膜层由有纤维结缔组织愈合。结论补片修复兔腹壁缺损取得了较好效果,补片-腹壁肌筋膜层愈合,其吻合处的力学强度达到了自体腹壁单纯缝合吻合的力学强度,补片胶原纤维结构发生了改建。
- 马绍英王旭昇董丽李幼忱周沫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腹壁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