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斌

作品数:26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沥青
  • 9篇道路工程
  • 9篇路工
  • 7篇路面
  • 4篇沥青路
  • 4篇沥青路面
  • 4篇路用
  • 4篇路用性能
  • 3篇图像
  • 3篇热再生
  • 3篇就地热再生
  • 2篇低温抗裂
  • 2篇点云
  • 2篇动态模量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数字化
  • 2篇网络
  • 2篇沥青混合
  • 2篇留学

机构

  • 26篇东南大学
  • 3篇华设设计集团...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连云港市公路...
  • 2篇中设设计集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中交雄安投资...

作者

  • 26篇于斌
  • 4篇程建川
  • 4篇刘奇
  • 3篇顾兴宇
  • 2篇倪富健
  • 2篇杨军
  • 2篇刘强
  • 2篇韩波
  • 2篇张利东
  • 1篇刘洪波
  • 1篇曹百岗
  • 1篇陈先华
  • 1篇周兴业
  • 1篇王征
  • 1篇左娜

传媒

  • 3篇高等建筑教育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公路
  • 2篇中外公路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交通科技
  • 2篇交通运输研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市政技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中国公路
  • 1篇交通节能与环...
  • 1篇现代交通与冶...
  • 1篇2009国际...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车载LiDAR数据的公路竖向净空自动化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现役道路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缺乏大范围区域内不同路段的现状或实时的竖向净空数字化资料,导致部分过高车辆撞击跨线桥或其他上空构造物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针对该问题,基于车载LiDAR数据构建公路竖向净空自动化评估方法框架。通过数据重构方法将复杂道路线形的车载LiDAR点云转化为简单的直线形式,利用基于线性索引的点云数据分块方法实现重构场景下车载LiDAR数据的条形、柱形与体素单元的快速分块,建立柱形单元非平面点初步滤波、基于K-Means与体素聚类的复杂LiDAR点云环境中路面优化分割流程。在基于条形单元划分提取道路边界后,利用体素聚类将路面上方点云进行划分。以提取的路面点云作为二维插值基准面,完成不同物体的竖向净空计算,并利用江苏南京市内的2条公路LiDAR数据的对算法框架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噪音存在的复杂LiDAR环境中可以有效分割出道路上方物体并完成竖向净空的计算;通过部分算法提取与人工标注结果的对比,显示公路1与公路2的竖向净空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4、1.57 cm,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在32 GB内存、Intel■Xeon■E5-1650 v4@3.6 GHz六核处理器的计算机上完成公路1与公路2竖向净空评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62、7.83 s·km^(-1),算法效率可满足大尺度场景下的公路竖向净空自动化计算;相比于已有研究方法,所提方法框架考虑了车载LiDAR点云环境内的路面上测量噪音的存在,对变宽度路面条件复杂场景下的公路竖向净空评估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马羊王书易张家钰程建川于斌
关键词:道路工程聚类
基于转置卷积神经网络的路面裂缝识别算法被引量:9
2021年
为解决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二维路面灰度图像裂缝自动检测中存在的识别效率和精确度低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套基于转置CNN层间特征融合的三阶段路面裂缝提取算法(该算法包括区域判定、图像分割、多层特征融合等模块);然后构建了分类-分割网络,训练了多个融合分类网络中间层和分割网络输出层的转置卷积网络,并与CrackNet进行了运行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当用于区域判定的分割网络CNN-Ⅰ的召回率最小值设置为0.95时,精确度为0.497,此时的阈值为0.003152,结合用于裂缝提取的分割网络CNN-Ⅱ的训练结果得出,分类-分割网络的精确度为0.78、召回率为0.73、F-1分数为0.75、计算一张图片的时间缩短到0.79 ms以内;多层特征融合方法提取裂缝信息更准确,保留了裂缝的连续性特征,实现了基于CNN的路面裂缝自动识别和提取的优化。
刘奇于斌孟祥成张晓宇
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于斌王书易马羊杨倩周雯刘晋周
关键词:交通工程智能车辆道路路面
面向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高校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批海外留学研究生来华学习深造。选取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深入探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法,获取来华研究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度、科研课题相关度、学习侧重点把握度、科研任务承担程度四个方面的现状。通过样本检验,分析亚非国家留学研究生对高校培养模式适应度的异同。调研结果反映了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留学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状态,结合数据分析以及留学研究生的意见及建议,找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难点,并对教学培养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于斌周雯杨倩程建川顾兴宇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留学生教育问卷分析
潮湿路面公路眩光评价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验证潮湿路面眩光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需对潮湿路面状态下的路面眩光指标进行研究。首先,对比干燥和潮湿状态下的路面反射特性,确定一套适用于潮湿路面的路面反射特性分类标准。然后采用德国照明软件DIALux分别针对双车道和四车道道路建模,通过更改道路覆盖层类型来模拟潮湿状态下路面镜面反射性能的变化,以观测计算眩光限制指标阈值增量TI和亮度均匀度U。最后分析比较眩光指标在潮湿路面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的阈值增量TI在潮湿状况下的数值远低于标准值甚至不足以计算,规范中针对眩光做出的限制在潮湿状况下已经失效;潮湿状态下,亮度均匀度U的下降远低于现行规范中的标准值。基于眩光成因考虑,潮湿状态下对亮度均匀度在现有规范上进行10%~15%的限制可以有效地起到限制眩光的作用。
庞志显吴咪艺于斌彭炜智孟祥成
关键词:道路工程评价指标眩光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案多目标优化被引量:2
2019年
为优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案的决策过程,提出一种施工方案多目标优化方法。在EZStrobe软件上实现复拌再生法(A)、复拌加铺法(B)两种施工工艺的可视化仿真,以量化不同工况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确定施工环境影响、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的目标函数并构建施工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NSGA-Ⅱ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获得Pareto最优解。研究发现:(1)随着施工成本的增加,施工环境影响与施工质量不断提高,而施工环境影响与施工质量之间并无明显的线性关系;(2)优化后的自卸卡车具有更好的表现,且对多目标优化结果影响较小,而加热机数量对其的影响较大;(3)随着压实次数增多,决策变量频数呈现断层式下降;(4)施工机械优化效果在B施工工艺上表现更加明显。研究表明:以极值为目标时,B施工工艺在环境影响和施工质量两个目标上表现较优,而在成本上无优势;以均值为目标时,B施工工艺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其施工可靠性不如A施工工艺。
崔娟吴咪艺于斌
关键词: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案多目标优化离散事件仿真PARETO最优解
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道路几何信息提取与数字化建模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为实现快速、自动化的道路几何信息提取和数字化建模,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提出了一套从道路语义分割、几何线形提取到集成化建模的通用框架。首先,基于空间上下文特征基础框架,将局部特征的最大值和邻域均值进行聚合以作为局部特征,使用径向分布参数与三维坐标描述全局上下文特征,构建道路语义分割网络。其次,基于道路场景分割结果,通过体素降采样和半径滤波法减少点云数据量、去除离群点,并利用可变半径Alpha Shapes(VA-Shapes)算法提取道路边线,结合获取的边线横纵坐标,计算路段几何信息(路宽、纵坡、横坡等),使用inshape函数和插值法构建交叉口的数字高程模型。最后,采用Dynamo for Revit将道路几何信息导入并生成道路路线,通过Revit软件设计道路自适应族构件及不同类别基础设施族构件,实现精细化道路数字建模。利用开源数据集Semantic3D进行训练和测试,分析与评价道路几何信息提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总体准确度为95%,路面的单类交并比为97.9%,能够很好地实现道路点云场景的自动化语义分割;相比于传统的固定半径Alpha Shapes算法,VA-Shapes算法的时间复杂性较低,可以较好地提取道路边线;通过提取算法与手动测量结果的对比,显示不同几何信息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小,说明算法具有可靠的精度。提出的“点云语义分割-几何信息提取-BIM数字建模”过程实现了逆向构建数字化道路模型,对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王羽尘于斌陈晓阳陈天珩张钰钦王书易
关键词:道路工程
野外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支撑作用——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为例
2023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支撑。从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出发,以历年参与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的学生为对象,搭建了以课程考核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野外实践教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使用现代工具、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等能力有强支撑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撑工程类课程教学目标达成,以及帮助学生对专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程建川于斌于斌郑玉冰
关键词:实践教学野外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道路勘测设计
基于X-ray CT图像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过程空隙分布评估
2024年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测试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结构和与空隙有关的病害。基于X-ray CT和图像处理技术,从细观结构层面探讨了车辙变形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特征。提出了体积等效球棍模型来表征空隙连通性的变化,用改进的环扇分割变异系数、位置偏心率和球度分别描述了空隙的分布和形状特征。结果表明,车辙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结构的影响机制因混合料类型而异。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相比,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的空隙更加不均匀和离散,尤其是那些体积小于0.01 mm^(3)的空隙。此外,SMA-13中的空隙连通性和分布更容易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其粗集料在变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定向移动进而改变初始位置。尽管车辙变形同时增加了2种混合料中空隙的水平不均匀性,但AC-13的竖向不均匀性减少,而SMA-13的竖向不均匀性增加。加载使AC-13混合料的空隙几何形状变得复杂和分散,而SMA-13则相反,预示着与AC混合料相比,SMA混合料在加载1 h后仍保持抵抗车辙破坏的潜力。总体而言,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的拓扑特征及其在车辙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响应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级配形式。
张宇王伟成方珑刘晋周肖传语于斌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连通性车辙变形
基于仿真模拟的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优化被引量:2
2023年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里程飞速增长,隧道内照明环境因灯具布设参数不合理,内饰环境单一所带来的安全与能耗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照明灯具布设参数优化流程,以浙江省铜关隧道为例,利用照明仿真软件对灯具纵向间隔、安装高度、横向间隔、安装夹角以及灯具布置形式进行了系统地优化与选用说明,得到了最佳的灯具布置形式与布设参数,充分发挥灯具最大光效,避免了光照环境的设计冗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7种新的隧道内饰组合方案,为隧道照明环境设计优化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毛自根洪千哲邸昊田于斌
关键词:隧道照明仿真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