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金龙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色氨酸
  • 3篇基因
  • 3篇杆菌
  • 3篇氨酸
  • 3篇大肠杆菌
  • 2篇代谢工程
  • 2篇生物合成
  • 2篇生物合成途径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途径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测定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途径关键酶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系统生物技术
  • 1篇小RNA

机构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于金龙
  • 4篇徐琪寿
  • 3篇郭长江
  • 3篇黄英武
  • 2篇王静
  • 1篇张婷
  • 1篇李剑欣

传媒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发酵液中色氨酸含量高通量快速测定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高通量筛选色氨酸工程菌,利用色氨酸与MAA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荧光物质(激发波长253nm,发射波长450nm),荧光强度与色氨酸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的原理,建立了96孔微孔板中高通量测定发酵液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反应液80℃反应15min后,测量荧光强度。线性范围为1mg·L^-1~100mg·L^-1,为大规模筛选色氨酸基因工程菌打下了基础。
于金龙郭长江黄英武徐琪寿
关键词:色氨酸高通量荧光测定
大肠杆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调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为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大肠杆菌色氨酸产量,对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trpR、tnaA、aroG和trpED进行了改造。首先通过敲除trpR基因解除了基因组上色氨酸合成和转运关键酶受到的反馈阻遏调控,进而又敲除了tnaA基因,阻断了色氨酸的分解代谢。然后,将色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aroGfbr和trpEDfbr基因串联表达,以去除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瓶颈。与对照MG1655相比,trpR基因单敲菌色氨酸浓度提高了10倍,双敲菌色氨酸浓度提高了约20倍。pZE12-trpEDfbr转入双敲菌后色氨酸浓度提高到168mg/L,而将aroGfbr和trpEDfbr转入双敲菌后,色氨酸浓度提高到820mg/L。为构建色氨酸高产菌奠定了基础。
于金龙王静李剑欣郭长江黄英武徐琪寿
关键词:色氨酸
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调控研究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L-phe)、酪氨酸(L-tyr)和色氨酸(L-trp),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目前以廉价糖质为原料的微生物发酵法已在氨基酸工业...
于金龙
关键词:代谢工程基因敲除小RNA
文献传递
系统生物技术——组学时代的代谢工程
2007年
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整合这些数据,加深了人们对细菌生理活动规律的认识,系统生物学应运而生。系统生物学的出现使代谢工程从局部通路水平上升到整体水平,代谢工程也因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系统生物技术时代。系统生物技术通过整合各个层次组学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通过比较不同菌株或同一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或代谢组的差异以阐明生命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表型的靶基因进行改造,得到符合预期的表型。随着新的高通量实验技术的不断运用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系统生物技术必将取得更大进步。
于金龙黄英武徐琪寿
关键词:系统生物技术代谢工程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
大肠杆菌生物合成中心代谢途径的改造及其对工程菌色氨酸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改造大肠杆菌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中心代谢途径,以进一步提高色氨酸产量。方法根据ppsA和tktA基因序列分别合成引物行PCR扩增,将PCR扩增所得PLacO1-tktA-T1片段和pZA31质粒连接,经筛选鉴定正确的pZA31-tktA重组质粒和PCR扩增所得PLacO1-ppsA-T1片段连接,构建pZA31-ppsA-tktA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pZA31-ppsA-tktA和pZE12-aroGfbr-trpEDfbr重组质粒共转化至E.coliMG1655ΔRT-R,获得的重组菌株命名为E.coliMG1655ΔRT-R[pZA31-ppsA-tktA/pZE12-aroGfbr-trpEDfbr](工程菌);以pZE12-aroGfbr-trpEDfbr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MG1655ΔRT-R得到的重组菌株E.coliMG1655ΔRT-R[pZE12-aroGfbr-trpEDfbr]作为对照菌株,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3h后收集部分菌体行ppsA、tktA酶活性测定,其余发酵液继续培养4~5h后,监测调整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和pH值保持不变,48h后检测色氨酸产量。结果PCR扩增所得片段均与预期DNA表达片段大小一致;pZA31-ppsA-tktA重组质粒测序显示,克隆的tktA和ppsA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完全相同。工程菌ppsA和tktA酶活性(U)与对照菌株比较,分别提高了3和3.5倍(分别为0.25±0.04vs.0.08±0.02,P<0.05;0.21±0.03vs.0.06±0.02,P<0.05);色氨酸产量(g/L)与对照菌株比较,提高了1.3倍(1.10±0.05vs.0.80±0.05,P<0.05)。结论成功改造了大肠杆菌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中心代谢途径,进一步提高了色氨酸产量,为构建高产色氨酸基因工程菌打下了基础。
王静于金龙张婷郭长江徐琪寿黄英武
关键词: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大肠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