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能文

作品数:47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衰竭
  • 23篇肝衰
  • 23篇肝衰竭
  • 23篇肝炎
  • 11篇乙型
  • 11篇乙型肝炎
  • 11篇急性肝
  • 11篇急性肝衰
  • 11篇急性肝衰竭
  • 10篇血浆
  • 10篇重型
  • 10篇重型肝炎
  • 10篇慢加急性肝衰...
  • 9篇血浆置换
  • 8篇慢性
  • 8篇病毒
  • 6篇预后
  • 6篇肝衰竭患者
  • 5篇人工肝
  • 5篇肝功

机构

  • 46篇南昌市第九医...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47篇谢能文
  • 29篇熊墨龙
  • 23篇何金秋
  • 10篇涂慧敏
  • 6篇张雪珍
  • 6篇邹波
  • 5篇杨文龙
  • 4篇祁红霞
  • 3篇张晓青
  • 3篇涂鸣汉
  • 3篇杨玲玲
  • 3篇吴敏
  • 3篇欧阳兵
  • 2篇肖影群
  • 2篇欧阳兵
  • 2篇张珍
  • 2篇朱龙川
  • 2篇马岩
  • 2篇王小花
  • 2篇吴敏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生
  • 4篇实用临床医学...
  • 3篇当代医学
  • 2篇江西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1篇药物与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衰竭时肝脏出现严重功能障碍,导致大量内源性代谢物质异常蓄积,糖、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均出现代谢异常,现有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改变息息相关,明确肝衰竭患者代谢特征有助于评估疾病...
万娇谢能文甘达凯曾雨雨何妍周锐熊墨龙
轻微转氨酶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轻微转氨酶升高(ALT 1~2×ULN)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确诊为ALT水平<2倍ULN但经肝组织活检术,肝穿刺活检示炎症坏死≥G2与纤维化≥S2的慢性乙型肝炎56例为观察组,而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经12周、24周、36周、48周后检测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且再次复查观察组部分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抗原状态、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AL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周、48周的ALT复常率、DNA转阴率、E抗原血清转换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ALT复常率、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24周、48周后HBV DNA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从G2S3转为G1S2,1例患者从G1S3转为G1S2,1例患者从G2S3转为G1S1患者肝脏组织学损害程度较前好转。结论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中,HBeAg转阴率持续时间长。
张雪珍谢能文邹波钟青梅章萍熊墨龙何金秋肖影群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炎乙型肝炎
国际标准化比值不同分层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的预后及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观察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的预后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0年5月于南昌市第九医院重症肝病科行人工肝治疗的ACLF患者共515例,根据INR水平将其分为6组:A组(INR<1.5)20例,B组(1.5≤INR<1.9)115例,C组(1.9≤INR<2.6)179例,D组(2.6≤INR<3.2)61例,E组(3.2≤INR<4.2)75例,F组(INR≥4.2)65例。所有患者均经内科综合治疗联合人工肝治疗。计量资料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INR及MELD评分系统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INR不同分层ACLF患者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4,P<0.001),其中A组(25.0%)、B组(25.2%)、C组(39.7%)之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65.6%)、E组(82.7%)、F组(92.3%)与A、B、C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组与E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F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F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间人工肝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56,P=0.111)。INR预测人工肝治疗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46~0.825,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7%、79.8%。结论 INR对ACLF患者行人工肝治疗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人工肝安全性良好。
曾雨雨甘达凯谢能文万娇熊墨龙
关键词:预后
HBV-ACLF肝性脑病患者IL-6、IL-10、TNF-α水平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HBV-ACLF合并HE患者40例(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HBV-ACLF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及与血氨(PA)、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TBIL、PT水平及ME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TNF-α与PA、TBIL、PT呈正相关(r=0.635、0.462,0.456、0.378,0.366、0.318,P<0.05);IL-10水平与PA、TBIL、PT无相关性(r=-0.297、-0.217、-0.223,P>0.05)。结论 IL-6、TNF-α水平对HBV-ACLF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可作为ACLF患者HE发生的预警因子。
谢能文炉军何金秋涂慧敏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白细胞介素10
一种胸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由包括外留置软管、医用三通、金属穿刺针芯、一次性引流袋、保护针套组成,通过特制金属穿刺针使留置软管进入胸腹腔内,拔出软管内金属穿刺针,通过外留置软管及三通接头连接一次性引流储存袋抽排...
谢能文涂慧敏
文献传递
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2016年
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探讨其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肝衰竭临床分类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评价空腹血糖水平在判断肝衰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肝衰竭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肝衰竭临床分类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肝衰竭患者出现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且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5);低血糖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中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肝衰竭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谢能文李小广涂慧敏
关键词:血糖肝衰竭预后
低容量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与血浆置换+血浆滤过透析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低容量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228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工肝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血浆滤过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容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体内的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因子1(IL-1))和细胞因子6(IL-6)。结果在肝功能指标方面,两组ALT、ALP、AST和TBIL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ALT、ALP、AST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炎症因子方面,两组的TNF-α、IL-1和IL-6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TNF-α、IL-1和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容量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对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炎症因子具有改善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张雪珍谢能文邹波张晓青张珍熊墨龙何金秋
关键词:胆红素吸附重型肝炎
两种不同孔径分离器血浆置换后对血细胞的影响探讨
[目的]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EC-40W与EC-50W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1例次,应用ACH-10型血浆置换装置...
熊墨龙何金秋杨玲玲杨文龙谢能文祁红霞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
文献传递
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状况变化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变化。方法 60例被临床确诊为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对其营养状况采用综合性评价,数字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之间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在常规肝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采用肠内、肠外二者相结合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病综合治疗,不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用SGA营养评价表评价营养状况并测量患者的静息能量代谢、体重、体质指数。结果治疗前6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在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治疗组共23例转为营养良好(A级),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对照组共4例转为营养良好(A级),营养状况好转不明显;治疗组静息能量代谢、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状况的改善更明显。结论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肝炎有效,营养支持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差异,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及疾病发展过程制订合理恰当的营养支持计划,配合肝病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且无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熊墨龙王小花欧阳兵熊云逢谢能文
关键词:重症肝炎个体化营养治疗
肝衰竭的预后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侯群[1]。肝衰竭起病急骤、病情重、进展快、疗效差、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因此,准确判断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治疗成本/效果、合理应用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减少或防止医疗资源浪费及判断肝移植适当时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谢能文何金秋
关键词:肝衰竭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