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晨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三聚氰胺
  • 4篇氰胺
  • 4篇囊泡
  • 3篇乙炔
  • 3篇分子
  • 3篇分子识别
  • 2篇活性剂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低场核磁
  • 1篇低场核磁共振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乳清酸
  • 1篇显色
  • 1篇量热
  • 1篇聚乙二醇
  • 1篇光谱
  • 1篇二胺
  • 1篇二醇

机构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5篇曹晨
  • 2篇陈忠秀
  • 2篇陈果
  • 1篇邓少平
  • 1篇王青标
  • 1篇徐锋

传媒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联乙炔囊泡负载的Bola型两亲分子识别三聚氰胺过程中Chaotrope促进型显色机制及热力学(英文)
2012年
用聚联乙炔囊泡为载体,将bola型两亲分子1,12-二乳清酸十二胺盐(DDO)对三聚氰胺的分子识别作用用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显示出来.通过比较不同碳链长度的聚联乙炔囊泡对分子识别过程的反映,发现二十三烷基-2.4-二炔酸(TCDA)囊泡的显色灵敏度较高.研究表明,TCDA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来自于DDO与三聚氰胺多重氢键的形成以及溶液环境中水结构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显色机理,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详细研究了分子识别过程中聚联乙炔囊泡的相变行为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TCDA囊泡和带有识别分子的DDO/TCDA囊泡在三聚氰胺存在下,相变温度Tm均向高温方向移动,并且,随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Tm值逐渐增大直至囊泡瓦解;但是Tm值的变化没有与囊泡变色必然关联,仅仅DDO/TCDA囊泡具有变色现象,而且,只有当三聚氰胺的浓度超过分子识别氢键形成所需理论量时,肉眼才能可见明显的由蓝到红的颜色变化.为了理解溶液中过量的三聚氰胺对囊泡变色的作用,选用蔗糖和尿素作为典型的水结构促进剂和水结构破坏剂(chaotrope),详细研究了它们对聚联乙炔囊泡反映分子识别过程中相变温度的影响及显色规律.结果表明,过量的三聚氰胺在溶液中起到类似尿素水结构破坏剂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分子识别过程中多重氢键的形成对聚联乙炔囊泡的变色缺一不可.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由水结构破坏剂参与的聚联乙炔囊泡变色机理,有助于理解共轭聚合物热相变过程中的Hofmeister效应.
陈忠秀曹晨邓少平
关键词:分子识别三聚氰胺差示扫描量热
基于变色囊泡的三聚氰胺可视化检测基础研究
科学准确、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是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保障食品安全的必不可少的利器之一。   本课题提出新的检测理念,以三聚氰胺检测为切入点作了针对性研究。即根据分子识别原理,在已制备出能识别三聚氰胺的两亲分子DDO的研...
曹晨
关键词:三聚氰胺分子识别
文献传递
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变色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变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传感器由载体和三聚氰胺识别分子构成,所述载体为聚联乙炔变色囊泡,所述三聚氰胺识别分子为1,12-二乳清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载体和三聚氰胺识别分子之间通过聚...
陈忠秀曹晨
文献传递
氨基酸盐型Bola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及其对三聚氰胺的分子识别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然而,对传统分析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现场、快速、准确地检测各类危险物质。本文提出基于分子识别原理的快速检测新思路。以三聚氰胺分子为待测物质,设计合...
曹晨陈果徐锋陈忠秀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分子识别荧光光谱囊泡
拥挤环境中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过程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长弛豫低场核磁共振(LF-NMR)方法研究了由聚乙二醇(PEG)构建的拥挤溶液环境中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通过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脉冲序列所得的回波数据及反演拟合数据对不同的表面活性剂-PEG体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浓度的PEG溶液可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区分;高浓度的PEG溶液中均能监测到胶束形成过程,而较低浓度的PEG溶液不利于其胶束化过程监测;NaCl对含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体系几乎无影响。该研究丰富了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技术在表面活性剂胶束表征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理解生物体系中分子的自组装及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青标陈果曹晨王伟华陈忠秀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