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琴 作品数:8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NCB介导角质形成细胞IL-18的表达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过敏原TNCB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PAM212)促炎症细胞因子IL-18表达的调节效应。方法以不同浓度TNCB处理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并以PMA、LPS处理作为阳性对照,利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PAM212细胞中IL-18表达变化情况。结果TNCB处理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变圆,从支持物脱落;TNCB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内IL-18的mRNA的转录,在处理浓度为10μmol/L时显著提高IL-18 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分泌。结论过敏原TNCB对角质形成细胞中IL-18表达呈上调效应,为进一步研究炎症反应条件下IL-18的表达调节机制打下了基础。 黄亚琴 王韵 杜文潇 张艺 连小华 杨恬 张宗梁关键词:IL-18 角质形成细胞 衰老可导致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修复能力降低 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DNA损伤及损伤后的应答异常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衰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下降,对于端粒、端粒酶的研究以及对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和肿瘤有密切的联系。目的:以氧化损伤为模型,探索DNA损伤应答异常是衰老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直接原因。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鉴定。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细胞衰老情况,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建立体外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长期培养发生衰老,培养40代以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BrdU掺入能力显著下降,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长期培养后发生衰老。生存曲线结果显示H2O2作用下,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活性氧及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H2O2处理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DNA损伤更严重,修复时间更长,说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比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对H2O2损伤更为敏感。 张岳 余瑾 张艺 石家仲 黄亚琴 杨劲关键词: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DNA损伤修复 单细胞凝胶电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性基因Nanog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与耐药的作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Nanog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nog蛋白在46例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慢病毒载体上调5637细胞中Nanog的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结果膀胱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为50%,且其表达与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9(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感染慢病毒LV-Nanog的5637细胞株中Nano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感染慢病毒LV-Con的对照组细胞株。5637-C和5637-Nanog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6±0.9)%和(9.0±1.0)%,显示过表达Nanog的5637细胞克隆形成率上升(P<0.01)。以5、10、20、40μmol/L顺铂处理细胞72 h,对照组5637-C的存活率分别为(64.5±4.9)%、(53.1±4.6)%、(43.4±3.9)%和(21.0±2.7)%,5637-Nanog的存活率分别为(80.9±5.6)%、(68.5±4.2)%、(47.9±5.1)%和(25.2±4.2)%,在浓度为5μmol/L和10μmol/L时5637-Nanog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结论 Nanog的表达增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相关,Nanog基因的表达升高能增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对顺铂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王志 张艺 黄亚琴 余瑾 石家仲 陈志文 杨劲关键词:NANOG 膀胱癌 增殖 顺铂 DNA损伤修复蛋白XPF影响肾癌细胞顺铂耐药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DNA损伤修复蛋白XPF表达水平影响肾癌细胞顺铂耐药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肾癌细胞株的XPF蛋白水平;采用shRNA干扰技术,筛选稳定低表达XPF的细胞株;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凋亡检测实验,比较XPF低表达细胞株与XPF正常表达细胞株的顺铂敏感性;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的衰老程度。结果在肾癌细胞786-0、ACHN和Caki-1中,ACHN细胞的XPF表达水平最高,其顺铂耐药程度也最高。shRNA干扰获得稳定低表达XPF的ACHN细胞,顺铂处理后,其克隆形成率低于对照(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衰老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肾癌化疗不敏感可能与其高表达DNA损伤修复蛋白XPF有关,干预并下调肾癌ACHN细胞XPF表达,可增强顺铂的凋亡诱导效应并加速衰老,从而提高其顺铂敏感性。 张乔 袁方 黄亚琴 陈志文 杨劲关键词:肾癌 顺铂 XPF 细胞衰老 XPC蛋白促进膀胱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对膀胱癌T24细胞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介导的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shRNA策略,Western blot鉴定XPC沉默效果,建立稳定抑制XPC的膀胱肿瘤T24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U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宿主反应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免疫荧光检测UV损伤处理、XPC干扰前后p-ATM蛋白分子向细胞核DNA损伤部位募集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稳定抑制XPC的膀胱肿瘤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细胞对UV损伤敏感性出现显著差异(P<0.01),干扰组DNA损伤修复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1),p-ATM向损伤区域的募集作用降低(P<0.01)。结论 UV损伤条件下,膀胱癌T24细胞通过XPC介导p-ATM向损伤区域的募集,以降低细胞UV损伤修复能力。 王欢欢 黄亚琴 余瑾 石家仲 陈志文 杨劲关键词:膀胱癌 DNA损伤 紫外线 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蛋白缺失对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聚集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1.53±0.81)%vs(3.30±0.70)%,P<0.05]明显减少,顺铂作用下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2.19±0.37)%vs(3.20±0.29)%,P<0.05]明显减少;顺铂促进XPC缺失后的膀胱癌T24细胞自噬;XPC缺失后的自噬为非保护性自噬。结论 XPC蛋白参与调控膀胱癌T24细胞的自噬。 刘宇 王欢欢 石家仲 黄亚琴 余瑾 杨劲 陈志文关键词:膀胱癌 自噬 DNA损伤 稳定高表达miR-449c的5637膀胱癌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miR-449c的人膀胱癌细胞株。方法以HEK293细胞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采用高保真酶进行扩增得到pre-miR-449c序列,将所得目的片段克隆到Ftet UGW-T载体上;经测序鉴定后,感染5637人膀胱癌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筛选后的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强度,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iR-449c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下游靶基因C-myc蛋白的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Ftet UGW-T/miR-449c慢病毒载体,慢病毒包装后感染5637人膀胱癌细胞成功表达EGFP,感染后的细胞中高表达miR-449c,在稳定表达的膀胱癌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miR-449c的5637膀胱癌细胞株。 万鹏飞 黄亚琴 王志 王欢欢 石家仲 杨劲 陈志文关键词:MICRORNA 膀胱癌 C-MYC 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 2007年 为了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满足生物技术高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给生物技术本科生开设了细胞生物学实验。结合近年的实验教学情况,从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和带教老师同步实验四方面来阐述如何开好实验课,建立适合生物技术专业的普通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对培养适应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需求、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亚琴 余瑾 连小华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