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劲

作品数:81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0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5篇细胞
  • 15篇抗原
  • 15篇膀胱
  • 14篇教学
  • 12篇膀胱癌
  • 12篇DNA损伤
  • 12篇超抗原
  • 11篇肿瘤
  • 10篇生物学
  • 8篇顺铂
  • 8篇细胞生物
  • 8篇聚合酶
  • 8篇合酶
  • 8篇分子
  • 7篇细胞生物学
  • 6篇基因
  • 6篇PCNA
  • 5篇干细胞
  • 5篇DNA聚合酶
  • 5篇POL

机构

  • 8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1篇杨劲
  • 17篇位全芳
  • 16篇陈志文
  • 15篇张艺
  • 13篇朱锡华
  • 12篇曾益军
  • 12篇周虎传
  • 10篇余瑾
  • 10篇石家仲
  • 10篇黄云辉
  • 8篇王韵
  • 8篇郭海英
  • 7篇李亚斐
  • 6篇黄亚琴
  • 6篇王欢欢
  • 6篇许桂莲
  • 6篇王志
  • 5篇袁方
  • 5篇李玉红
  • 5篇刘洋

传媒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现代生物医学...
  • 7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细胞生物...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聚合酶Polι在紫外损伤诱导基因组高突变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Polι在紫外损伤耐受及基因组高突变产生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紫外线照射稳定高表达DNA聚合酶iota(DNA polymerase iota,Polι)的HEK293T细胞系(Polι-HEK293T),MTT法检测紫外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supF报告基因体内突变检测系统检测基因的突变频率。结果MTT法结果提示紫外照射后稳定高表达Polι的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supF报告基因结果显示稳定高表达Polι的细胞系其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DNA聚合酶Polι的高表达对紫外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不能提高细胞对紫外损伤的耐受,在紫外损伤中polι主要参与诱发体内基因组高突变的产生。
曾益军周虎传位全芳赵谦杨劲
关键词:突变
酵母表面呈现的人CD55的鉴定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鉴定酵母细胞表面呈现的人CD5 5 ,探讨诱导时间对呈现的影响。方法 PCR从CD5 5 pBluescriptM13质粒扩增出全长的CD5 5cDNA ,酶切后克隆到酵母表面呈现载体pYD1,构建CD5 5 pYD1重组质粒后 ,转化酵母细胞。抗CD5 5单抗间接荧光标记染色法检测所呈现CD5 5的免疫学活性。通过FACS检测人血清处理后酵母表面C5b 9的沉积探讨CD5 5的生物学活性。同时还用FACS检测了不同诱导时间呈现CD5 5的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酵母表面呈现的CD5 5分子能与抗CD5 5不同表位的单抗结合 ,并且能减少细胞表面C5b 9的沉积。在诱导 2 0h左右表面呈现CD5 5的细胞百分率达最高。结论 在酵母细胞表面呈现的CD5 5分子具有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 ,对酵母呈现CD5 5的最佳诱导时间为 2 0h。
郭波谢佩蓉邹强郑萍杨劲
关键词:CD55补体调节蛋白
网络教学在研究生细胞培养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以丰富的知识体系,多样的授课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段,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张艺王韵杨劲杨恬
关键词:网络教学细胞培养实验课
分泌性的糖蛋白Wnt5a对永生化小鼠黑素细胞系melan-a细胞产黑素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泌性的糖蛋白Wnt5a对永生化小鼠黑素细胞系melan-a细胞产黑素的影响。方法:用带有Wnt5a基因的腺病毒及对照组腺病毒作为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melan-a黑素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体外氧化DOPA反应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RT-PCR方法检测melan-a细胞中MITF的表达。结果:与AdGFP对照组相比,AdWnt5a处理组melan-a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DOPA反应法和NaOH法检测结果发现,Wnt5a能显著降低melan-a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P<0.01)以及黑素含量(P<0.05);RT-PCR结果表明,Wnt5a显著下调melan-a细胞内MITF的表达(P<0.01)。结论:以上结果显示,AdWnt5a处理组melan-a细胞的增殖率、酪氨酸酶活性、产黑素的量及MITF的表达均有所下降。实验结果提示,Wnt5a能有效抑制melan-a细胞产黑素的能力,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ITF的表达有关。
李焱张杰武赟杨劲杨珂郭海英
关键词:WNT5A黑素细胞黑素
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NANOG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及其中Nanog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9例,采用广州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CanpatrolTM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分布情况及CTCs中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级、浸润程度、淋巴结活检以及转移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阳性率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3/36,91.7%vs 14/23,60.9%,P=0.007);淋巴结活检阳性膀胱癌患者CTCs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活检阴性患者(19/20,95.0%vs 28/39,71.8%,P=0.044);混合型CTCs中Nanog基因的阳性率高于上皮型(22/56,39.3%vs96/176,54.5%,P=0.047)。结论 CTCs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的辅助指标,CTCs中的Nanog基因有望成为评估膀胱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标志。
王力伟周晓洲陈志文杨劲
关键词: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NANOG上皮间质转化
葡萄球菌D型肠毒素超抗原TCR Vβ结合位点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D型肠毒素 (SED)超抗原与TCRVβ结合的关键位点。 方法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了 6种SED的突变体。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这些突变体促进T细胞增殖的活性。对促增殖活性降低的突变体 ,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他们与MHC Ⅱ类分子结合的活性和其TCRVβ特异性。结果 :发现N2 3位氨基酸是SED与人TCRVβ5结合的关键位点。H2 6位氨基酸可能是SED与人的其他TCRVβ(除TCRVβ5、TCRVβ8和TCRVβ12 .1)结合的关键位点 ,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 :本结果丰富了对超抗原免疫识别的认识 ,为葡萄球菌超抗原相关疾病的防治 。
李亚斐钟理朱锡华杨劲
关键词:超抗原TCR结合位点
超抗原SED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构建稳定的SED原核表达系统。方法采用PC R技术扩增葡萄球 菌D型肠毒素(SED)超抗原的成熟蛋白编码区DNA序列,构建SED DNA与6个组氨酸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pTrcHis-SED,转入E.coli DH5α,IPTG诱导后,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 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目的蛋白用Ni-NTA金属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SDS-PAGE和毛细管电泳检测蛋白纯度。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TrcHis-SED。分子量 约 为28 000 u的6His-SED融合蛋白可在E.coli DH5α中稳定表达。Ni-NTA金属亲和层析 后得到 纯度较高(>95%)的SED融合蛋白,且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本研究为SE D免疫识别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李亚斐朱锡华黄云辉杨劲
关键词:超抗原原核表达大肠杆菌免疫学活性免疫识别
人Clq分子对免疫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1995年
为研究人Clq分子的免疫调节功能,本文探讨了Clq分子与各免疫细胞增殖的关系。当Clq分别与三株细胞Raji、U_(937)及MoIT_4共同孵育5d,经光镜下细胞计数及 ̄3H-TdR掺入法均显示Clq明显抑制各细胞增殖,此作用呈Clq剂量依赖正相关可饱和性,且能为F(ab′)_2antiClq所阻断,提示Clq通过与细胞表面C1qR相互作用所致。
杨劲谢佩蓉郑萍
关键词:C1Q受体白细胞介素
衰老可导致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修复能力降低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DNA损伤及损伤后的应答异常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衰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下降,对于端粒、端粒酶的研究以及对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和肿瘤有密切的联系。目的:以氧化损伤为模型,探索DNA损伤应答异常是衰老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直接原因。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鉴定。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细胞衰老情况,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建立体外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长期培养发生衰老,培养40代以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BrdU掺入能力显著下降,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长期培养后发生衰老。生存曲线结果显示H2O2作用下,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活性氧及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H2O2处理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DNA损伤更严重,修复时间更长,说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比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对H2O2损伤更为敏感。
张岳余瑾张艺石家仲黄亚琴杨劲
关键词: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衰老DNA损伤修复单细胞凝胶电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PCNA泛素化修饰对DNA损伤应答途径的调控
2014年
机体细胞在多种化学物质和内外环境不断攻击下会诱发DNA损伤。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内拥有一系列完善而精确的细胞应答机制来保护基因组DNA的完整性。细胞首先通过DNA损伤检测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启动细胞周期阻滞,进而介导细胞修复或凋亡。大量研究表明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参与调控了多种细胞生理过程。近期研究表明,DNA损伤导致复制应激可诱发PCNA的翻译后泛素化修饰,泛素化修饰的PCNA可能参与了多种DNA损伤应激过程,影响细胞选择不同的DNA损伤应答途径,导致细胞截然不同的转归。因此,更好地了解PCNA泛素化的作用及其影响DNA损伤应答通路可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细胞如何调控异常的DNA代谢过程和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依据。
常宇骁朱琼杨劲位全芳
关键词:PCNA泛素化SUMO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