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平
- 作品数:36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人表皮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经过人胎盘IV型胶原修饰的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支架,利用气液界面分离培养法复合构建为一种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该方法构建的...
- 李宝兴董丽李宝明马绍英李靖张乃丽周沫王旭昇刘晓明张育敏陈学英李幼忱赵亚平
- 羊同种庆大霉素抗菌骨的制备及抗感染和成骨效果的扫描电镜观察
- 2006年
- 目的:研制一种既有抗感染能力,又有成骨作用,且免疫原性低的新型植骨材料。方法:采用超声和负压双重复合法制备复合庆大霉素羊同种抗菌骨,辐照灭菌后,植入羊股(肱)骨骨缺损合并感染模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抗感染效果及成骨能力。结果:抗菌骨组在体内抗感染和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庆大霉素羊同种抗菌骨具有较好的局部抗感染效果及成骨能力。
- 李宝兴张育敏赵亚平殷少芳赖炽香
- 关键词:同种骨庆大霉素抗感染成骨
- 聚乳酸-骨基质明胶多孔复合材料制备及骨诱导活性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多孔复合型骨支架材料,并检测骨诱导活性。方法选取健康成人供体皮质骨进行脱脂、脱钙和脱蛋白处理制备BMG,将按体积比3:1混合的BMG—PLA及纯PLA,分别置入超临界CO2反应装置中,同时加入粒径为100~200,am的NaCl颗粒作为制孔剂,反应制备多孔PLA—BMG和PLA复合材料。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按20μl/孔2×10^4/ml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含不同材料的24孔培养板内共培养2周,其中PLA—BMG组:每孔含100μg粉碎的PLA—BMG复合材料;PLA组:每孔含100μg粉碎的PLA材料;DMEM高糖培养基组作为对照组;每组设6个复孔。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染色钙化结节,定量分析钙化面积;收集共培养细胞并在1m10.2%的Nonidet P-40溶液中超声裂解,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和ALP活性。结果超临界CO2法所制备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中BMG与PLA混合均匀,孔隙大小为50~150μm,孔径联通性好;PLA—BMG组ALP活性、钙含量及钙化面积均值分别为325.59±70.40U/gprot、3.51±1.64mmol/gprot和42.98%±4.44%,均高于PLA组63.62±30.01U/gprot、1.04±0.21mmol/gprot和9.55%±1.94%,及对照组2.40±1.47U/gprot、0.70±0.24mmol/gprot和0.86%±0.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LA组的ALP活性及钙化结节面积与对照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张育敏李宝兴李冀马绍英赵亚平王建茹原林
- 关键词:骨基质明胶聚乳酸骨诱导
-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兔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兔腹壁缺损的效果,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小白猪1头,取背部及两侧皮肤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26只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2~2.3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制备5.0 cm×0.5 cm腹壁缺损,单纯缝合关闭缺损。实验组制备5.0 cm×2.5 cm腹壁缺损,用同样大小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简称"补片")修复,补片基底膜面朝向肠管。术后观察是否有疝形成,比较两组腹腔内脏器粘连情况,以及对照组腹壁肌筋膜单纯缝合处和实验组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的最大张力,组织学观察补片是否有纤维血管组织长入及其在体内的生物学转归。结果实验动物均无疝形成。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和腹壁融为一体,补片皮肤面和脏器面均有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补片处于新生组织掺入重建过程。实验组1只动物补片和腹腔内脏器粘连较重(2级),5只发生了轻微粘连(1级),12只无粘连(0级);对照组1只轻微粘连(1级),5只无粘连(0级);两组粘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8,P=0.425)。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的最大张力为(13.0±5.5)N,对照组腹壁肌筋膜单纯缝合处为(13.6±4.0)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83)。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中有大量小血管,并有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补片边缘偶见巨噬细胞,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由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术后6个月,补片及周围炎性反应消退,胶原纤维结构发生了改建,补片和肌筋膜层由有纤维结缔组织愈合。结论补片修复兔腹壁缺损取得了较好效果,补片-腹壁肌筋膜层愈合,其吻合处的力学强度达到了自体腹壁单纯缝合吻合的力学强度,补片胶原纤维结构发生了改建。
- 马绍英王旭昇董丽李幼忱周沫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腹壁缺损
- PLA/BMG多孔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成骨活性检测
- 本文利用同种骨基质明胶(BMG)具有骨诱导活性,聚乳酸(PLA)材料易塑型的特点,取长补短,采用超临界CO2(SC-CO2)“绿色”合成法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孔PLA/BMG复合材料,通过理化性质、细胞相容性检测筛选出最...
- 张育敏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聚乳酸骨基质明胶成骨活性
- 煅烧骨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犬牙槽嵴的保持
- 2022年
-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对骨缺损部位进行重建,即在骨缺损处植入支架材料,再采用生物屏障膜建立稳定的成骨环境,保证成骨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煅烧骨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拔牙窝填充的成骨效果。方法:采用高温煅烧法将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采用去表皮、脱细胞等方法将猪断层皮片制成脱细胞真皮基质,MTT法检测两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取9只比格犬,拔除下颚两侧第2,4前磨牙,拔牙窝内植入煅烧骨后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分离颊舌侧牙龈并拉拢缝合,关闭拔牙创。术后1,3,6个月,采用锥形束CT、X射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评价成骨效果。实验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CIRP-IACUC-(R)2018081。结果与结论:(1)两种材料浸提液分别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形态良好,无空泡、死亡现象,MTT法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无明显的细胞毒性;(2)动物实验下颌骨锥形束CT检测显示,随着愈合时间延长,植入部位的相对灰度值逐渐增高,拔牙创内的成骨量增加;(3)动物实验X射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植入部位成像均匀、无明显成骨;术后3个月,植入部位有部分成骨;术后6个月,植入部位有明显成骨;(4)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术后1个月,拔牙窝内有大量新形成的骨小梁结构,骨小梁排列均匀,煅烧骨部分被吸收;术后3个月,见粗大骨小梁结构,伴有大量软骨,残留少量的煅烧骨;术后6个月,拔牙创接近愈合,形成成熟骨组织,可见骨单元结构,已观察不到煅烧骨;(5)结果表明,煅烧骨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拔牙窝的填充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
- 李晶乔玮任晓琦石浩杨婷马绍英苏成忠李宝兴赵亚平
- 关键词:煅烧骨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骨再生
- 一种新型可塑形骨填充材料的制备及骨修复能力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制备一种黏性载体和成骨基质颗粒均来源于人骨的可塑形骨填充材料,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安全性和骨诱导能力。方法取自愿捐赠的人体长骨,采用粉碎、清洗、脱矿等方法制备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颗粒,再将DBM颗粒经温浴法制备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将BMG及DBM颗粒混合制备成可塑形骨填充材料(实验组);以单纯DBM颗粒作为对照组。取15只6~9周龄健康雄性无胸腺裸小鼠,于两侧臀中肌与臀大肌间制备肌间空隙,均植入实验组材料,术后1、4、6周处死动物,行HE组织学染色评价异位成骨效果。取8只9月龄日本大耳兔,于两侧后肢髁骨处制备直径6 mm骨缺损,左、右侧分别填充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术后12、26周处死动物,行Micro-CT及HE组织学染色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异位成骨实验HE染色示,术后1周可观察到大量软骨细胞,术后4、6周可观察到明显新生软骨组织。兔髁骨缺损修复实验HE染色示,术后12周,部分材料被吸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观察到新生软骨;术后26周,大部分材料被吸收,对照组可观察到大量新生骨,实验组可观察到新生骨单元结构。Micro-CT观测示,实验组成骨速率及成骨面积均优于对照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检测示,两组术后26周各参数均较术后12周显著增加(P<0.05)。术后12周,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周,实验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塑形骨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骨诱导活性,是一种良好的骨填充材料。
- 李晶任晓琦乔玮石浩杨婷马绍英李宝兴赵亚平
-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骨基质明胶骨诱导
- 新型聚乳酸/骨基质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制备及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采用CO2超临界法(SC-CO2)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PLA)/骨基质(BMG)多孔复合型生物活性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确定材料最佳复合比例,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C-CO2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LA/BMG多孔复合型骨植入材料,通过大体观察、孔隙率测定,力学检测、SEM观察评价其理化性能,并结合体外细胞相容性检测选择最佳复合比例。结果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中BMG的比例与材料的孔隙率及细胞相容性成正相关,与力学性能成负相关;含30%BMG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结论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7/3)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进一步研究。
- 张育敏李宝兴李冀马洪强赵亚平原林
- 关键词:骨基质明胶聚乳酸骨植入材料细胞相容性
- 辐照及甘油用于同种异体皮的保存技术
- 同种异体皮现今在烧创伤治疗中仍旧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用一定浓度的甘油(丙三醇)来对同种异体皮肤进行处理,能获得低排斥性、价格相对低廉、易于保存、具有灭活细菌、病毒能力的生物烧伤敷料,因此甘油保存异体皮已在烧伤临床,特别...
- 赵亚平
- 关键词:辐照甘油同种异体皮
- 过氧乙酸-乙醇法对同种软组织移植物病毒灭活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李幼忱周沫李宝兴赵亚平
- 关键词:过氧乙酸移植物病毒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